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非洲猪瘟的持续爆发,对我国养猪业造成了重大影响。
“长期以来,生猪贸易一直是我国生猪贸易的主要形式。” 一位养殖企业负责人告诉期货日报记者,传统的生猪贸易就是将生猪从供给方养殖场对接到需求方屠宰场进行屠宰的过程。 在此过程中,生猪的重量成为买卖双方关注的焦点。
据了解,目前国内生猪贸易模式主要有直采和中介两种。 中介模式可细分为生猪经纪人和中间商。
直接收获方面,即屠宰场直接从养殖场收购生猪。 这种模式主要发生在大型屠宰场和大型养殖企业之间。 由于规模化养殖场对生猪养殖过程控制严格,生猪质量得到较好保证,定价方式以生猪直接定价为主。 在中介方面,即屠宰场和养殖场通过中介连接起来,完成生猪贸易。 中介机构可分为两类:生猪经纪人和中间商。 生猪经纪人与养殖场、中间商对接,中间商与生猪经纪人、屠宰场对接,还有相当一部分中间商直接与养殖场、屠宰场对接。
“在这个过程中,生猪屠宰时的重量对于养殖场和中间商来说非常重要。” 上述负责人表示。 中间商是生猪贸易中最重要的主体,在生猪贸易的整个过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目前,国内85%以上的生猪贸易是通过中间商完成的,大多数中间商直接与养殖场、屠宰场对接,从生猪购销差价中赚取利润。
因此,在我国生猪贸易中,中间商最关心的就是生猪的品种和体重。 目前,我国生猪品种以非三元为主。 对于与三个或三个以上外来品种杂交的改良猪种,背膘厚度与体重密切相关,生长期越长,体重和背膘厚度越大。 一般情况下,中间商主观地通过体形来判断屠宰后生猪的质量。
中间商除了看生猪的品种、体重外,还注重外观,应具有瘦猪的外观,体表无脓疱、肿块,行走自然。 通常,在屠宰时进行观察,依靠主观判断。
“一般来说,生猪从养殖场运往屠宰场的过程中,主要是通过汽车运输。为了控制生猪的食量、饮水量、运输过程中的排泄量和消耗量等,中间室商务部通过要求养殖场提前禁食、禁水来保证这一点。”该负责人表示。
同时,在运输前,中间商还需要满足检验检疫要求。 生猪出售前,需向当地畜牧局申请检验检疫。 其中,省外需提前1周发货,省内需提前2-3天发货。 生猪出售时,畜牧局相关技术人员到现场进行瘦肉精检疫和快速检验。 生猪进入屠宰场前,需检查耳标、检疫票和车辆消毒证明。 猪肉产品出厂时有检疫票、合格证和标签。
该人士表示,正常情况下,我国商品猪出栏体重维持在120公斤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受季节性消费影响。 10月至12月,是腌制腊肉的旺季,生猪出栏重量明显增加,南方部分地区生猪出栏重量可达150公斤; 4-7月为消费淡季,需求方偏爱瘦肉,养殖方普遍降低生猪出栏重量。 ,110公斤左右的猪比较受欢迎。
近两年,受非洲猪瘟疫情影响,我国生猪体重发生明显变化。
上述人士介绍,为降低疫情风险,养殖方主动减重出栏生猪,部分养殖户恐慌抛售。 2019年3月,全国生猪出栏平均体重降至最低110公斤,环比下降5.60%。 随后,5月至8月,南方市场进入疫情高发期,养殖端也出现抛售,生猪体重再次下降。 直到9月份,疫情才趋于稳定,生猪体重开始增加。 进入10月份,生猪价格快速上涨,农户惜售意愿增强,养大猪意愿增强。 11月份生猪平均体重增至最高133.80公斤,同比增长14.15%。
进入2020年,1-3月,家猪出栏平均体重明显高于往年同期。 截至3月底,生猪出栏平均体重为126.43公斤。 业界普遍对未来盈利持乐观态度。 预计2020年生猪出栏重量仍将维持在较高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