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新农资讯

角蜡蚧 BotyodesdiniasalisWalker类属及其特点及特点

名称:黄翅叶螟

学名:Botyodes diniasalis Walker

类别:鳞翅目

一、分布及危害

黄翅叶螟的学名是BotyodesdiniasalisWalker,属于鳞翅目、叶螟科。 又称杨卷叶蛾。 它会危害杨树、柳树等林木,常常造成严重损失。 分布于河南、山东、河北、山西、北京等地。 这种昆虫是幼苗等幼树的主要害虫。

为害特征:黄翅二化螟幼虫喜欢在幼叶上吐丝线造成危害。 受影响的叶子连接成饺子或管状。 发生严重时,叶子被吃掉,树枝变成“秃头”。

2、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12毫米,翼展约30毫米。 身体黄色,头部棕色,两侧有白色条纹。 触角浅棕色。 胸部和腹部的背面呈浅黄棕色。 雄性成虫腹部末端有一束黑色毛。

翅黄色,前翅底基线不明显,内横线穿过中室,中室中央有一小斑点,斑点下侧有一条斜线延伸至翅内缘,中室末端脉有黑褐色肾形。 有斑点和1条白色月牙形条纹,外横线深褐色波状,边缘下线波状。 后翅有一个深色的中室端斑,有外横线和下边缘线。 前后翅毛基部有深褐色条纹。

卵呈扁圆形,乳白色,近孵化时呈黄白色。 排列成块状,鱼鳞状。

角蜡蚧 BotyodesdiniasalisWalker类属及其特点及特点

老熟幼虫长约20毫米,黄绿色,头部两侧靠近后缘有黑褐色斑点,胸部两侧各有黑褐色纵条纹。 体沿瓣膜两侧各有一条淡黄色纵带。

蛹长15毫米,宽4毫米,淡黄色。 外层是一层薄薄的白色丝绸茧。

3. 出现规则

一年发生四代,少数有五代。 幼虫通过在树皮裂缝、枯枝落叶下和土壤裂缝中结茧来越冬。 次年4月发芽后,开始取食并造成危害。 5月下旬,老熟幼虫化蛹,6月上中旬出现越冬成虫。 7月中旬为成虫为害高峰期。 成虫具有趋光性,将卵产在新叶背面。

刚孵出的幼虫群居,喜欢群居,以食叶肉为食。 第三龄后,它们分散并装饰在饺子形芽或叶管中的叶子上以栖息和取食。 幼虫活泼,受惊扰时会跳走或吐丝下垂。 成熟后,它们会在叶卷中形成一个薄茧并化蛹。 该虫多见于雨季,10月底成熟幼虫进入越冬期。

四、防治方法

(一)因地制宜,多选择抗虫品种进行栽培。 加强栽培管理,增强树势,提高植株抗逆性。 及时清理落叶等废弃物,集中焚烧,深耕土壤,减少虫害。

(二)保护和利用天敌。 赤眼蜂在卵阶段释放。

(3)利用成虫的趋光性,用黑光灯诱杀。

(4)药剂防治高峰期,可用45%辛硫磷(国光伊塔)1000倍液,或国光乙硫醋(20%氰戊菊酯)1500倍液+乐可(5.7%甲维盐)2000倍液组合喷雾。以杀死幼虫。 可使用1-2次,间隔7-10天。

本站涵盖的内容、图片、视频等数据,部分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通知我们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们将及时予以删除!谢谢大家的理解与支持!

Copyright ©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