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 桑白鳞
学名: Cytotrachelus longimanus Fabricius
类别: 扁足科
一、分布及危害
海南、台湾、辽宁、华南、华东、华中、西南
2、形态特征
雌成虫橙黄色或橙红色,体扁椭圆形,长约1毫米,腹部分节明显。 雌壳圆形,直径2~2.5毫米,稍隆起,有螺旋纹,灰色至灰棕色,壳中心基部有黄棕色小点。 雄性成虫橙黄色至橙红色,体长0.6~0.7毫米,仅有一对翅。 雄壳细长,白色,长约1毫米,背面有3条纵棱,壳前端有橙黄色壳点。 卵呈椭圆形,长径仅0.25~0.3毫米。 初生时呈浅粉红色,逐渐变为浅黄棕色,孵化前呈橙红色。 初孵若虫淡黄棕色,扁椭圆形,体长约0.3毫米。 天线、复眼和脚都可见。 他们可以爬行。 腹部末端有两根尾毛,体表覆盖有羊毛状的东西。 剥皮后,眼睛、触角、脚、尾毛全部退化或消失,并开始分泌蜡质外壳。
3. 出现规则
广东地区每年发生5代,受精雌虫主要在寄主上越冬。 春季,越冬雌虫开始吸取树液,虫体迅速膨胀,体内逐渐形成卵,然后产卵于壳内,每只雌虫产卵50~120枚以上。 产卵期约10天(夏秋4~7天)。 孵化后,若虫长有触角、复眼和胸部。 它们从壳的底部爬行到合适的地方。 它们将管心针插入树皮组织以吸取树液,然后固定不动。 5至7天后,它们开始分泌白色蜡粉来覆盖它们。 身上。 雌性若虫有2龄,第二次蜕皮后变成雌性成虫。 雄性若虫阶段也是第二龄。 第二次蜕皮后,成为“预蛹”,然后蜕皮为“蛹”,最后羽化为有翅雄性成虫。 然而,雄性成虫的寿命只有一天左右,交配后很快就会死亡。
四、防治方法
(1)冬季修剪植物和清理花园,消除在凋落物、杂草和表土中越冬的昆虫来源。
(2)提前预防,春后喷40%啶虫脒(国光必治)乳油2000-3000倍液进行预防,杀死卵,减少孵化虫数
(3)化学防治介壳虫的技巧:
①抓住最佳用药时机:在若虫孵化高峰期用药,蜡层尚未形成或刚刚形成,对用药比较敏感。 用量小,效果好;
②选择对症药剂:对于刺吸式口器,应选择全身药剂,覆盖厚厚的鳞甲(甲)。 应选用渗透力强的药剂,如40%啶虫脒毒(国光必治)1500-2000 为更好防治,可使用国光必治1500-2000倍+5.7%甲维盐乳油(国光乐克)2000倍混合液为了更好的控制。 建议使用两次,间隔7-10天。
③选择合适的用药方法:
对于生长低矮、易喷药的树木,可采用喷药防治; 对于高大树木上的介壳虫,还可以采用喷洒“必治”或将“树木杀虫剂”装入瓶中的方法。 用量根据树种、树势、气候等因素调整。
(4)生物防治:保护和利用红斑瓢虫等天敌昆虫。 其成虫和幼虫均可捕食该规模的卵、若虫、蛹和成虫; 6月以后捕食率可高达78%。 此外,还有寄生蝇和捕食性螨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