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税条例》废除,延续2600多年的“皇粮国税”退出历史舞台。
当时,四川省南方县宋家坪村、河北省灵寿县青莲村、辽宁省阜新蒙古族自治县黑虎洞村的农民,都无不巧合地做了一件事:立碑取消农业税。 农业税的取消,真正减轻了农民负担,再次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此后,支农、统筹城乡、强农、惠农、富农的步伐不断加快,国家与农民的关系实现了从索取到给予的历史性转变。
农业税免征符合群众期待
“取消农业税之前,农民不仅要缴纳农业税,还要承担大量的农村公共服务资金。” 中国农业博物馆研究馆员周晓青表示,上世纪末,农民负担问题日益突出。
如何扭转农民负担过重的局面? 党中央高度重视,持续多年的农村税费改革拉开了帷幕。
1998年,中共十五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逐步改革税收制度。 农村税费改革成为党中央、国务院继实行家庭承包经营后,强农业基础、保障农民利益、维护农村稳定实施的又一重大改革。
进入新世纪,农村税费改革步伐进一步加快:2000年,安徽省启动农村税费改革试点。 2003年,在全国范围内启动试点。 党中央、国务院提出逐步降低农业税税率,取消除烟叶以外的农业特产税。
“税费改革之后,我们每年要交的钱确实少了很多。” 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莲花镇龙洞村村民张云东回忆,当时他想,如果能免除剩余的农业税“那生活就更好了!”
人民想要的就是政府想要的。 200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五年内取消农业税。 随后,财政部、原农业部、国家税务总局下发通知,首先在吉林省、黑龙江省开展免征农业税改革试点。 2005年底,全国28个省份全部免征农业税,畜牧税全面取消。
2005年12月29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决定,自2006年1月1日起废止《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税条例》。
从索取到给予,农民得到实惠
“这是举国欢庆的一天!” 2006年1月1日晚,山东省德州市平原县望凤楼镇水屋村农民杨春玲在得知国家取消农业税后兴奋地在日记中写道:农民的思想意识,种地、吃饭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但这些年国家对我们农民的特殊照顾,连农业税都没有缴纳,更谈不上大家的幸福了。
翻阅旧日记,50岁的杨春玲感慨万千,“听到这个消息,我激动得几个晚上都睡不好觉。”
农业税的取消给亿万农民带来了看得见的实惠——
2006年全面取消农业税后,与农村税费改革前相比,全国农民负担每年减轻约1250亿元,人均负担减轻约140元。 同时安排财政资金支持巩固和完善农村税费改革。
负担减轻了,农民种田积极性大大调动了。 返乡、购买良种、购买农机……田间忙碌的人越来越多,农村越来越热闹。
出国打工的卢玉泰匆匆回到家乡河南省南阳市清化镇禾所村。 “农业税取消那年秋天,我回到村里,租了250亩地,纯赚了7万多元。”
深化改革、强农、惠农、富农
农业税退出历史舞台并不是农村改革的结束,而是一个新的开始。
2006年,为进一步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防止农民负担反弹,党中央作出推进农村综合改革的重大决策。 国务院农村税费改革工作组、办公室更名为国务院农村综合改革工作组、办公室。 在做好农村税费改革后续工作的基础上,深入推进农村综合改革。
“他们种地不仅不交税,而且还过着国家补贴的生活!” 山东省临沭县曹庄镇朱村村史馆里,有朱村历年来缴纳“御粮国税”的记录。 当今最古老的印花税票可以追溯到清朝。 70多岁的王景辰是村史馆的义务讲师。 看着橱窗里的印花税票,老人感慨万千:“现在种地有补贴,有正规医疗,有孩子上学,有个人养老金,还有国家保障,这些天我真是越来越幸福了!” ”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农业、农民、农村。 要始终坚持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不减弱,促进农村全面小康不放松,在认识上、关注度上、投入上保持良好势头。
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大对农民“多给”力度,好政策陆续落地。 农业补贴主要支持耕地地力保护和粮食适度规模经营。 农机购置补贴重点向粮食作物倾斜。 对小麦、水稻实行最低收购价政策,对玉米、大豆实行生产者补贴,对产粮大县实行奖励政策。 较为完善的粮食扶持政策体系基本形成。
财政支农力度不断加大,政策体系不断完善。 农村义务教育、医疗、养老、文化、道路建设、饮水、能源等逐步纳入公共财政支持范围。 2020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影响,在财政收支形势严峻的背景下,全国农林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3904亿元,同比年增幅超过4%。 多年来,各级财政始终把解决“三农”问题放在首位,坚持把农业农村作为优先保障领域。
“三农”发展潜力激发,农业生产形势持续改善。 农村税费改革后,粮食产量再创历史新高,到2020年,粮食生产实现“十七连丰”!
眼下,春耕的号子响彻大江南北,田野里一片忙碌。 在党的“三农”政策支持下,农民有种田的甜头,美好生活有美好未来! (邱海峰、王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