“截至2021年7月,红火蚁已入侵我国大陆12个省(市、区)500多个县区。红火蚁的入侵呈现暴发、数量巨大、蔓延迅速、袭击危害大的趋势。” 7月29日,在广东佛山举办的首届中国红火蚁防治高峰论坛上,广东省红火蚁防治技术指导专家组组长、华南农业大学红火蚁研究中心主任卢永跃列出的数据显示,很担心。
红火蚁被列为“世界上100种最具威胁的外来入侵物种”之一。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约有61万人被红火蚁叮咬,其中广东约44万人。 近两年,因红火蚁袭击造成的严重病例数量正处于爆发阶段。 寻找新的防治红火蚁的方法已成为当务之急。
北方入侵的风险增加
红火蚁是蚂蚁的一种,属于蚁科。 它们被称为火蚁,因为它们被蜇伤后会产生灼烧感。 我国于2003年首次发生于台湾,随后逐渐侵入广东、广西、江西、福建等地。
红火蚁除了直接威胁人类健康和安全外,也是农业生产的一大威胁。 据悉,红火蚁可直接危害50多种农林作物,通过啃食植物种子、芽、根、果实等直接影响作物生长,导致作物产量和品质下降。 同时,它还威胁农业生产并导致农田被废弃。
监测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红火蚁发生情况日趋严重。 特别是2015年以来,全国红火蚁发生区平均每年增加30个县(区),面积达56万亩。 严重的地方,种子出苗率仅60%,玉米霉变率增至20%-50%。
“分布广、迁徙快、竞争力强是我国红火蚁发生的主要特点。”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植物检疫处处长冯晓东说。
“2019年,新疆的温室里也发现了红火蚁的踪迹,这说明在北方不适宜的地区,广泛分布的温室也可能为它们提供适宜的生存条件。” 他特别强调,“全国有1个温室,数亿公顷,都可能成为红火蚁繁殖和危害的温床。”
防控理念错位
近年来,红火蚁的危害得到国家和地方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各地积极出台措施加强防控,但红火蚁的蔓延仍在加速。
“防控理念错位了。” 广东省红火蚁防治专家技术指导组副组长、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研究员卢立华分析认为,杀得越多、杀得越快越好,而药物更好,并且需要保存。 钱,即“多、快、好、省”的标准,对于红火蚁这种地栖、杂食性、群居性生物来说,传统的害虫防治方法并不适用。
他指出,红火蚁是入侵性社会性昆虫。 如果一次防治不彻底,很容易造成虫害重复发生,而且容易造成巢迁移、巢分离,给后期防治带来更大困难。
广东省农业农村厅植物保护检疫处(农药管理处)处长陈希老表示,虽然我国有关部门在红火蚁疫情防控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科技攻关,取得了良好的成果,他们却受到土壤污染的影响。 受苗木、草坪、建筑材料等商品数量增加以及适宜繁殖的气候条件等因素影响,红火蚁仍在快速蔓延,疫情形势严峻。
“红火蚁防治重点在春秋两季,防治难度最大的地区是农村。村民防治意识薄弱,技术推广难度大。” 佛山市农业农村局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科科长廖成林解释。
植物源农药前景广阔
截至目前,全国已登记的49个产品中,以茚虫威、腙、高效氯氰菊酯为主,剂型多为毒饵、粉剂。 虽然我国登记的红火蚁防治剂较多,但仍缺乏高效、稳定、环保的防治剂,化工产品质量不稳定,防治效果参差不齐。
农业农村部农药检验所毒理审评处副处长陶凌梅指出,针对红火蚁的农药登记还不太普及。 增加,控制效果降低。
“要实现科学防控,了解红火蚁蚁群特征是关键。” 广东省农药管理专家组组长、华南农业大学二级教授徐汉红提出以植物农药体系为特色的“推拉式”蚂蚁防治。
他进一步解释说,首先,灭蚁植物通过分泌化合物、落叶等方式将活性成分分布到空气或土壤中,而觅食的工蚁在接触到活性成分后发出逃跑信号。配料,让大部队快速撤离,称为“推”。 其次,利用红进口火蚁之间的交叉取食行为,将添加有杀蚁植物的活性成分均匀撒在蚁巢周围,并在蚁群中缓慢传播,精准杀死蚁后,消灭蚁巢。 。 为“拉”。
新型“桑树鱼池”,即在鱼池周围水体种植自然生长或施用的驱虫植物,是植物源农药应用的一大创意。
与会专家指出,灭蚁植物可以起到避免红火蚁的作用,其提取物可以制作毒饵诱杀红火蚁,清理鱼塘寄生虫,形成完整的产业化解决方案。链。 “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才能对红火蚁起到综合防治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