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全球范围来看,饲料企业的选址越来越倾向于尽可能靠近养殖场,尤其是饲料消费量大的客户。
一、动物养殖的起源与发展
没有人确切知道中国或世界各地的动物何时被喂养。 唯一可以知道的是,它应该是在有文字记录之前就开始了。 大约一万年前,新月沃地、中东以及中国等世界各地同时发展了饲养动物的技术,对世界文明的发展起到了关键的推动作用。 实践证明,稳定的粮食供应使得世界人口不断增长,城市不断扩张。 两千多年前的汉代,随着对野生农作物和动物的驯化,以及农耕和灌溉的利用,足以养活两亿多人。 然而,早期农业的进步并不能阻止和防止周期性饥荒的发生,即使到了今天的现代社会。
我国夏朝和商周时期发明了金属冶炼技术,人们开始使用青铜农具,并开始修建水利和灌溉设施。 农业技术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 直到1900年代,西方才开始使用合成肥料,这样可以更好地控制土壤中的氮、磷、钾含量,导致农业生产力真正飞跃。 农业生产专业化程度提高,农作物产量大幅提高; 这反过来又促进了动物生产,从而在接下来的几个世纪里使人口翻了一番。 这一发展阶段的后半段被称为“绿色革命”。
到了20世纪,农业生产开始采用更先进的技术和机械化,导致粮食生产体系进一步工业化。 化肥、化学农药、抗生素和激素等农业技术的使用已变得非常普遍。 饲料工业的发展带来了更大的农场,发挥了规模经济的优势。 同时,随着养殖场规模的扩大,养殖场数量逐渐减少,提高了整个养殖生产的效率。 例如,1950年至2000年间,美国农场的数量从550万个减少到200万个。 此时,美国出现了专业化农场的趋势,这种趋势至今仍然存在。 以肉牛生产为例,如今的肉牛生产非常专业化,分为奶牛和犊牛、货架牛、饲料原料、育肥牛四个部分。 养殖专业化使农民成为某一特定领域的专家,使他们能够专注于该领域的技术改进,提高整个农业系统的生产效率。 在生猪和家禽生产体系中,生产者采用了完全集约化的生产体系,从饲料生产、屠宰加工,甚至到最终产品的销售,如快餐等,都由一个公司或集团控制。 。
现代饲料工业的发展可以追溯到1810年,当时德国开发了饲料的常规分析方法。 分析系统使人们能够分析测定饲料中的粗蛋白、粗纤维、氮、灰分和水分含量,并将更新水平的技术引入饲料配方中。 美国佛蒙特州首次有饲喂碎谷物的记录是 1813 年,首次报道使用分批混合饲料是 1870 年在美国马萨诸塞州。
饲料工业的发展进入了下一个阶段,即饲料生产。 一些知名饲料公司的名字就是从这个时期开始的。 嘉吉 (Cargill) 于 1880 年代开始生产饲料,普瑞纳 (Purina) 于 1890 年代开始生产饲料。 20 年代末,饲料工业迈出了创新的一步,开始生产和使用颗粒饲料。
美国是饲料工业发展的最好例子。 最初,饲料厂位于堪萨斯州、芝加哥、明尼阿波利斯和布法罗等地区的面粉厂附近。 其他营养素被添加到面粉副产品中。
20世纪50年代,饲料配方日趋复杂,饲料生产的发展趋势趋于饲料厂规模较小,饲料生产企业越来越靠近养殖场。
膨化宠物食品于 20 世纪 50 年代首次推出。 20世纪60年代末,饲料企业开始扩大规模,有的饲料企业年产量达到20万吨至50万吨。 然而,一些饲养场和农场选择建立自己的饲料厂,以降低饲料成本并提高业务竞争力。
预混料的开发始于 20 世纪 70 年代。 这导致越来越多的饲料生产企业选择离养殖场较近的地点。 1975年饲料生产计算机化的引入进一步推动了饲料厂分散化的趋势。 饲料制粒出现于20世纪80年代。 其他创新是相对较新的。 合成维生素于 20 世纪 40 年代首次推出。
抗生素于 20 世纪 50 年代问世。 抗球虫药的首次使用始于 20 世纪 70 年代。 液体蛋氨酸于 20 世纪 70 年代末开始使用,其他合成氨基酸随后在 20 世纪 80 年代开始使用。
过去 30 年来人们开发了许多饲料添加策略,其中大部分策略至今仍在使用。 20 世纪 80 年代初,活酵母培养物首次用于奶牛日粮中。 饲料酶制剂在单胃动物饲料中的使用始于1987年,植酸酶自1990年起在饲料工业中得到广泛应用。美国奥特奇公司于1992年开始在全球推广使用甘露聚糖饲料添加剂产品, 1994年在全球推广使用葡甘露聚糖霉菌毒素吸附剂。 奥特奇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首先在日本推广使用含硒有机硒饲料添加剂产品,随后在全球范围内推广使用。 奥特奇的硒有机硒于2002年正式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5年后获得欧盟批准进入欧洲市场。
2、饲料行业现状
饲料行业的全球销售额超过 1000 亿美元,是玉米、饲料谷物和大豆的主要消费者。 全价饲料或配合饲料是指将不同原料成分和添加剂混合,根据目标动物的具体需要配制而成的饲料。 配合饲料的形式有粉状、颗粒状和粉碎颗粒状。 配合饲料可以是:
1、精饲料:提供日粮中的部分营养成分,如蛋白质、能量等;
2、补充饲料:可以自由选择形式直接饲喂,也可以用配合饲料稀释后饲喂;
3、预混料:是将矿物质元素、维生素等多种高价值微量营养素均匀混合而成的混合物
与农业的其他部门一样,饲料工业的工业化导致饲料供应商日益专业化。 虽然仍在产业链上,但他们购买原材料并向畜禽养殖场供应配合饲料。
合作社结构允许农民参加饲料商业协会,这在世界各地都很常见。 对于一站式企业来说,是指企业拥有饲料厂、养殖场、肉类加工设备,并向零售商供应肉制品。
自 1870 年代首次使用碎谷物和 1890 年代引入锤式粉碎机以来,饲料加工设备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间歇式混合机出现于 1909 年,制粒机出现于 1930 年,颗粒饲料冷却机出现于 20 世纪 50 年代。 自 1975 年以来,我们见证了高度机械化饲料设备的创新,包括 20 世纪 90 年代推出的液体颗粒施用器。 从实践来看,饲料加工技术的改革创新和广泛应用,使饲料工业能够更多地利用加工副产品,提高这些饲料原料的营养价值。
纵观全球饲料行业的工业化进程,这一趋势将持续发展,即饲料企业数量越来越少,企业规模越来越大。 欧洲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尽管越来越多的国家加入欧盟,但欧盟的饲料行业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饲料厂规模从年均产量1万吨发展到如今的年均产量5万吨,而饲料厂数量却从1万家减少到如今的2000家。 美国饲料企业的发展也复制了与欧洲相同的趋势,饲料厂数量减少,规模扩大。
事实上,中国饲料行业的发展也呈现出与欧美类似的趋势,甚至中国饲料行业的整合和并购速度更快。 据统计,2005年我国饲料企业数量为15518家,但到2010年,饲料企业数量为10843家,这意味着短短五年时间就减少了4675家企业。 幸存的饲料公司继续发展壮大。 目前年产量超过50万吨的饲料企业有30多家,饲料产量占我国饲料总产量的42%。
奥特奇公司于2011年和2012年花了两年时间对全球饲料行业进行研究。 结果显示,2012年,全球134个国家饲料总产量为9.58亿吨。 我国是世界饲料大国。 2011年,我国饲料产量位居世界第一,达到1.75亿吨; 2012年,我国饲料产量1.91亿吨,继续位居世界第一。
亚洲饲料总产量为3.3亿吨,中国饲料产量优势在亚洲市场尤为明显,占比53%。 全球饲料产量的近一半(44%)是家禽饲料,这表明家禽肉是人们可以接受且负担得起的肉类产品。 禽肉健康,不受宗教信仰限制。 是一种生产效率比较高的肉类。 从饲料业务增长来看,水产养殖发展速度最快。
2010年,《瓦特杂志》对全球最大的饲料公司进行了一项调查,结果显示正大集团排名第一,其次是:嘉吉、新希望、蓝多湖和巴西食品。 毫无疑问,随着我国饲料工业的不断发展和饲料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全球饲料企业20强中的前10名将被中国饲料企业所取代。 2010年,全球前10大饲料企业中有4家来自中国。 我国饲料行业的快速发展与并购整合。
国际饲料联合会 IFIF 是代表全球饲料行业的协会。 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饲料行业组织,如中国饲料工业协会、中国饲料添加剂专业协会、美国饲料原料协会、欧洲饲料协会、巴西饲料协会、日本饲料协会等。
影响畜牧业生产成本的因素有多种,其中饲料成本是影响畜牧业成本的最主要因素,占生产成本的70%。 其他包括劳动力、能源和折旧成本。
从全球范围来看,饲料企业的选址越来越倾向于尽可能靠近养殖场,尤其是饲料消费量大的客户。 这是世界发达国家和中国等发展中国家饲料工业的发展趋势。 较小的饲料厂仍然存在,但较大的饲料公司效率更高,这对于降低生产成本至关重要。
在美国和欧洲,饲料生产商向客户交付饲料的距离取决于饲料的价格和利润率。 通常,饲料从生产厂家到最终客户的平均配送距离不超过34公里。 宠物饲料产品、水产饲料和马饲料以及幼龄动物的专业饲料通常运输距离较长,因为这些饲料产品的价格较高,每吨饲料的利润空间较大。 在中国等发展中国家,饲料的运输距离通常为56-104公里,高价值饲料产品的运输距离可达130-200公里。
全球饲料工业正在走向现代化和机械化,即使是在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的国家也是如此。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有多种,但生物安全和质量追溯正在成为饲料行业越来越重要的问题,从而加速机械化的进步。
3、饲料行业的未来
未来的饲料行业会是什么样子? 显然,饲料成本的大幅上涨,促使各饲料企业越来越关注如何提高饲料转化效率。 另外,在饲料原料方面,生产技术的改进将为我们提供新的饲料原料,这无疑将改变人们配制饲料的方式,而不仅仅是配制单胃动物饲料的方式,如猪和家禽饲料,而且还改变反刍动物日粮的配制方式,因为廉价的饲料原料将变得越来越稀缺,因此提高动物日粮的饲料转化效率变得越来越重要。
例如,如果肉鸡饲料价格为每吨320美元,如果将肉鸡FCR(单位增重饲料消耗量)从1.80提高到1.79,则每吨饲料成本将降低1.79美元。 。 我们再看看猪。 假设猪饲料价格为每吨350美元,如果将猪的FCR从2.70提高到2.69,同样只提高1个百分点,那么养猪户每吨饲料可节省成本1.30美元。 别小看这个数字,饲料转化效率每提高1个点,就能给养猪户带来巨大的经济回报。
在全球环保方面,关心消费者的饲料企业将更加关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推广高饲料转化效率的环保动物养殖。
食品安全将继续成为从政府到生产者再到消费者的主要关注点,并将受到食物链所有环节的认真对待。 过去几年,中国出现了许多与食品安全相关的问题,包括非常规使用农药或其他危险化学添加剂,如食品防腐剂或不卫生的食品原料,以及2008年发生的牛奶三聚氰胺事件等。促使中国政府加强食品安全法规的制定,强化中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在食品安全监管中的作用。
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日益成为食品生产企业和消费者关注的首要问题。 2011年中国政府颁布《2011-2020年质量发展纲要》,强调质量是兴国之道、强国之策; 强调建设质量国家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迫切需要,是增强综合国力、建设强国的必由之路。
根据中国政府《全国畜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2011-2015年》的要求,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要进一步提高,饲料产品质量合格率必须达到95%以上,禁用添加剂检出率控制在0.1%以下,生鲜乳收购站100%实现持牌采购和规范管理,生鲜乳质量安全保障机制更加健全,生鲜乳加工安全保障体系全面落实。
随着消费者对吃的东西有更多的选择,他们越来越关心他们的动物吃什么,并要求饲料公司承担责任。 消费者也越来越关注畜牧业对环境的影响以及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这将促使饲料和畜牧业积极采用创新技术,减少现代农业生产对环境的影响。
未来五年,中国将着力建设健康可持续的饲料工业。 《全国畜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指出,到2015年,我国饲料产量将达到2亿吨。 年产50万吨饲料企业50家,饲料产量占全国饲料总产量的50%以上。
4、精准营养与饲料行业信息对接
我们相信,未来饲料行业将加大信息技术的运用,不断增强养殖场、饲料企业、加工企业之间的信息连接,让信息从食物链的一端顺畅地流向另一端。 为了使现有饲料资源与需求相匹配,需要尽可能提高畜牧业生产效率,减少废弃物排放。 在动物养殖场层面,应实行实时检测,采用自动电子称重系统,持续发送动物实时体重数据,自动体温测量系统,反馈动物体温信息。即时的。 这些信息用于提高和提高动物生产效率并减少废物排放。
在检测系统方面,检测环境中的气体浓度以及其他各种生物生化指标将有助于记录和控制饲料营养对动物健康和动物福利的影响。 随着畜禽养殖对生物安全问题越来越重视,利用营养基因组学技术衍生的分子探针方法将成为了解限制动物生产效率背后的环境与营养应激因素之间关系的有效手段。
饲料企业将发展成为“智慧”饲料企业,这些“智慧”技术有望将饲料生产和动物养殖提升到一个新的、更精准的水平。 未来我们还会看到营养基因组学技术的应用,它可以确定和调控营养对动物基因表达的影响,特别是那些我们想要调控的基因,比如生长速度、抗病性和肉质等。的动物。 这将使抗营养因子失活,并通过与母体/种鸡以及幼体的新生阶段相关的喂养管理实践来定义喂养策略。
“智能”饲料企业利用近红外检测技术,实时分析检测进入饲料企业的任何饲料原料,并每分钟调整饲料配方,反映饲料原料的实时信息。 这些实时信息不仅包括近红外仪器检测的结果,还包括来自农场和屠宰加工厂的反馈信息。 此外,快速体外消化模型系统将成为一种新方法:测定每批进料饲料原料的营养价值以及最终出厂饲料成品的营养价值。
现在的饲料企业已经可以实现全自动化,一个人就可以操作,即使是年产50万吨的饲料厂也可以一个人操作。 以西方国家为例,典型的年产10万吨饲料厂平均雇用1.5-3人。 如今在中国,同样规模的饲料厂需要45名工人。 完善饲料企业的质量控制体系和质量追溯体系,有利于饲料成品的运输和质量跟踪,这将进一步增加劳动力需求。
在动物身上使用电子标签,使得屠宰加工厂的运营更加“智慧”,因此可以保证动物加工产品全程可追溯,实时采集加工动物的信息。 同时,还帮助屠宰加工厂根据重量和质量对屠宰后的胴体进行分类,进一步提高了加工线的生产效率。
显然,面对残酷的竞争,饲料行业应该有全方位的解决方案,以更快的速度应对我们面临的挑战。 首先,饲料消化率和饲料转化效率是我们面临的更为严峻的挑战,特别是现在饲料成本已经创新高,价格是过去的两倍。 以使用饲料添加剂提高饲料转化效率为例,我们应该记住,任何增加和提高饲料转化效率的成分或饲料添加剂都必须添加到动物日粮中,因为饲料转化效率的每一点提高都有可能带来给我国畜牧业生产带来显着的经济效益。
在配制饲料时使用新型饲料添加剂也非常重要。 固态发酵(ssF)是一种在饲料基质上直接培养酶制剂的新技术。 该技术很快将用于生产定制的复合酶制剂,以提高饲料的消化率并改善动物的生产性能和健康。 美国最近的试点研究表明,每饲养 100 万只鸡可节省高达 40,000 美元的成本。 在猪的研究中也得到了类似的结果。 固态发酵工艺是直接在饲料原料上培养生长特定的曲霉属真菌,产生一系列相关酶来分解饲料原料中的纤维等成分,分解效率高于传统酶制剂。
第三种可能性是,海藻在动物饲料配方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特别是作为蛋白质、油、色素、维生素和淀粉的来源。 随着新栽培技术的发展,海藻将很快成为一种主要的营养丰富的生物质资源。 如今,海藻是非常有价值的 omega-3 脂肪酸的主要来源,也是鸡蛋质量的可持续来源。 这开创了饲料生产的新时代。 初步试验结果表明,海藻可以提高动物繁殖性能和产品质量。
奥特奇的研发团队最近证明,使用海藻可以提高食品质量。 这可能是由于当前维生素项目的联合作用,即EconmasE可以替代动物饲料中的维生素E。
最后,安全食品必须有安全饲料作为保障。 如今的饲料可能存在许多风险,例如重金属(铅、砷、汞和镉)污染。 此外,二恶英、多氯联苯 (PCB) 和霉菌毒素可以通过动物饲料进入我们的食物链。 其中一些污染物可能是由自然因素产生的,例如火山喷发或森林火灾,但大多数源自工业排放和工业过程的副产品。 饲料中多氯联苯 (PCB) 检测量的增加可能对动物和人类产生有害影响。 人们越来越意识到饲料中毒素尤其是霉菌毒素的预防。 目前,奥特奇的“37+霉菌毒素检测专利技术”使奥特奇具备了检测分析超过37种不同霉菌毒素的能力。 随着更先进、更复杂的检测方法的开发和应用,政府监管机构和饲料行业有可能对饲料检测结果和饲料污染做出反应。
五、结论
我国饲料生产企业有哪些经验和教训? 正如中国政府所言,中国饲料行业的整合将会持续下去。 产量占全国饲料总产量的50%以上。 饲料行业的自动化变得越来越重要,但这需要通过实时自动化和验证系统来实现,不能盲目地相信供应商“没问题”。 “信任但验证”是我们今天的座右铭。 近红外分析、体外营养评估技术等分析技术使我们能够检测和确定饲料的营养价值,而不仅仅是根据粗略的营养指标。 这些技术手段也将使我们能够监测饲料中的有毒有害成分和污染物,将饲料行业的食品安全提升到更高的水平。 最后,随着饲料成本持续攀升,营养策略将侧重于最大化饲料转化效率和提高饲料消化率,使用海藻等新型饲料原料,并应用“精准营养”优越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