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迁网消息(记者 洪磊)5月6日上午,宿迁市泗洪德康农牧科技有限公司太平祖传种猪场的几间猪舍内,伴随着机器的声音,猪饲料自动填充到料槽中。 一千多头肥猪闻声动了动,赶紧到眼眶食槽去吃食。
“饲料提前准备好,自动喂料系统定时喂食,省时省力。” 宿迁市泗洪德康农牧科技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德康生态循环养殖项目采用“互联网+农业”发展模式,通过物联网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可实现猪群识别、行为分析、疾病预警、自动饲喂等。 全部建成后,可实现生猪出栏105万头,产值60亿元,利税6亿元。
宿迁市泗洪德康生态循环养殖项目是宿迁市去年完成的重大农业项目之一,计划总投资27.65亿元。 将在宿迁市泗洪县布局养殖、育肥、屠宰、深加工、饲料生产等9个养殖场(厂),助力宿迁加快实现百亿级农牧业循环生猪目标行业。
不仅是宿迁的泗洪德康生态循环养殖项目,如今的宿迁农村土地上,农业项目都“抢着落地”、竞相启动,农产品加工车间里的机器轰鸣,日光温室雨后春笋般涌现,高标准农田成方阵。 林花海有着无穷的魅力。 农业大项目不断致富的背后,离不开宿迁不懈培育生态高效农业、坚定不移推进乡村产业振兴。
宿迁围绕乡村产业振兴和农业现代化发展,深入实施生态高效农业倍增计划,着力打造生态河蟹、园艺花木、优质农产品等六大百亿产业。水稻、标准化果蔬、农牧循环生猪、肉禽精深加工等。 2017年,宿迁市牵头推进全省重大农业项目建设,围绕培育实力、铸造链条、升级档案、拓展领域等关键环节,持续发动农业招商猛攻攻势和项目建设。
——宇强,坚持项目为王。 围绕大好项目,德康、光明、正大、亿科、华录、润亿、史维特等一批行业龙头企业相继落户投产。 全市共有农业上市企业7家,均为国家重点农业龙头企业。 有省级以上企业6家、农业龙头企业58家。
——铸链,坚持一体化发展。 立足全产业链建设,引进建设农产品加工、休闲农业、物流配送等38个项目,形成了以苏泰花木产业园为主导的花木电商产业链,以华绿、崇润为核心的工厂化食用菌产业链,包括以益科、正大为核心的肉禽产品精深加工,以德康为核心的百万头生猪产业链。
——提档坚持创新驱动。 全市依托重大项目建设带动产业科技提升,先后建立了12个博士、硕士工作站。 设施园艺50%以上采用自动化生产设施设备和物联网系统。 60%以上的畜禽养殖项目采用人工智能管理。 40%以上的养殖项目实施生态循环水养殖。
——拓展面积,坚持精准布局。 把产品优势区、主导产业集群、现代农业园区作为项目建设的重点区域,2017年以来,共有140多个项目落户宿迁,其中80%以上符合宿迁发展定位。特色主导产业。 项目集聚、园区发展趋势明显。
经过几年的引进和培训,项目激增。 三年来,宿迁用一系列务实、新颖、亮丽的举措,精准为农业项目培育、引进、发展保驾护航。 建成投产农业重大项目275个,完成社会资本固定资产投资50.8亿元。 项目数量、投资总额、投资强度连年突破突破,新一轮项目热潮加速推进。 在此过程中,强招商、强服务、强保障成为项目加快推进、重“农”的生动注脚。
最强劲的投资攻势。 构建市、县、乡三级联动的“大业大招”农业招商格局,聚焦重点领域、重点主题,实行联席会议、联合招商,持续掀起农业招商猛烈攻势。农业投资促进。 三年来,共举办农业招商活动46场,现场签约项目203个。
最贴心、最贴心的协助服务。 实行重点项目“五个一”工作机制,一个领导牵头、一个部门衔接、一套团队服务、一套推进方案,从意向到签约全过程跟踪管理,从开工到竣工,确保招商引资有专人负责,项目有专人负责。
最高效、最灵活的要素保证。 全市拥有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2个、省级示范园区2个、省级园区4个、省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1个,建立了完善的服务保障平台和项目承接载体。 市县两级设立4亿元农业产业发展引导资金,搭建“政银担保”合作平台,开发“苏农贷”融资产品。 全市涉农贷款始终保持两位数增长。 建立设施农业备案正面清单和负面清单,优先保障重点项目用地需求。
在重大农业工程的大力支持下,宿迁农业高质量发展全面腾飞。 是优质粮食主产区,所辖3个县均为国家商品粮基地县,培育了“宿迁籼稻”、“泗洪大米”、“宿迁籼米”等国家地理标志产品。高旭碱米”; ”,拥有8个连片万亩蔬菜基地、位居全国前列的工厂化食用菌生产基地、华东地区最大的干果产区、全省最大的桃果主产区;是“花木之乡”,花木种植面积全国领先,是中国最大的花木主产区和花木集散地之一;省肉禽产业基地,禽肉产品年加工能力全省领先,成为国家禽肉出口示范区;是生猪养殖大市,生猪生产能力和规模较大。规模养殖比例位居全省前列,是全国第二大河蟹产区,具有洪泽湖、骆马湖“两湖碧水”的独特优势。冬季市场成交量均居江苏第一。
放眼宿迁,一幅由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蝶变的壮丽画卷正在迅速蔓延。 截至目前,我市已基本建成6个百亿级产业体系。 六大产业年总产值达到610亿元,其中花木、果蔬、水稻产业产值超过100亿元。 谱写“三农下乡”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