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椒属于芸香科花椒属,全世界有250种。 我国花椒有39种、14个变种,品种繁多。 花椒是我国传统经济树种。 它的种植和使用已有2600多年的历史。 其果皮被誉为八大调味品之一。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花椒生产国,共有13个产区荣获“全国花椒之乡”称号。 重庆市江津区农业农村委员会重点采集了全国11个省(市)25个辣椒产区情况,形成了《中国辣椒产业调查分析报告》(以下简称《调查分析报告》)报告”)。 《报告》认为,辣椒产业发展历史悠久,国内外市场需求量大,辣椒精深加工空间巨大。 是特色农产品中适应性广、见效快、收入稳定的产业。 同时,也面临一定的市场风险和风险。 自然风险需要不断加强行业的技术研究和政策支持。
▲ 韩城辣椒基地
一、花椒产业发展现状
(一)生产情况
1、区域分布。 花椒是一种落叶植物,具有发达的根系。 对土壤环境要求低,耐干旱、耐瘠薄。 我国各地均有种植。 本次调查收集了国内25个产区的数据,总种植面积1728.4万亩(经与专家讨论,一致认为全国辣椒面积应在2000万亩左右)。 其中,青椒主要分布在四川、云南、贵州、重庆等省市,种植面积1037.9万亩,占60%; 其余产区以红辣椒为主,种植面积593.6万亩,占比40%。
2.产量变化。 据采集数据显示,2014年至2018年,国内辣椒主产区产量由28.9万吨增至37.4万吨,增幅29.4%,其中重庆产区增幅最大,达112.7%,甘肃产区增幅最大。陇南增长19.4%(因自然灾害影响,正常值应增长27.3%),山西芮城增长64.2%; 云南昭通增长60.8%。
3、生产经营方式。 花椒产业园模型。 目前,我国已建成两个以花椒为主要产业的国家级工业园区。 一是重庆江津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总投资2.54亿元,种植面积22.9万亩,产量12万吨,总产值61.1亿元; 二是陕西省韩城国家辣椒产业示范园,已于2018年全面建成,规划总面积367平方公里,总投资50亿元。 租赁区已入驻经营者60多家,面积18610平方米。
集约化经营模式。 主要是农业公司+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户的模式,职责分工和利益分配都比较明确。 农业公司通过向辣椒农户提供技术和销售渠道来获取利润; 村集体经济组织通过入股、分红等方式获利; 农民通过种植花椒赚取利润。
去中心化的商业模式。 主要原因是农民依靠自有土地或周边闲置土地单独种植。 生产成本投入少、规模小、风险小。 目前,我国农户分散种植模式仍占多数。
4、主要品种。 国产花椒按颜色可分为红花椒和绿花椒两大类:红花椒主要有大红袍、二红袍、小红袍、凤椒、福椒和梅花椒; 青花椒主要有竹叶椒、九叶青和藤椒等品种。 按地区划分,西南地区以青花椒为主,以九叶青花椒、定坛花椒、金阳花椒、洪雅藤椒等品种为代表; 秦岭淮河以北地区以红花椒为主,以韩城狮子椒为主要品种。 代表品种有头、芮城花椒、五都梅花椒、林州红等。
5、产品特点。 花椒是八大调味品之一,位居十三香之首。 花椒药用价值很高,具有祛风除湿、活血通络、温中止痛、杀虫等功能。 辣椒树苗的嫩枝、叶子和芽是我国传统的蔬菜和香料。 红花椒色泽亮棕红色,粒大皮厚。 香气特浓,麻感适中,含油量高达25%~30%。 青椒呈鲜绿色,个大肥美,气味细腻柔和,麻味重而持久,表皮油腺大而致密。
(二)消费情况
1、消费对象和方式。 花椒的消费主要是餐饮市场、调味品加工企业、食品企业和家庭。 据统计,每年约有8万吨花椒销往成都火锅店、川菜馆等餐饮企业。 在调味品市场,辣椒是火锅底料、豆瓣酱等主要原料之一。 在食品工业中,花椒用于异味黄豆、绝味鸭脖等辛辣休闲食品中。 花椒是一种重要的调味品,是大多数家庭厨房的必备品。
2、消费数量。 2015年我国花椒表观消费量为27.64万吨,2019年为32.81万吨,同比增长4.6%。 从趋势变化来看,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花椒的需求呈现多元化趋势。 从国外需求来看,日本和东南亚70%以上的花椒都是从我国进口的。 国内需求方面,年需求量达到42万吨,其中西南地区占28.7%。
▲ 武都辣椒基地
(三)加工与流通
1、加工比例及方法。 国内辣椒产品中,干辣椒占据主要市场。 青椒产品中,干花椒、花椒蜜饯、花椒调味品和花椒深加工产品分别占78%、12%、7%和3%。 红辣椒产品也以干辣椒、辣椒粉等常规产品为主,辣椒油和调味品占比较小。 从加工方法来看,以烘烤或干燥等初级加工为主,精深加工方法较少。
2、发行渠道和方式。 国内辣椒产品主要通过辣椒批发市场、农贸市场、电商平台等线下和线上渠道流向国内外餐饮、加工等消费实体。 我国各大辣椒产区基本都建立了本地辣椒批发市场。 目前,花椒产品的营销主要以批发和零售的形式分布。 随着电子商务的兴起,花椒正逐渐走向网购模式。
(四)进出口
一、进口情况。 我国辣椒进口量较小,主要来自印度、日本、越南等亚洲国家。 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进口辣椒230.51吨,进口金额234.57万美元; 2019年进口量355.52吨,进口金额371.42万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2.35%和13.24%。
2、出口情况。 花椒是我国传统出口商品,主要销往日本、泰国、美国、欧洲等国家和地区。 国内花椒产品年出口量是进口量的430倍以上。 2015年,我国辣椒出口量12.2万吨,出口额12.87亿美元; 2019年出口量15.39万吨,出口金额17.42亿美元,较2018年分别增长6.06%和8.04%。
(五)市场价格
1.市场价格。 由于我国辣椒品种、地区、消费条件不同,产地收购、批发、零售环节的价格也存在较大差异。 红辣椒产区中,甘肃价格较高,陕西、四川、河南等地价格中等,山西价格较低; 价格具有“风向标”的作用。
2. 变化。 2014年以来,国内辣椒价格总体呈现均衡增长态势。 重庆江津地区青椒、鲜椒价格局部波动较大。 2016年价格上涨至21元/公斤,2019年跌至8.6元/公斤,较2018年下降31.2%; 四川汉源青椒、鲜椒价格呈现均衡增长,2017年略有下降,2019年价格较2014年上涨47%; 北方红辣椒产区的干辣椒价格差异较大。 2019年甘肃武都价格为140元/公斤,山西芮城价格为70元/公斤。
3.原因分析。 一方面,2019年重庆江津鲜绿花椒价格下跌的原因是花椒批发市场,买家联合降价,农户因储存条件而急于出售,从而产生低价销售。 另一方面,市场需求有限、加工产品研发不足也导致价格下跌。
(6)成本效益
花椒产品的主要生产者主要包括公司、合作社和农户等,商业模式和成本效益各异。 以青椒为例,公司利率为10.7%; 农民分散种植利率为49.6%; 集约化经营利率为38.9%。
▲ 汉源辣椒基地
2、辣椒产业发展前景
(一)面积增速将放缓
由于近年来花椒价格快速上涨,受到各主产区农民的欢迎,因此面积增长较快。 数据显示,2015年至2019年,辣椒消费量年均增长率为4.39%,产量年均增长率为4.92%。 生产增速高于消费增速。 加之花椒精深加工程度低,发展缓慢,面积增长速度将逐渐放缓,甚至出现一定程度的下降。
(二)市场需求仍有增长空间
2015年至2019年,国内辣椒消费市场年均增长率3.81%,其中95%为食用。 据调查,全国约有4亿人习惯吃花椒,且仍有增加趋势。 在餐饮市场,火锅连锁品牌众多,这将进一步拉动花椒的消费需求,花椒的市场需求仍有增长空间。
(三)居民消费比重逐步提升
餐饮、家庭和加工在辣椒消费市场中的占比分别为41.24%、29.71%和29.05%。 餐饮市场常用的品牌和菜品对家庭消费具有示范和带动作用。 此外,各平台吃播带动网友纷纷效仿,推动家庭消费花椒。 预计未来5年辣椒消费量将增长5%。
(四)深加工产品逐步增加
近年来,国内各产区逐渐认识到研发辣椒精深加工产品的紧迫性。 大部分产区政府明确了辣椒加工的方向和目标。 未来辣椒精深加工将面向医疗保健、生物医药、日化原料等领域。 在改造方面,生产技术和加工设备将继续加大改造力度,对花椒成分和功效的研究将更加广泛,花椒的精深产品将更加全面。
▲ 金阳花椒基地
三、辣椒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与风险
(一)主要问题
1、数据统计困难,决策依据不够好。 国内很少有产区对辣椒产业进行过彻底调查,数据收集困难。 互联网上没有固定渠道查询全国各地区辣椒产业的信息和数据。 在大部分省份,都找不到辣椒产业的情况。 数据相差很大。 信息流通不畅、数据不准确,使得农民了解市场和政府产业发展决策缺乏相关支撑。
2、种质资源混乱,优势品种不够。 花椒的品种很多,目前我国有60多个品种。 但我国花椒种质资源尚无统一的性状描述规范和分类评价标准,各地花椒品种名称也各不相同。 花椒主产区采集的花椒种质资源较少,尚未按照标准建立种质资源苗圃。 花椒品种退化严重,优势品种较为单一。
3、管理水平参差不齐,机械化水平不高。 各产区单位面积产量差异较大。 青椒产区亩产250公斤至1000公斤,红辣椒产区亩产30公斤至75.7公斤。 行业集中管理不顺畅,林业系统和农业系统均在管理,技术标准无法统一。 花椒整体机械化水平较低,仅占花椒全产业链的20%。
4、基础设施薄弱,防灾能力不够强。 花椒适应性强,多种植于荒山、坡地。 加之价格上涨,农民发展花椒产业的积极性更高,但基础设施普遍薄弱,交通不便,缺乏花椒冷藏条件,成为花椒产业的制约因素。 质量发展短板。
5、质量控制不严格,品牌意识不够强。 地方标准缺乏、实施过程缺乏证据的现象普遍存在。 一些农民在辣椒生产过程中滥用化肥、农药,辣椒重金属残留检测超标。 花椒未完全成熟就被采摘并出售,扰乱了市场。 加工过程采用非法工艺,大大降低了花椒的品质。 这些行为严重损害了相关产区花椒的质量形象和声誉,不利于花椒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6、产业链延伸不足,技术支撑能力不强。 目前国内产区在辣椒精深加工领域和高端加工装备的研发方面还比较缺乏。 辣椒的加工方法单一,主要是烘烤、烘干等干辣椒产品。 加工企业多为家庭作坊,70%以上为中小企业。 存在设备差、档次低、产品少的情况,精深加工能力弱。
(二)风险分析
1、市场波动风险。 目前,各产区花椒面积逐年扩大,投产面积不断增加。 加之技术的不断成熟,产量逐年增加。 面积和产量增加的同时,产品种类和消费群体却没有扩大,将直接导致市场饱和、价格波动较大、产品销售困难等风险。
2、品牌流失的风险。 在国内辣椒产业的发展过程中,以地名为主的辣椒品牌逐渐形成。 其中,“韩城辣椒”品牌价值213.61亿元,“江津辣椒”品牌价值18.12亿元,“汉源辣椒”品牌价值213.61亿元。 品牌估值7.04亿元。 但由于部分产区辣椒农户的不诚信经营行为,相关产区辣椒声誉和市场受到严重影响。
3.病虫害风险增加。 近年来,辣椒病虫害种类和数量增多,为害面积也不断扩大。 主要病害为辣椒落叶和干腐病,目前已发展为辣椒干腐病、根腐病、顶枯病、叶锈病、流胶病和锈病。
▲ 鲁甸辣椒基地
四、政策措施建议
(一)推进花椒大数据建设
农业农村部协调统计部门将辣椒产业相关数据纳入法定统计范围,授权江津辣椒大数据平台采集国内辣椒产区相关数据,调查辣椒产业需求和导向。国内消费市场,对历年辣椒交易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提供分析报告。
(二)开展花椒种质资源研究
省市农科院牵头开展花椒种质资源研究,建立合作共享机制。 一是对全国辣椒品种种质资源进行系统调查和调查; 二是建立辣椒实验室,培育优质辣椒新品种; 三是建立省市辣椒试验示范基地,筛选出适合各产区的品种。
(三)加强花椒技术示范推广
理顺辣椒产业管理和服务体系,辣椒产业开发和服务由农业农村系统承担。 农业科学院和农业主管部门牵头制定并颁布了花椒地方行业标准。 鼓励企业开展辣椒加工技术装备研发,提高辣椒全产业链机械化、智能化程度。 建设花椒产业综合体,探索创新利益联动机制。
(四)加大花椒政策支持力度
省级成立了辣椒自然灾害风险评估机构,将辣椒病虫害监测防治纳入省森林病虫害防治工程。 产区政府应提供相应资金,鼓励辣椒标准园建设,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提高辣椒流通连锁服务能力。 围绕辣椒全产业链设立研究课题,鼓励企业与科研机构合作和技术突破。
(五)打造辣椒产业区域品牌
各产区农业主管部门要梳理当地辣椒产业的发展思路,开展辣椒适宜性评价,不能把辣椒面积和产量的发展作为唯一目标。 产地政府和行业协会应当设立辣椒质量监测机构,对产地辣椒生产、加工、流通等环节进行信用评级评价。 多措并举举办花椒展销会、博览会等营销活动,扩大地方花椒影响力,打造区域品牌。
(六)开展辣椒精深加工研究及产品开发
提供配套科研经费,省市农科院牵头开展花椒所含物质研究,拓展花椒产品在生物医药、保健市场、日化原料等领域材料、生物农药和饲料。 建立创新平台,加强国内外科技合作与交流,加快专业技术人才培养。 鼓励辣椒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自主研发或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开发以辣椒为主要原料的新特产品,形成产业集群。
苏家奎 重庆市江津区农业农村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