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那些流浪江湖的人,比如卖膏药的、杂耍的、乞丐等等,地位比那些领车、卖奖品的人还要低。 它也存在于植物界,如江河河流中的浮萍、睡莲、水葫芦等。 我说的是水葫芦。
水葫芦无疑是一种水生植物。 又称“凤尾莲”。 “凤”、“荷”皆为同类中的佼佼者,以画作诗为人称道。 谁见过水葫芦进屋了? 还不如叫水葫芦,踏实踏实。 水葫芦有五六个花瓣,花瓣是心形的。 支撑叶瓣的茎中部,形似二头肌凸起,粗壮有力,犹如栅栏间的葫芦。 水葫芦因盖而得名。
在农村,没有人播种水葫芦的种子。 菱角、莲藕,同为水草,都是有意为之。 春末夏初,菖蒲已经开花,芦苇的新叶可以折成芦笛,却胆怯地躲在角落里尝试冷暖。 没有人会注意。 它从哪里来的? 它是一种喜欢阳光的植物。 只有到了盛夏,烈日下,人们才发现江河、湖泊、港口都开满了水葫芦。 它们挤在一起,注满了水,甚至阻碍了船。 为了在有限的空间内获得阳光,它们可以跳到一尺多的高度,葫芦般的二头肌粗如壮汉。 直到那时,人们才注意到他们。 除了它们冲破河滩的气势外,还在于那美丽的花冠。 柱子周围坐着一簇簇花,最多的有近二十朵,花瓣有六片,除了中间的花蕊是粉黄色的,其余都是紫色的。 边缘浅色,逐渐递进,中心呈深紫色。 远远望去,就像一只张开尾巴的孔雀。 由此看来,我相信它的“凤尾莲”之名并非杜撰。
水葫芦真的没用吗? 不! 记得在“民以食为纲”的年代,水葫芦也是个宝。 当时农民的口粮有限,养猪除谷麸外,主要使用青饲料。 水葫芦是最好的绿色饲料之一。 农民们干活的时候用木船把它们打捞上来,然后用打浆机打碎,装进几个大桶里。 味道像酸发酵的卷心菜,所以用米糠喂它们。 猪们呻吟着,长胖了。 当时的肉类堪称绿色食品,水葫芦功不可没。 酷暑难耐,猪难以忍受。 人们在猪舍里撒满了水葫芦,猪就躺在上面纳凉做梦。 同时,他一石打死两只鸟,被猪踩成肥料。 这么多的水葫芦,猪怎么能吃完呢? 勤劳的农民在池塘边挖坑,在坑里铺上水葫芦,并在每层水葫芦上浇上一层河泥。 叠了几层后,上面再铺上河泥,以使其密不透风。 半个月之内,就沤成优质绿肥,采摘到田里,变成春泥,供农作物开花、抽穗。 生命以另一种方式存在。
水葫芦丛生、分蘖,大家族连为一体。 每个水葫芦都有发达的根系,甚至比它的水部分还要长。 但为什么它们不长得更长并在水底扎根呢? 被人们捕捞后,被分成大小不同的盘子。 风吹潮起,秋江满雨。 没有人需要它们了。 这时,水葫芦开着紫色的花,心形的叶子,成群结队地顺流而下,从河里漂走了。 这或许是他们最幸福的时光,就像吉普赛人走遍世界,安家落户。 这时,我似乎明白了他们为什么不愿意扎根。
他们会去哪里? 冬天来的时候,我也是这么想的。 经过严霜严寒后,它们失去了生命的色彩,枯萎变成黄褐色,躺在水面上。 一个寒冷的风雨过后的早晨,阳光照在干净的水面上,却不见它们的踪迹,全部沉到了水底。 爷爷说,水葫芦过冬不了,只有极少数在某个角落里存活。 我说如果没有这个地方怎么办? 爷爷说,世界那么大,他们总会找到这样的地方。
是不是这样? 每年春天和夏天,江河湖泊中都会看到水葫芦在喧闹。 诗人说,星云是天上的游子。 但我认为水葫芦是水上的流浪者。 一年来,绵绵不绝。 (唐硕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