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新农资讯

“国产大豆进粮库”进口大豆量大增行业内外关注

热门专栏

客户

今年以来,国产大豆价格不断下跌,进口大豆量大幅增加,“国产大豆入库、进口大豆入市”现象引发内外关注行业。

东北粮食贸易商窦大壮(化名)对今年大豆价格“下跌”感到不安。 去年国内大豆丰收,预期粮食增收的贸易商受到市场教育。

2022年秋收之际,大豆价格一度炒至2.8元每斤,如今已跌破2.4元。 窦大壮表示,如果仅考虑大豆价格,到目前为止,收购大豆、持有粮食的贸易商相比市场价格每斤仅损失0.15元,损失较大的甚至达到0.3元,相当于每吨下跌600元。 虽然大豆贸易商不多,贸易商采购的大豆量也不是很大,但损失三五百万元的情况仍然屡见不鲜。

今年以来,大豆行业的显着特点是,除了国产大豆价格疲软外,进口大豆数量也大幅增加。

虽然国产非转基因大豆和进口转基因大豆分属两个明确的市场,但国产大豆价格不断下降,进口大豆量大幅增加,出现“国产大豆入库、进口大豆入库”的现象。市场”仍引起业界关注。 内外注意。

今年上半年大豆进口新情况

海关数据显示,2023年上半年,大豆累计进口量5257.5万吨,同比增长13.6%; 累计进口金额2312.6亿元,同比增长19.7%。

其中,6月份,我国进口大豆1027万吨,同比增长24.5%。 从二季度大豆进口数据来看,4月份为726.3万吨,5月份为1202万吨。 这意味着6月大豆进口量环比减少14.6%,5月大豆进口量环比增加65.5%。

值得注意的是,5月份大豆进口量创下单月大豆进口量新纪录; 6月份虽然环比减少,但也是单月大豆进口量最高的月份。

5-6月大豆进口量增加与4月初以来海关质检收紧有直接关系。

中国大豆工业协会常务理事唐启军表示,进口大豆质量检验正常时间为3至5天。 延期后,平均时间跃升至20天左右。 这导致一些原定于4月至5月出清的大豆被推迟,导致进口统计数据偏高。 此外,他还提到,这也与巴西大豆因天气原因推迟收获有关,导致4月份大豆进口量减少,从而增加了5月份的供应压力。

当然,这也与进口大豆价格走低有关。 此前,国家发改委价格成本调查中心主任韩景波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专访时表示,受今年巴西大豆丰收影响,国际大豆供应紧张。形势趋于宽松,国际大豆价格整体下跌。 此外,运输成本逐渐下降,国际大豆价格进口成本大幅下降,国内市场乐观压榨预期,带动大豆进口小幅增加。

鉴于今年上半年大豆进口表现,业内预计2023年大豆进口量较上年有所增加。

中国粮食网亿达研究院副院长张志贤认为,2021年至2022年,受疫情对需求等因素影响,大豆进口量连续两年下降,今年国内食用油消费量下降预计将复苏,从而推动大豆进口需求。

据我钢农产品团队初步统计,今年三季度大豆到货量仍处于较高水平。 7-9月进口大豆抵达量分别为1100万吨、810万吨和750万吨。 预计2023年全年进口量预计将超过2022年。

从时间轴来看,2020年至2022年,大豆进口量和进口额将呈现截然不同的趋势。 前者逐年减少,分别为10033万吨、9652万吨、9108万吨; 后者逐步增加,分别为2742.9亿元、3459亿元、4085亿元。

“国产大豆进粮库”进口大豆量大增行业内外关注

这意味着近三年进口大豆单价持续上涨。 我国为更少的大豆付出了更高的成本。 背后是新冠疫情和复杂动荡的国际形势,影响了全球粮食贸易供应链,导致大豆进口价格上涨。

国内大豆价格弱势运行的背后

去年9月份,少量新豆价格处于高位。 原粮收购价格2.90-2.95元/斤,高于去年同期开盘2.70-2.75元/斤。 不过,11月至12月,国内大豆价格持续下跌。 去年底,黑龙江大豆原粮收购价已降至2.7元/斤,比新豆上市初期低0.2至0.25元/斤。 今年以来,大豆价格较去年年底持续下跌。

7月21日,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农业农村部市场和信息化司司长刘汉表示,由于全球豆油供应宽松等因素,而美国利率持续上升,今年以来国际油脂价格有所下降。 价格大幅下跌,拉低了国内市场价格。 上半年,黑龙江国产食用大豆收购均价为每斤2.65元,同比下降13.2%。

这背后,尽管受到低价进口大豆的影响,但根本原因仍在于供需失衡。

唐其军表示,国内大豆产量从2021年的1640万吨猛增至去年的2028万吨。 与此同时,下游需求疲软,加工企业并没有做好充分准备来应对这种突然增加的产量。

时间拉长,去年国内大豆产量创出历史新高,这要从2019年第二轮大豆振兴计划启动说起。

黑龙江龙科种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明峰表示,连续多年扩大大豆种植面积,打破了原有的供需平衡。 去年大豆产量猛增,增长23.7%,实现了国家扩大大豆种植面积、提高国内大豆产能的目标。 但产业链上的很多环节并没有做出相应的调整。 例如,提前规划可以让深加工企业调整生产计划,以消化增加的大豆产量; 又如利用补贴等优惠政策,适当减少进口,优先使用国产大豆。

即使中储粮收储大豆,也必须及时发布价格指导信号。 李明峰提到,由于前期国储政策迟迟未公布,直到3月9日,中粮储备才发布公告,在黑龙江、内蒙古的几个直属仓库挂牌收购国产大豆。 ,收购价为每斤2.775元(国标三级,不限蛋白质含量)。 官方原本预计这一支撑价能稳定下行势头,但未能起到支撑作用。

当时,大豆市场价格为2.4至2.5元,远低于收储价。 由于价差明显,合作社和大豆贸易商纷纷涌向各个仓库,直接造成今年春季大豆销售困难。

据不少粮商反映,一是排长队,二是粮库提高了收购标准。 窦大壮说,大豆按市场价卖给粮库,没有人接受。 但直营仓就这么多,每天的进货量和储备量也有限。 于是,卖粮的人不得不排队,有的地方排队人数达到1000多人。 由于排队时间过长,甚至出现了“倒号”被堵的情况,一个车号能卖到1万多元。

5月初,国储采购国产大豆任务结束。 此前,黑龙江省粮源改造客观上依赖国家储备。 国储前排的车辆数量急剧增加。 多方为了保住利润空间,被迫压低大豆收购价格。 这让窦大壮表示“我伤不起”。 他说,粮商都是民营企业,手头资金有限。 他们要支付部分降价费用,并且库存积压较多,因此损失惨重。

为进一步解决大豆销售问题,黑龙江省于5月下旬至6月中旬启动地方调控储备大豆收购,支撑了价格平稳运行。 截至6月15日,黑龙江地方储备大豆收购任务已结束,需求疲软仍是限制大豆价格上涨的主要因素。

一方面是大力采购囤货,另一方面是进口激增。 这使得我国大豆产业进入了“国产大豆入库、进口大豆入市”的奇怪循环。

“说实话,对于扩大大豆种植,我们还没有真正做好准备。” 李明峰表示,如果不解决好大豆价格、大豆收储、国产大豆单产、进口大豆以及国产大豆总平衡等一系列问题,就很容易盲目。 扩大种植的结果是国内大豆价格下跌,损害农民利益。 今年以来,国内大豆价格一路下跌,或有价无市。 虽然价格为每斤2.5元,但贸易商并不愿意采购。 即使以每斤2.5元的价格出售,黑龙江省大豆亩产也在300公斤左右,每亩收入750元。 但种植成本中的土地租金已达到每亩800至1000元,这将逐步使大豆补贴正常化。

他认为,如果扩大种植是由市场力量推动的,那么增加的产量自然会很快被市场主体消化。 在当前形势下,如果要扩大大豆种植,就需要为增加的大豆寻找好出路。

在新浪合作平台开立期货账户安全、快捷、有保障

海量信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本站涵盖的内容、图片、视频等数据,部分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通知我们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们将及时予以删除!谢谢大家的理解与支持!

Copyright ©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