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给大家聊聊关于大果榆,以及红果榆的播种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哦。
红果榆的播种、扦插繁育技术
基金项目:2019年江西省林业科技创新专项资金林木良种繁育科技攻关项目(201927)。
随着我国社会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园林绿化水平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对影响生物多样性的新优树种的挖掘和研究也在不断深入,继大果榆、金叶榆开发并运用于园林绿化工程后,红果榆(UlmusszechuanicaFang)近年来又逐渐进入新优树种推选的视野。红果榆又名明陵榆,为榆科榆属(Ulmus)植物,落叶乔木,其分布范围不广,主要在安徽南部、江苏南部、浙江北部、江西及四川中部,生长于平原、低丘或溪涧旁酸性土及微酸性土之阔叶林中。红果榆心材红褐色,边材白色,小枝纤细,树形优美,树冠冠幅大,叶片在秋季呈现红色、棕红色、黄色等多种色彩,是优良的园林绿化树种,具有很好的观赏价值。红果榆适应性强、生长中速、材质好、树干直,能长成高达25~30m、胸径50~90cm的高大乔木[3],适宜在长江中下游平原及低丘地区生长,可作用材、行道、景观及“四旁”绿化树种。根据树种资源分布数量和综合功用,国家林业局2017年将红果榆列入《中国主要栽培珍贵树种参考名录》,以引导培育和技术研发。
根据李晓欣等对榆属植物嫩枝扦插生根的研究发现,扦插繁育种间差异显著,影响嫩枝扦插生根率的主导因素排第一位的是种[5]。由于红果榆自然繁殖成活率低,造成目前分布范围窄且数量少,关于该树种的繁育技术也未见报道。自2012年起,笔者通过多年对红果榆繁育的试验,取得了红果榆人工繁育的成功,现将红果榆繁育及关键技术介绍如下。
选择树龄25年以上,结实多且籽粒饱满的健壮母树,采种时间宜在4月中、下旬,当果实由青转黄褐色时及时采集。种子自然成熟时用木棒敲落,铺设薄膜等收集,捡除杂质、晾干。经多年对红果榆繁育试验测定,种子净度为97%,千粒重为4.51~5.58g,平均为5.09g,标准差为±0.39g。
种子现采现播是关键,笔者多年试验地在江西省安义县和浙江省绍兴市播种,于采收后5天内播完。
按常规大田育苗方法整地作苗床,“三犁三耙”,精耕细作。第一犁在冬至前进行;第二犁在1月初进行,结合施用基肥,667m2施肥量为饼肥250kg,磷肥20kg(或施入复合肥50kg作基肥);第三犁在1月底进行,同时667m2施硫酸亚铁粉末10kg或90%敌百虫晶体3kg或紫丹2~3kg,撒于土壤中进行土壤杀菌、杀虫。苗床南北走向,苗床面宽100~120cm,高25~30cm,整平,自然长,苗床沟底宽25㎝,作好排水沟。
采用条播方法播种,播种沟宽10cm,条沟距30cm,播种做到沟平、条直、深浅一致、播种均匀。种子用泥灰进行覆盖,厚度0.2~0.5cm。搭拱棚覆盖薄膜和遮阴网。
播种后7~10d开始出土。当80%幼苗出土时,选阴天或傍晚揭去薄膜、遮阴网。之后每隔7~10d喷施1次10%甲基托布冿液800倍液,连续喷施2~3次,防止苗木茎腐病,猝倒病。小苗真叶长出后,株高5~10cm时,按株行距30cm×30cm进行移苗、间苗,平均保留苗木密度约11株/m2。移苗后15d左右进行第一次施肥,浇0.2%~0.3%尿素水溶液,此后每隔30d浇1次尿素(约浇3次),以促进幼苗生长;9月中旬浇1次0.5%氯化钾水溶液,促进幼苗木质化,防止冻害。幼苗生长季节应对播种进行松土3~4次,松土深3~5cm,防止土壤板结不透气,利于幼苗的根系生长。幼苗期间注意防治病虫危害。
红果榆实生苗在苗圃地生长较好,根系发达,生长较迅速,适应性强,易成活。苗木第一次移植宜在秋季落叶后至春季芽萌动前进行,起苗时要注意尽量少伤根系,以免影响移植成活率。初次种植的密度为100cm×100cm,整地增施有机肥,开挖40cm×40cm×30cm种植穴,裸根移植。对生长良好的植株,以全冠苗移植;预芽受伤或侧枝过旺的幼苗,采用20cm处截杆平茬苗的方式移植。因幼苗第2年侧枝生长旺盛、多分枝,园林用苗木培养时要注意修剪侧枝,培育主杆,确定苗木的分枝高度。红果榆苗木培育到地径5~6cm(第四年)时,进行第二次移植,株行距为300cm×300cm,开挖80cm×80cm×60cm种植穴带土球移植,每株施有机肥5kg。苗木移植后要加强田间管理,松土、除草、灌溉、防治病虫危害等。苗木培育胸径达10cm以上,出圃用于园林工程。
红果榆出苗揭去覆盖物后,选择30株为样本植株,每隔30天(每月底)测定苗木生长量。经观察,幼苗在7月至9月中旬为株高生长的高峰期,地径生长在7月中旬至9月下旬出现高峰,在此期间要加强肥水管理。幼苗11月以后基本停止生长,在幼苗停止生长止后,随机抽取30株红果榆苗木样本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红果榆繁育试验播种苗培育的当年(2012年)平均苗高70.1cm,地径0.69cm,最高苗高138.6cm,最大地径1.29cm,主根平均长21.8cm,平均根幅31.3cm×28.7cm,长于5cm侧根数平均为10.3根,侧根数较多,根系发达。播种苗当年即可移栽至苗圃进行绿化苗培育。
另经测定,2013年春季采用全冠苗第一次移栽后的1年生树,年底平均株高2.5m,地径2.5cm,胸径1cm,株高最高可达4.5m,最大地径3.9cm,最大胸径2.1cm;采用20cm处截杆平茬苗第一次移栽后的1年生树,年底平均株高1.8m,地径1.8cm,胸径0.5cm,株高最高可达3.1m,最大地径2.7cm,最大胸径1.6cm;移栽第二年7月底平均株高3.7m,地径3.5cm,胸径2.6cm,株高最高可达5.5m,最大地径4.9cm,最大胸径3.6cm。
将泥炭、蛭石、珍珠岩按5:3:2进行混合,搅拌均匀后作扦插基质。扦插基质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按200g/m3杀菌消毒。
硬技扦插:插穗选择在植株落叶后,剪取0.5~0.8cm以上的健壮枝条,采取一层润泥炭(用多菌灵消毒)一层枝条的方式,储藏在阴凉处,于第二年3月上旬取出进行扦插。插穗长10cm左右,保留3~5个芽。插穗上切口距顶芽0.3cm左右,切面多为平切口;下切口距叶芽0.5cm左右,切面多为斜切口。剪穗过程中剪刀要用酒精擦拭消毒。剪好的插穗先放在清水中浸泡1h,再放入10%甲基托布津800倍液或者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中消毒30min后再扦插。
嫩枝扦插:插穗采集选择在6月上、中旬,最好在清晨太阳出来前进行,选取树冠外围中、上部生长旺盛、组织充实、叶片完整、叶芽饱满和无病虫害的当年生半木质化嫩枝条。插穗长5~10cm,保留3~5个芽,剪掉下部叶片,上部保留1~2片叶,但为减少水分蒸发,可将叶片各剪去一半或1/3。插穗上切口距顶芽0.3cm左右,下切口距叶芽0.5cm左右。剪穗过程中剪刀要用酒精擦拭消毒。剪好的插穗放在10%甲基托布津800倍液或者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中消毒30min后再扦插。
将经过消毒的插穗放入浓度为1000mg/kg的GGR生根剂中,插深2~3cm,速蘸8~10s后插入穴盘基质中,扦插深度为2~4cm,插后用手指按实。扦插前,将基质浇透水,扦插后再浇1次10%甲基托布津8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使插条与生根基质紧密接触。最后搭上拱棚,加盖塑料薄膜,密封保温保湿。期间用遮阳网遮荫,保持20%~30%的透光率。
插后1个月内每天要定时喷水,喷水使用微喷装置或浇花的喷壶,保持穗条表面湿润,但不能水太多,防止穗条腐烂。塑料薄膜内相对湿度保持在85%~90%,温度控制在20~30℃。插枝开始生长新根后,要逐渐减少遮荫,增加光照,待插穗大量生根抽梢后撤去塑料薄膜,进入苗期正常培育。10月以后要使幼苗充分接受阳光,加速木质化。由于夏季温度较高,要控制好温度,避免出现烧伤现象。另外,6~8月塑料棚内高温高湿,易生霉菌,每周应交替使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10%甲基托布津800倍液喷洒杀菌。
扦插苗形成良好根系后及时移栽以保证后期生长。选择阴雨天移栽,栽后适度浇水和荫蔽,确保苗木成活。在圃地内培植1~3年,待其长成中苗后需再次进行移植。
扦插10天左右观察到插条愈伤组织形成和不定根出现,30天左右切口愈合,长出新根,成活率达90%以上。2012年春插的红果榆苗木在7月初按株行距30cm×30cm移植,当年年底苗高可达50~80cm,地径达0.5cm以上。
榆属植物具有树形和季相景观优美、适应性强和抗污染能力强(被称为天然的“过滤器”)等优点,榆属中红果榆又是适应性强、观赏性状良好的景观树种,其生长快是有别于其它大多数榆属植物的特点之一,但由于其自然繁殖成活率低,现在已处于濒危状态。目前,除了森林公园、林场、寺庙、村庄周围的风水林有少量天然保存下来,成片的天然林已不多见。笔者对红果榆繁育的关键技术研究,希望有助于推进我国红果榆繁育进程,为林木育种科技人员在提高红果榆繁育成效上提供参考,为我国珍贵树种资源的培育和红果榆在园林绿化上开发运用助力。
END,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