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猪可能会失去“三有”陆生野生动物的“护身符”,但这并不意味着人们可以随意捕杀它们? 专家认为,这只能是有计划的狩猎。 事实上,野猪仍然是保护对象,民间狩猎和食用野猪都不会被允许。
12月12日,澎湃新闻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获悉,近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近日发布了《具有重要生态、科学和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征求意见稿)》。 草案中,删除了2000年列入《国家有益或有重要经济和科研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保护名录》的野猪。
意见稿显示,本次名录调整注重对陆生野生动物物种的生态价值、科学价值和社会价值进行科学评估,充分考虑种群动态、威胁和社会关注等多种因素,提出名单调整的基本原则:一是坚持生态优先; 二是维持科学研究的需要; 三是有利于社会发展。
人猪冲突20年:14省份开始治理野猪危害
2000年,野猪被列入“三有”保护名单后,很多地方的人们即使遇到野猪毁坏农作物甚至伤人的恶性事件,也只能选择驱赶野猪。
这种尴尬的局面是否会因为野猪退出“三有”名单的计划而被打破?
近期,全国多地出现野猪出没的情况。 当地组织和私人狩猎队计划捕杀野猪的消息登上了热搜。 人(野)猪冲突问题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
据媒体报道,来自江苏的野猪不仅靠近景区,还闯入校园,来自贵州的野猪则走上街头,闯入服装店。 在四川,野猪不仅危害大量农作物,还时有野猪伤人甚至杀人的报道。 野猪已成为我国受害范围最广、损失最严重的野生动物。
据澎湃新闻此前报道,野猪泛滥的主要原因有两个。 首先是1996年,我国《枪支管理法》实施后,规定公民不得非法持有枪支弹药,并依法没收了社会上的猎枪。 这种情况很少发生。 二是野猪繁殖速度更快。 它们通常一年产两窝,每窝5到10只幼崽。 另外,大型食肉动物不多,野猪的天敌较少。 野猪的数量恢复速度比其他野生动物要快。 。 目前无法通过自然平衡来控制野猪数量,因此局部地区野猪泛滥。
野猪被排除在“三有”野生动物保护名录之外。 另有14个省(区)启动了野猪危害综合防治试点。 将野猪等野生动物危害防治纳入林长制考核范围,纳入“平安中国”考核范围。 四川同江、江油等地成立私人狩猎队,开始有计划地猎杀野猪。
专家学者:清除法律障碍持续监管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征求意见的“三有”陆生野生动物名录删除了野猪。 成都律师郭刚认为,此举是为今后继续规范野猪种群扫清法律障碍。 世界动物保护协会科学家孙全辉博士向澎湃新闻表示,他也相信,随着近年来生态环境的改善以及很多野生动物种群的自然恢复,这样的监管将会持续下去。
孙全辉表示,这是一个非常好的迹象,说明生态环境的保护确实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而野猪只是恢复最快的物种之一。 他说,1949年,全国野猪数量超过200万头,但当时还没有野生动物保护法。 直到1989年,我国第一部野生动物保护法才颁布。 在这个过程中,野猪的数量急剧下降。 与此同时,人类对野生动物栖息地的开发利用并没有停止,很多地方的野猪实际上已经部分灭绝。
孙全辉表示,现在有些地方人与野猪的冲突似乎比较明显,但中国这么大,不同地方的情况不一样。 有的地方可能会被淹,有的地方还没有达到严重程度,所以不能“一刀切”。 他表示,如果将时间尺度拉长到50年甚至100年前,现在野猪的数量可能并不多。 现在看来它们经常进入人类的领地。 事实上,这些地方可能是他们以前居住的地方。 人去了,人数减少了,现在人口又恢复回来了。
他说,如果某种野生动物数量过多,就要猎杀它,主要是看它的数量是否超过了环境的承载能力。 如果超过承载能力,可能会导致病菌传播,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 在这种情况下,人为干预本身就是一种保护。
但这种干预必须以科学为基础。 首先要看它在野外的性别比、繁殖率、死亡率等。 只有掌握了这些基本信息,才能制定最有效的管理措施。 从生态系统的作用来看,最好是让自然发挥调节作用,但这个过程是非常缓慢的。
孙全辉表示,即使将野猪从“三有”名单中剔除,也不会允许民间随意猎杀野猪。 尤其是在非法偷猎依然存在的情况下,如果允许合法狩猎,野生动物保护面临的挑战将更加严峻。 可能在接下来的几十年或几百年里,我们的野生动物种群数量就会足够大,可以开放。
虽然其他一些国家也可以狩猎,但各国国情有所不同。 例如,美国的国土面积与中国相近,但人口密度却很小。 因此,一些保护区每年可以有一部分狩猎经济收入,这些收入也用于野生动物保护。 而且,有计划的狩猎是基于对野生动物种群的多年监测,每年有多少自然生长、死亡、收获,不会影响野生动物的自然生长。
人类病原体大多与动物有关
目前,是否将野猪从“三有”陆生野生动物名单中删除只是草案意见,尚未最终确定。 即使最终通过,仍然会涉及到一些相关配套措施的出台。 例如:如果有计划对野猪种群进行捕杀,那么由谁来执行、如何执行、猎杀后如何处理野猪等都需要更明确的规定。
孙全辉认为,应禁止狩猎后食用野生动物。 目前,科学界公认的野生动物携带大量人类未知的病菌、病毒和微生物。 新发传染病75%来自动物,包括野生动物、家畜、野生动物和人类。 有保护机制,正常情况下,它们的病毒不会跨境传播给人类。 因为它们有自己的栖息地和活动空间。
他说,在过去的几十年、几百年里,从动物传染给人类的病菌越来越多,而且在很大程度上,人类已经打破了这个界限。 例如:在捕捉、食用、使用、运输野生动物的过程中,造成跨境传播,最终在人类社会传播。 这种趋势和风险正在不断增加。 但这并不意味着吃一次蝙蝠、果子狸、野猪就会发生跨境传播。 通常,携带者需要穿过一个物种,然后发生变异,然后才能传播给人类。 病毒比人类还要古老。 它们的生存策略是不断变异并寻找新的宿主。 所以,人类和野生动物都在保护自己,他们的生存环境就是我们的生存环境。
四川农业大学的朱丽表示,西南地区山区长大的人、20世纪70年代以前出生的人应该都吃过野猪肉,但味道确实不太好,而且吃的风险还是很高。 。 他表示,家猪的环境得到控制,质量也相对有保证。 比如,寄生虫、病菌、瘟疫感染的几率肯定低一些,而野外饲养的野猪就不能保证。 现在已经明确,野猪可以传播非洲猪瘟。 他说,上次是西班牙野猪将非洲猪瘟传播到周边几个国家。 因此,他认为,一些人认为野味是好东西的习惯也应该根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