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断奶后仔猪在生产和育肥期的成本控制,远不止简单地控制饲料和药品的成本。 这是一个科学的方法论问题,应该通过仔细分析公司独特的风险因素来系统地解决。
本文探讨现代新建猪舍断奶后仔猪的成本管理。
提高商品猪销售利润(收入-成本-费用)无非是增加收入、降低成本费用。 我们通常以笼统的方式看待收入,简单地将其归结为售出的生猪数量及其成本。 需要指出的是,高利润除了生猪数量多、成本低之外,还意味着1)在一定时间内2)出售的生猪总公斤重大于3)单位公斤重成本较低。 最终的利润实际上等于这段时间销售单位重量猪肉的收入减去单位重量猪肉的成本。 在此期间,我们不仅要注意确定收入成本率,还要注意确定销售价格和另一个经常被我们忽视的单位时间增重成本(反映增重的时间效率)。 因此,要提高生猪大集团的盈利能力,就需要厘清与收入和成本相关的各种因素,做好生猪生产的成本管理。
收入
大猪销售盈利模式的收入部分在给定的育肥能力(断奶后猪群保育室和育肥舍的面积)下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
单位时间生猪销售收入=单位时间销售合格生猪头数×头均重(公斤)×单价(元/公斤)
从公式中不难看出,单位时间内销售的合格生猪数量需要通过从批量断奶仔猪到合格生猪出栏这段时间的成活率和成品率以及每头平均体重来保证。头部需要关注期间生猪的生长速度和体重差异,以及合格大猪的单价和不合格生猪的比例,这三者构成了盈利模式中的关键收入部分。
高成活率是生猪生产效率高的重要指标。 在合理的成本范围内,出栏生猪越多,损失的生猪越少。 如果有足够的生猪上市,收入自然会更高。 这就需要对保育期和育肥期造成猪只死亡的猪病进行良好的管理,将其消灭在萌芽状态,而不是只有在猪群中出现猪患病或死亡时才认识到防病的重要性。
需要收购仔猪进行育肥且育肥能力不足的养殖企业,如果对成活率有相对稳定的预期,可以增加期初单位面积装载生猪数量,以达到生猪目标数量用于屠宰。
当猪被出售用于屠宰时,猪的体重和单位时间的增重同样重要。 这里要特别强调增重率(期间平均日增重)的重要性,即可以在更短的时间内屠宰更多的生猪,并且体重足够。 这也是当前育肥群体管理中容易忽视的一个方面。 增重越快,单位增重的投资成本就越低,相应的收益就会越高。
除受市场上合格大猪价格影响外,各批次育肥猪平均销售价格还受到猪重均匀度、瘦肉率等因素的影响,对生猪价格影响巨大。生猪平均价格。 如果同龄猪之间的体重差异过大,合格的全价大猪比例较低,平均销售单价就会较低。
关于按瘦肉率定价,我国一些大型屠宰场对屠宰后胴体实行分级定价,质量好、价格高。 这对大型养猪企业的品种改良具有积极作用; 不过,仍有不少屠宰场仍根据目视对生猪进行分级和定价。 因此,一些养猪企业为了保持猪的体形,往往采取育肥后限制饲喂的措施。 这种做法导致生猪后期生长缓慢,饲养期较长,导致价格较高,不利于降低成本。
养猪先进国家的屠宰加工企业对瘦肉率定价有所谓的全值猪价表:猪胴体眼肌越厚,背膘越薄,体重在适当范围内。屠宰后范围内,猪场支付的价格越高; 重量越均匀、集中,价格越高。 只有在所需的背膘和重量范围内,才能找到最优惠的价格。
在我国,影响生猪销售单价的因素还有地域性:即使在同一地区,不同屠宰场的进货标准和价格也不同,这就需要养猪场的销售人员做好足够的鉴别工作,寻找生猪销售单价。价格相对较高的。 屠宰场。 不同地区,最佳销售权重也不同。 例如,在西南地区,超重生猪的单价较高,而在华北平原的一些地区,屠宰场经常低价收购体重超过130公斤的生猪。
除了品种和疾病影响生猪的均匀度和售价外,母猪的选择和公猪的均匀度也对批量出栏体重的均匀度产生直接影响。
影响成本的因素
作为盈利能力的另一个组成部分,成本组成部分可以在上面的公式中看到。 如何在单位养殖面积内以最小的成本实现商品猪的增重最大化是成本管理的关键。 其中,除了控制导致死亡的疾病、提高成活率外,猪舍环境控制、慢性病控制和用药等都是影响猪增重和均匀度的关键因素。
内部环境控制。 在猪舍的环境控制中,无论什么季节,都要保证猪舍有充足的新风通风。 然而现实是,很多养猪场把母猪场建设得很好,却忽视了育肥场。 饲养环境不能满足育肥猪快速生长所需的环境条件,导致生产成本增加。
夏季降温、冬季通风是猪舍环境管理的重点。 冬季,生猪生长育肥期保温不足,最直接的影响是增加猪的养护需要,从而增加饲料消耗,影响生长。 但现实是,我们往往过分强调猪舍的保温,而对新风通风重视不够,导致冬季猪舍内有害气体超标、潮湿过大。 猪的体温不高,容易引起呼吸道疾病。 事实上,冬季猪舍通风的主要问题是减少有害气体和带走多余的水分。
夏季降温不足最直接的影响就是采食量减少。 如果不能根据实际采食量及时调整饲料配方,当然会直接导致营养摄入不足; 同时,猪的热应激也会引起养分代谢紊乱。 进一步导致生猪生长不良,饲养成本增加。
另外,处于有害气体且经常受到亚临床感染威胁的猪,为了抵御病原菌的威胁和维持自身的需要,会消耗大量的营养物质来产生免疫蛋白,无法有效利用营养物质进行生长。 该理论得到大量新文献的支持,但国内缺乏研究文献。 这也揭示了为什么当猪在亚临床猪病中生长缓慢时,猪舍内光线过多很容易导致中大型猪咬尾。 实验也证明,光照不足会导致猪采食量不足或不适,从而影响猪的生长和采食量。
当地慢性流行病的影响。 场内慢性病是指临床症状不明显、传播缓慢但长期缓慢流行的疾病的总称。 如果治理不及时,还会对经济等方面造成长期危害。 在养猪生产中,影响猪平均日增重、个体均匀度和饲料转化率的慢性生产和长期育肥病主要有3类。 由于临床表现不够“严重”,常常被忽视。
第一步
猪支原体肺炎。 在我国养猪场,最常见的慢性病是猪哮喘。 由于猪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潜伏期很长,通常为8~13周,临床上很难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持续性干咳和哮喘临床上仅在中大型猪阶段出现。 受感染的中型和大型猪通常表现出生长缓慢、饲料转化率差和死亡率增加。
猪支原体肺炎感染的靶组织主要是支气管上皮细胞,与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针对的肺泡巨噬细胞相同。 两者混合感染常见,严重影响感染猪的正常呼吸,削弱抵抗力。 在我国,传统开放式育肥猪场在未免疫喘气疫苗的情况下,往往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死亡率上升,但没有看到的是更为严重的生产延误和成本增加。
目前控制哮喘的最佳办法是实行育肥组全进全出,保证充足的排空时间,改善猪舍通风设施。 鉴于该病感染后潜伏期较长,有计划、尽早接种优质哮喘疫苗是一项收益较好的投资。 免疫时机一般在断奶时进行,一般不晚于断奶后1周。 如果免疫力不足,提前发现有症状的猪非常重要。 刚发现个别猪被感染时,整批饲料应使用治疗量的抗生素处理5-7天。
第二步
回肠炎。 引起回肠炎的细胞内芽孢杆菌感染的早期,也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除非急性发病,一般不会造成生长肥育猪群的大量死亡。 感染后,早期出血性肠炎的时间通常较短; 小肠内壁迅速增殖增厚,小肠壁绒毛很少或不能吸收回肠中的营养物质,主要影响消化系统中段小肠的营养吸收。 在感染回肠炎的中期,猪的采食量虽然没有明显下降,但料比很差,导致部分猪群落后。
回肠炎的治疗需要结合育肥场的条件。 管理条件较好的猪场不需要每批次都进行免疫。 通常的建议是在确诊的易感期开始时集中使用一次优质抗生素。 在育婴期间,感染通常晚于喘息发生。 新型猪场保育中后期,转大猪保育时可集中使用一次抗生素,净化和控制回肠炎。 一旦发现猪出现回肠炎症状,尤其是保育中后期,感染率就会增加。 相当高,必须治疗。
第三步
圆环病毒病。 2型圆环病毒感染十分常见,对中大型猪生长的影响也非常明显。 主要影响中大型猪的平均日增重和饲料转化率,并可直接造成部分猪的死亡。 大家的关注度还是不够。 目前,圆环病毒病的控制主要依靠疫苗免疫。 圆环病毒疫苗免疫的频率和时间取决于猪场的病毒量。 完全可以达到想要的效果。 我们在生产实践中发现,免疫优质圆环病毒疫苗的猪场对中大型猪的生长速度和料比有非常好的效果。
除上述影响猪生长速度的三种主要慢性病外,蓝耳病和伪狂犬病继发感染引起的中大型猪生长缓慢在我国也很常见,特别是近年来伪狂犬病引起的呼吸道病变。 在中大型猪阶段,伪狂犬病很少引起猪的大量死亡。 主要危害是大型猪呼吸道疾病明显增多,且通过在饲料中添加药物很难治愈。 比较好的方案是在中猪阶段加强伪狂犬病疫苗的免疫一次,最好在保育期末和中猪阶段采用活疫苗+灭活疫苗的组合。 需要提醒的是,由于它是一种病毒性疾病,抗生素治疗无效。 此外,腹泻病还会影响生长速度,导致个别猪死亡,更重要的是会严重影响料比。
需要注意的是,霍乱沙门氏菌、鼠伤寒沙门氏菌、PEDV和TGE,包括近年来新发的猪痢疾感染,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因为这些都会严重影响饲料转化率,减缓生长速度。
减少抗生素的使用是不明智的。 为了所谓的“养猪保健”,一些养猪场不断在饲料和饮用水中添加亚治疗量甚至治疗量的抗生素。 虽然在饲料中添加微量抗生素可以促进生长,但长期在饲料中添加亚治疗量的抗生素不仅对病毒感染没有实际意义,增加了养殖过程的成本,而且严重干扰生长和生长。育肥。 它影响猪的健康菌群,甚至引起营养性腹泻。 另外,事实证明,在现有生产条件下,保育期和育肥期每头猪使用的疫苗和兽药可维持在每头30元以内。
精准营养饲喂是指养猪户需要了解自家养猪场的条件(包括当地季节、温湿度环境、通风、饮水等)所饲养的猪的营养需求、能量需求、有效氨基酸需求等。等)和采食量,同时根据这些需求调整饲料配方,为猪提供精准的营养。 这是生长期和育肥期饲料成本控制的核心技术,需要专业人员制定方案。
我国饲料加工过程中破碎粒度的测量和调整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实验证明,在目前饲料原料价格高的情况下,猪保育期和育肥期饲料的平均粉碎粒度在500微米左右。 粉碎太细会增加电耗,粉碎太粗则不利于提高饲料转化率。
饲料槽位调整是我国生猪生产者节约饲料成本的又一重要机遇。 近年来的多项科学实验证明,优质的可调饲槽可以显着减少饲料浪费,提高饲料转化率。
停料是保育期和肥育期饲养管理中的另一个常见问题:一些试图通过减少喂料次数来减少饲料浪费的猪场经常会出现料槽在下次喂料前完全排空的现象,这是不可接受的。不再是一个真正的问题。 随意饲喂实际上导致了育肥期饲喂不足。 停食超过24小时会导致大型猪出现轻度胃溃疡和生长迟缓。
饮用水的质量也需要关注。 水中金属离子过高会减少或抑制营养物质的吸收。 另外,一些地区水源中含有引起腹泻的沙门氏菌和大肠杆菌,经常引起腹泻,影响生猪生长,增加养殖成本。 因此,猪舍饮水卫生也是直接关系到养猪成本的重要因素。
种质改良是关系到育种成本的最根本因素。 种质至少以两种方式影响生猪的成本。 一是生长率,二是瘦肉率和饲料转化率。 平均日增重的遗传力中等,其中生长速度的35%、瘦体重的30%和饲料转化率的25%左右是由基因决定的,其余的由饲料、疾病和管理等环境因素影响。 因此,必须从根本上解决成本问题。 纯种水平的育种进展至少有30%会影响育苗期和育肥期的增重和销售价格。 这种影响可以通过多系杂交扩大。
由此可见,生产育肥期的成本控制远不是控制饲料、药品成本那么简单。 应认真分析公司特有的风险因素,并系统地解决。 这是一个科学方法论的问题。
文字| 新希望六和首席科学家 颜志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