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新农资讯

氮肥施用现状以及氮肥对土壤环境、大气环境和水环境的影响

摘要: 在实际农业生产过程中,过量、不科学施用氮肥会对土壤、空气、水质等造成危害,造成生态环境破坏,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 因此,如何合理、科学地施用氮肥,满足人类需求,保护生态环境,是当前人类面临的重大问题。 本文综述了我国氮肥施用现状以及氮肥对土壤环境、大气环境和水环境的影响,并对如何合理、科学施用氮肥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氮肥施用现状 生态环境 土壤环境 大气环境 水环境

CLC 编号:TQ441 文件代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6(a)-0130-01

在现代农业生产过程中,人们对化肥的使用,特别是氮肥的施用,对农业生产的发展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然而,当人们大量使用氮肥时,也带来了许多问题和影响,不仅造成了经济和资源的巨大浪费,而且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威胁,对当前和长远造成严重后果。长期农业生产、农产品安全和人体健康。 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因此,如何合理科学施用氮肥,提高氮肥利用率[1],减少氮肥污染是当前农业生产过程中面临的主要任务。

1 我国氮肥利用现状

我国是氮肥使用量最多的国家。 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开始大量使用氮肥。 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氮肥使用量超过发达国家水平[2]。 目前,我国氮肥生产量和消费量均居世界第一,年使用氮肥(相当于纯氮)约2500万吨,约占全国氮肥使用总量的30%左右。世界。 我国每公顷氮肥用量约为250公斤,远高于发达国家。

大量田间试验统计表明,我国当季氮肥利用率仅为30%左右,远远落后于世界发达国家,特别是在高产区和高产区。蔬菜、果树、花卉生产,经济效益高。 氮肥施用量的增加虽然增加了粮食产量,但也加剧了环境污染,导致生态恶化。

2 氮肥对环境的影响

2.1 氮肥对土壤环境的影响

2.1.1 土壤酸化

土壤酸化是指土壤无机成分耐酸能力的下降。 在通风良好的旱地土壤上,施用铵态氮肥会引起硝化作用,将铵态氮转化为硝态氮。 硝态氮被植物吸收,进入植物体内后,大部分在硝酸还原酶的作用下还原为铵态氮,参与植物代谢。 但当氮肥施用量超过植物对氮素的需求时,氮肥就会以NO3--N的形式积累在土壤中,导致土壤严重酸化,土壤中铝、铁的含量下降。土壤也会相应增加。

2.1.2 土壤次生盐渍化

土壤次生盐渍化是指干旱、半干旱地区因水文地质条件不同而存在的非盐渍化土壤。 由于人类不合理的施肥和灌溉,地下水中的盐分沿着土壤的毛细孔上升,释放到地表。 积累。 长期大量施用氮肥还会造成土壤次生盐碱化。 研究表明,硝酸盐已成为土壤中增加最多的盐离子,约占阴离子总量的67%~76%[3]。

2.2 氮肥对大气环境的影响

氮肥对大气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温室效应和臭氧层空洞。 肥料施入土壤后,相当一部分硝酸盐以有机或无机氮的形式进入土壤。 在土壤反硝化细菌的作用下,氮化合物将被还原为亚硝酸盐,同时转化为氮和氮氧化物进入大气。 空气质量恶化。 由于人类活动的加强,大气中N2O的含量不断增加。 施用氮肥和生物固氮产生的N2O量约占年排放量的60%,施用的氮肥中约有0.5%以NOx的形式损失。

2.3 氮肥对水环境的影响

2.3.1 水体富营养化

氮肥施用现状以及氮肥对土壤环境、大气环境和水环境的影响

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的氮主要来自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农田氮肥的施用。 其中,农田氮素流失是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原因。 农田氮素流失的途径是通过农田排水和地表径流进入地表水体造成污染。 自然降水和不当灌溉形成的地表径流将农田氮转移到地表水体,加剧水体富营养化的发生。

2.3.2 对地下水的污染

氮素淋失主要为硝态氮。 由于NO3-带负电,不易被土壤颗粒吸收,能随水移动。 植物生长旺盛时期,蒸腾作用较强。 当施用过多或不合理的氮肥时,在水分充足的情况下,硝态氮可被冲刷至2m以上的深度,并被根系吸收,污染地下水。

3 氮肥污染防治措施

3.1 确定最佳氮肥用量

施氮量不应超过土壤和作物的需要量。 不同的土壤和同一土壤的不同地块,对养分的需求有很大差异。 同时,不同作物和同一作物的不同品种,其繁殖特性不同,其生长发育过程中所需养分的种类、数量和比例也不同。 因此,必须严格根据作物和土壤的特性确定氮肥的最佳施用量[4]。

3.2 氮、磷、钾等肥料配施

采用“适量氮、增磷、补钾”的施肥技术,使植物的矿质营养保持在最佳状态。 从目标施氮量中扣除一定比例的氮肥(如10%~20%),按需补充,避免氮肥过量造成损害和流失。 充分利用农家肥中的钾,对严重缺钾的土壤和需钾量高的作物,利用有限的钾肥资源。 同时增加高含量磷肥和氮磷复合肥,可以调整氮磷比例。 各地试验证明,氮肥与适量磷、钾肥配施,增产效果显着。

3.3加强氮肥管理,改进氮肥施用技术

加强各种氮肥的管理,防止有毒物质随氮肥进入土壤。 氮资源管理的核心问题是制定适合某一地区、单田的推荐施肥模式、施肥时期和施肥方法。 不同地区的土壤、气候、作物、耕作、水肥管理等存在较大差异,同一地区不同田间的肥力状况存在较大差异,导致土壤硝态氮空间分布的异质性。 ,导致部分地区和田地大量施肥氮。 积累。

4。结论

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施用氮肥仍将是农业生产过程中的主要方式之一。 面对氮肥施用对生态环境造成的日益严重的危害,应积极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治理。 加强污染源控制,落实农业合理施用氮肥,提高氮肥利用率。 未来,我们需要关注的应该是生产和使用更好、更高效的肥料,推广科学合理的施肥技术,提高肥料的利用效率。

参考

[1] 李艳茹. 常用氮肥及提高其利用率的方法[J]. 育种技术顾问,2010(9):45。

[2] 李凤如. 氮肥的性质及施用技术探讨[J]. 中国科技财富,2009(8)195。

[3] 孙志梅,吴志杰,陈立军,刘永刚。 农业生产氮肥施用现状及其环境影响研究进展[J]. 土壤通报,2006,37(4):782-786。

[4]杨树清,褚玉华. 如何提高氮肥利用率[J]. 农民致富之友,2008(4):20。

本站涵盖的内容、图片、视频等数据,部分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通知我们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们将及时予以删除!谢谢大家的理解与支持!

Copyright ©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