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国内的猪肉价格,普通老百姓买不起?
现在的猪肉确实很贵。 一般人是不可能天天买的。 以前可以买一次,现在相当于以前买两次了。 现在已经涨到42一斤了。 我想我买不起。 。
我们来分析一下猪肉暴涨的原因。
猪瘟事件
大家都知道猪瘟。 前年发生在非洲乃至中国的猪瘟也未能逃脱,给很多农民造成了惨重损失。 损失近70%的生猪供不应求。 这可不是一个小数字,而且差距非常大。 恢复正常还需要很长时间,除非中国14亿人暂时停止吃猪肉,但那是不可能的。
洪水事件
今年六七月份,全国多地突发暴雨洪涝,给农民带来又一大损失。 虽然没有猪瘟那么严重,范围也不大,但损失也不少。 几百斤生猪和猪棚一旦洪水泛滥就会消失。
新冠肺炎
今年年初,疫情在中国各地爆发,不少人因此失去了生命。 现在国外也出现了疫情,这是非常可怕的。 过去,我们不得不依赖进口猪肉。 疫情期间,中国各地封城,猪肉根本卖不出去。 生猪紧缺,供给无法供应,猪肉大幅增加。
农村散养农民数量减少
过去中国农村散养户很多,但是现在很少了,因为和以前不一样了,国家的改革需要进步,所以过去的卫生污水排放不达标,环境受到严重污染,现在不同了。 如果达不到标准,绝对不准养猪。 另外,散养农户没有国家支持,只有规模化养殖户才能得到国家相关支持。
假期
今年已过半,下半年假期较多,如中秋节、国庆节、春节等,肯定会引起猪肉的猛增。
综上所述
猪瘟和洪水给农民造成了重大损失。 生猪损失约80%。 在生猪如此短缺的情况下,不可能这么快恢复正常。 除非14亿人在一段时间内不吃猪肉,否则是不可能的。 ,所以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恢复。 疫情期间,猪肉价格再次大幅上涨。 散养的农民少了,生猪也紧缺,而且现在猪越来越少了。 下半年,逢年过节,猪肉的供应量会很大。
猪肉价格能否跌破10元一斤?
2021年腊月,猪肉价格能否跌破10元一斤?
我认为这是不可能的。 春节期间,猪肉价格将会上涨。 这是毫无疑问的,因为每年春节期间,猪肉都比较贵,任何食物的价格都会上涨。 腊月涨价,是千百年来的物价规律。 2021年腊月,猪肉价格跌破10元一斤是梦。
一是春节期间猪肉价格将会上涨。 老话说“有钱不买腊月货”,意思就是腊月的货品相当贵,有的已经是天价了。 大家都知道,冬季和腊月是中国人制作腊肉的传统季节。 由于非洲猪瘟疫情,中国大部分人已经连续两年没有自己做腊肉了。 预计今年制作腊肉的人数将大幅增加。 可以肯定的是,今年腊肉产量将增加,猪肉销量将大幅增加,猪肉销售价格将有所回升。 春节期间,即使供大于求,销售价格也会相应提高,没有不涨价的。
二是今年10月10日,政府启动新一轮囤货,价格较第一次更高。 备货启动后,肥猪市场价格大幅反弹。 每斤可能要10多元。
三是目前已进入猪肉消费旺季。 春节的脚步越来越近了。 各地气温越来越低。 正是制作培根、罐头香肠的最佳季节。 这是中国人做腊肉的传统季节。 大多数人已经连续两年没有自己做过培根了。 预计今年做腊肉的人数会大幅增加,也就是所谓的报复性增长。 这个有可能。 今年腊肉制作数量的增加是肯定的,猪肉的销量将会大幅增加,猪肉的销售价格也会出现反弹。
四是今年国内生猪存栏量不足,还存在一定缺口。 据统计,目前生猪存栏量才恢复到2017年非洲猪瘟爆发前的水平。 我国生猪存栏年增长率必须达到5%以上,才能满足市场不断增长的需求。 三年是2017年的基础。因此,按照正常发展速度,缺口在15%以上。 因此,国内生猪产量并未真正饱和。 与正常发展速度相比,差距仍然较大,尚未达到产能过剩。 消费旺季过后,肥猪供应缺口将显露出来。 猪肉价格将会上涨,而且涨幅会相当大。 因此,猪肉价格绝对不可能跌破10元一斤。 价格波动超过15元每斤,部分地区价格可能超过20元每斤。
五是今年以来,猪肉连续9个多月下降,养猪户损失惨重。 盼星星月,养猪户终于盼到肥猪价格止跌反弹的那一天。 如果持续下降,养猪户将减少生猪出栏数量。 春节是一年中猪肉消费最高的季节。 肥猪紧缺,价格很快就会大幅上涨。
不过,今年春节期间猪肉价格很难暴涨。 不会像2019年、2028年那样持续暴涨,抑制猪肉暴涨的因素有很多。 一是新的垄断养殖企业尚未真正形成。 当时,中国由于非洲猪瘟的危害,肥猪严重短缺。 同时,由于农村养猪政策、环境保护、禁养区划定等变化,新农村建设禁止村里生猪。 数量大幅减少,只有少数超级养殖集团形成了价格垄断。 当时,由于垄断的存在,全国各地猪肉价格统一上涨。 在我们这里,价格从每斤7元左右暴涨到45元以上,价格暴涨了6倍多。 有的地区甚至超过了每斤55元。 今年与2019年、2020年不同,现在规模化生猪养殖企业已超过18万家,散养养殖户仍有大量肥猪资源。 所以,不缺肥猪。 关键是垄断企业还没有真正形成。 。 二是前段时间政府和屠宰企业大量收购并储存猪肉冷库,特别是屠宰企业在肥猪价格超低时收购并储存的冷鲜肉。 这些冷库猪肉冷库是有期限的,不能长期保存,有一天会出库上市,只是暂时调整肥猪的上市量,冷库一般在4个月左右。 三是今年大量进口猪肉。 2021年1月至9月,国内猪肉进口量为293万吨,后期进口猪肉每斤价格仅为8.58元。 进口商正在关注市场上肥猪的价格。 如果出现大幅上涨,这些冷库猪肉就会大量上市。 因此,猪肉价格很难暴涨。 第四,今年不少做腊肉、酿香肠的家庭,在猪肉价格较低的时候就已经完成了生产。 五、今年农村生猪出栏量大幅增加,春节期间猪肉消费量并未大幅增加,这意味着猪肉供需基本平衡,价格波动较小。
综上所述,今年腊月猪肉价格不可能跌破10元每斤,价格也不可能暴涨。 猪肉价格稳定。
法国猪肉将大量进入中国?
生猪价格跌破7元,法国猪肉将大量进入中国。 散户还敢养猪吗?
市场经济中的价格变化是根据市场上生猪的上市数量和猪肉的消费量而由市场波动的。 市场价格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只有经济的价格一旦确定就会相当稳定。 市场经济中的价格随时可能变化,价格没有上限,也没有底部。 比如,2019年猪肉价格飙升,每斤猪肉价格从7元左右飙升至45元以上,价格上涨了6倍多。 2019年下半年和去年10月底,销售一个300斤的肥头利润超过1500元。 去年11月4日政府发布第七批中央储备肉后,市场肥猪价格相应下跌。 到现在为止已经持续了半年多的下跌了。 大部分地方的肥猪价格徘徊在每斤7.00元左右,有的地方已经“破七六”,低于生产成本。 一头300斤重的肥猪出栏损失200-300元,进入亏损期。
如果生猪价格跌破7元,法国猪肉将大量进入中国,猪肉价格将受到影响。 这是正常的,市场经济就是这样。 此外,进口农产品在加入世贸组织时也得到了承诺。 国外粮食价格低,肥猪生产成本低,肥猪价格明显低于国内价格,但进口猪肉总体数量不会太多。 政府在进口猪肉时会考虑国内生猪饲养情况,不可能完全依赖进口。 中国的肉类消费主要是猪肉。 目前,我国是全球最大的肉类消费国。 年均消费肉类约8500万吨,人均年消费各类肉类50公斤以上。 目前,我国养殖业每年需要消耗豆粕7000万吨以上,约合大豆8000万吨。 进口低价肉制品可以减少玉米和大豆的进口,减少西方国家对大豆和玉米的管制。 所以,散养农民还是敢养猪,按照正常条件进行养殖。
现在是市场经济,市场价格是由市场供求决定的。 政府可以通过收购、储存肥猪和释放中央储备猪肉来调节肥猪和猪肉的市场价格。 经过多年的实践,非常有效。
比如,生猪价格从去年初开始下降。 去年2月28日至3月4日,全国平均猪粮比价为4.89:1,连续两周处于“完善政府猪肉储备调整机制”之中。 《市场保供稳价工作初步方案》确定的跌幅过大一级预警范围。 3月3日,中央冻猪肉储备收储工作启动。 经过多次收储,市场上的肥猪数量大幅减少,供需逐渐达到平衡,生猪价格有所回升。 到了6月份,育肥猪的价格已经达到每斤8.50元以上。 7月初,规模养殖企业囤积大量肥猪,人为减少肥猪上市数量,导致肥猪价格大幅上涨,从每斤8.50元涨到12元。 猪肉价格每斤上涨20多元,政府采取释放中央储备猪肉的政策。 国家发改委约谈这些规模化生猪养殖企业后,肥猪生产恢复正常,肥猪价格从每斤12元左右下降至10.50元左右。 市场猪肉价格继续下跌。 10月份,生猪养殖户囤积大量生猪进行二次育肥,导致生猪价格大幅上涨。 到10月底,生猪价格达到每斤14元左右,达到本次生猪价格周期的最高价格。 1500多元。 11月4日政府发布第七批中央储备肉后,市场肥猪价格相应下跌。 到现在为止已经持续了半年的下跌了。 大部分地方的肥猪价格徘徊在每斤7.00元左右。 破7成6寸,低于生产成本,一头300斤的肥猪出栏损失200-300元,进入亏损期。通过调控,生猪养殖有一定利润。 2019年下半年和去年10月份,养猪是一个暴利行业,一头300斤的肥头出栏利润超过1500元,养猪一般都是盈利的,如果是长期深度亏损,就会有这样的情况。众多企业纷纷涌入养猪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