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讲:山区反季节无公害蔬菜种植实用技术 如今,越来越多的蔬菜品种进入了寻常百姓家。 蔬菜; 同时,通过一些农业基础设施的完善,特别是大棚蔬菜的兴起,以前只能在春夏种植和食用的品种也出现在冬季菜肴中(当然,现代发达的交通手段也可以可以用来穿越地区。实现了互补)。 这些主要归功于“反季节蔬菜”的种植。 反季节蔬菜栽培目前闽北山区有以下三种栽培方式:高山(海拔800米以上)夏季反季节栽培、半高山(海拔500-800米)夏秋季栽培反季节栽培,冬季温室保温设施反季节栽培。 第一章 闽北山区蔬菜产业现状及发展方向 第一节 闽北山区蔬菜产业现状 近年来,闽北山区加大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力度,减少了农作物种植面积。早稻,增加了经济作物特别是蔬菜的种植面积。 闽北蔬菜供应由过去的长期短缺,转变为如今的自给过剩。 市场供应品种也从单一走向多元化。 不仅如此,蔬菜产业的发展也使一些村庄从完全自给的蔬菜种植转向商业化、专业化蔬菜种植。 蔬菜种植已成为这些村的主导产业。 据初步统计(详见表1),2003年全市蔬菜种植面积76985公顷(115.5万亩),产量123.4万吨,产值11.1亿元。
保护区蔬菜设施种植从无到有,高山反季节蔬菜基地也快速发展,蔬菜加工企业增至25家。蔬菜产业的崛起有力推动了种植业结构调整。产业的发展,也解决了农村部分剩余劳动力的出路问题,促进了农村的繁荣。 闽北山区蔬菜生产现状 各县市种植面积 产量及产值 大棚面积 高山基地 加工企业 出口企业出口额 出口基地 出口产值公顷)(万元)(合计) 76985123.4211745043 延平区 23333.52100333213 邵武市 42676.4600067 武夷山市 28674.32580200 建瓯市 2866746.76533310300 日本:芋头、荷兰豆、毛豆 简阳市 974 419.2800 日本、台湾、香港:淮山、六月芋头、荷兰豆、毛豆、蒲城县豆 1446718.500400200 日本:荷兰豆类、毛豆 顺昌县 58539.5628326767 松溪县 36677.700779 日本:白菜、大白菜 政和县 33205.53288641964 日本、东南亚、韩国:萝卜丝、卷心菜、荷兰豆 广石县 18002.73760污染食品行动计划》以及省政府“治理餐桌污染,建设食品安全工程”的号召,市政府高度重视,加强对无公害蔬菜生产的服务和指导。
通过建立农副产品检测中心、制定无公害生产标准和技术法规、建立无公害蔬菜质量监测体系、举办培训班、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认真做好无公害蔬菜生产产前培训、产中指导和培训工作。 产后销售服务。 从2001年1月起,每月对全县城区农贸市场、蔬菜基地等蔬菜进行不定期抽检,检测有机磷、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情况,平均达标率达到80%以上。 2003年,南平市天心蔬果批发市场还设立了检测中心,杜绝不合格蔬菜流入市场。 第二节 闽北山区蔬菜产业发展方向 (一)高山反季节蔬菜 利用高寒地区夏秋两季独特的凉爽气候资源,发展夏秋蔬菜,可以有效形成更加合理的产能,稳定生产资源和劳动力要素配置能力。 商品量大,从而获得高质量、高效率的产品。 这是省内外许多高山地区发展蔬菜的成功经验。 该市地处山区,是发展高山反季节蔬菜的理想地区。 近年来,延平区曼当镇、政和县阳原乡、镇前镇发展高山反季节蔬菜成效显着。 经济效益。 闽北高山地区已普遍建立反季节蔬菜基地,现有高山基地1045公顷(15675亩)。 高山区乡镇已将其作为农业结构调整的主攻方向和种植业的支柱产业。 充分利用当地独特的气候条件,增加科技含量,打造高山反季节绿色蔬菜品牌产品,可以大大提高市场竞争力和经济效益。
2、大棚蔬菜生产发展 近年来,闽北山区大棚蔬菜发展迅速,取得了显着的经济效益。 菜农四个季节生产的蔬菜平均产值约为每公顷(每15亩)2.55万元,成本约为9000元。 每公顷净收入约16500元; 夏季种植反季节凉性蔬菜(如大白菜、菜花、芹菜等)平均产值每公顷4.5万元左右,成本1.5万元左右,每公顷纯收入3万元左右元; 冬季和早春种植反季节喜温蔬菜(如西红柿、茄子)的大棚平均每公顷产值约6.75万元,成本约3万元,每公顷纯收入约3.75万元。 每公顷纯收入比水稻高0.45-15000元。 截至2003年底,闽北大棚蔬菜面积已达5384公顷。 闽北山区蔬菜产业发展以大棚蔬菜为主。 从积极性较高的村庄开始,经过良好的示范和经济效益后,将逐步向其他菜区推广。 预计五年内在闽北发展大棚蔬菜1.33万公顷。 提高闽北蔬菜生产规模化、专业化、集约化水平和设施栽培水平,增强蔬菜综合生产能力和抵御自然灾害的快速反应能力。 3、出口蔬菜生产发展虽然闽北蔬菜生产基础差、起步晚、出口量小,但目前闽北出口龙头企业有10家,基地面积1970公顷,年出口量21174吨。
通过扶持和引进国内外蔬菜加工企业,发展蔬菜精加工和深加工,提高蔬菜附加值,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以“订单”为纽带,连接基地,引导农民种植、加工适销内销和出口创汇的蔬菜品种。 闽北工业企业少,森林覆盖率高,环境污染少,处处青山绿水。 同时,这里有大量土地、高山(海拔800米以上)、平原。 劳动力密集且廉价。 可种植的蔬菜品种繁多,资源丰富。 发展出口蔬菜具有较强优势。 近两年,加工出口企业以“公司+”的合作方式,大力开发毛豆、豌豆、芸豆、山药、萝卜、卷心菜、大白菜等产品销往日本、台湾、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农民”。 政和、蒲城等高山反季节蔬菜出口不断发展。 叶菜、萝卜每公斤最低保护价为0.36元,土豆、芋头平均价格为1.20元,豆类平均价格为0.80元。 近年来发展迅速,出口基地477.3公顷,年出口量9000余吨,市场均价1.20元/公斤。 因此,我们可以充分发挥生态、劳动力、气候等优势,紧紧抓住农业结构调整、发展效益农业和加入世贸组织两个有利时机,加快发展出口蔬菜。 。 当前,各地着力改善投资环境,积极招商引资,兴办出口蔬菜加工龙头企业,选择环境条件好、无污染、集中连片的稻田,建立稳定可靠的出口蔬菜基地,引导农民种植适合加工的作物。 出口蔬菜品种。
同时,要不断完善菜市场建设,建立各类营销组织、行业协会等,强化蔬菜生产、购销、信息、服务功能,促进可持续发展打造无公害蔬菜产业。 第二章 闽北无公害蔬菜生产及污染防治措施 第一节 无公害蔬菜生产现状 一、国内生产现状 我国食品安全形势不容乐观。 对50多个蔬菜品种、1293个样品进行农药残留抽检,发现22%不合格。 2001年前二季度,国家质检总局对蔬菜产品农药残留情况进行了监督抽查,抽检合格率分别为72.4%和64.5%。 蔬菜中有机磷农药残留问题严重。 1970年至1999年,我国是世界上蔬菜出口贸易增长最快的国家,从56.1万吨增长到349.7万吨,但我国蔬菜总产量为2.6亿吨,出口量仅占占总数的1.3%。 可见,我国蔬菜出口比例还很低,这与无公害蔬菜生产水平密切相关。 无公害蔬菜农药残留不超标,对环境无污染。 受到消费者的欢迎,也是未来蔬菜生产的发展方向。 种植过程中完全按照规定、按比例、有计划地施药施肥。 2001 年 10 月 国家无公害产品标准,规范无公害农产品的生产和销售。 其中包括无公害蔬菜的安全要求和无公害蔬菜产地的环境要求。
这样,我国无公害蔬菜的生产就有了“标准可循”。 二、我市生产现状 1994年以来,省农业厅和蔬菜销售部门联合实施省标准《无公害蔬菜栽培技术规范》,取得了良好效果。 我市蔬菜生产基地已从靠近工业和生活污染区的城郊向远郊和山区转移。 “超达集团”在建瓯市建立了无公害果蔬基地,也起到了一定的示范作用。 较大的蔬菜批发市场设有农残检测中心,农残超标的一律不予交易,引导无公害蔬菜生产。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消费逐渐从数量型转向质量型。 他们不仅要求蔬菜产品数量充足、常年供应,而且更加注重品种和内在质量,包括营养成分、有毒有害物质等。 含量等,无公害蔬菜产品将逐渐成为消费者最直接的基本要求。 加入世贸组织,为我市蔬菜产品进入国际市场创汇提供了更好的机遇。 然而,大多数国家都非常重视蔬菜产品的食品安全,产品质量检测,特别是农残检测非常严格甚至苛刻。 与省内外农业发达地区相比,我市无公害蔬菜出口发展存在较大差距。 但由于我市森林覆盖率高,环境污染少,处处青山绿水,同时土地大量,劳动力廉价,物价低廉。 ,蔬菜品种多,资源丰富,无公害蔬菜开发和出口具有较强优势。
例如,建瓯无公害白芽芋近两年已批量出口日本等国家,未来还计划加工出口,提高产品附加值。 延平区、政和县、顺昌县、蒲城县、松溪县近年来通过发展高山反季节无公害蔬菜和野菜,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 虽然我市还广泛开展科普宣传和科技培训,推广抗虫生物农药、低毒低残留农药,建立市场检测中心等,但总体上看,生产无公害农药。我市蔬菜比较落后,示范效应和力度不够,出口创汇很少。 瓜果蔬菜是南平市重点农业产业之一,为推动农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 针对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的农业生产,以及南平市“绿色、旅游、新”生态农业指导思想的落实,无公害蔬菜产销的崛起已迫在眉睫。二、发展无公害蔬菜生产的前景及意义 1、前景 在国内蔬菜市场趋于饱和、竞争日趋激烈、消费者绿色消费意识逐渐增强的形势下,蔬菜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