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城疫是世界动物卫生组织正式报告的一种动物疫病。 是我国《国家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治规划》规定的五类一类动物疫病之一。 损失是巨大的。
一、疫情防控现状
新城疫作为一种家禽疾病,传入我国已有近100年的历史。 近年来,随着动物防疫工作的不断完善和加强,鸡群中已很少发生新城疫大规模疫情。
但近年来,以鸡群腹泻、产蛋量减少、蛋质变化等非典型症状为特征的新城疫在鸡群中呈零星散发,尤其是已接种疫苗、抗体水平较高的鸡群。 病例较为常见。
针对这一现象,结合部分农民的防疫免疫工作现状,总结出一些新城疫防控失败的原因,仅供农民参考。
2、失败原因
1. 免疫失调
A。 免疫剂量越高越好
一些农民对新城疫免疫接种存在误解。 他们认为,既然这种疾病最好的预防方法是免疫,那么免疫时使用的疫苗剂量越大越好。 一剂羽毛可以产生完全的保护。 为了求安心,不顾科学,在实际操作中用量加倍、加倍。 许多农民甚至使用4剂羽毛来获得长期免疫力。
长期大剂量应用疫苗会增加疫苗毒性引起新城疫的风险,特别是毒力较高的I系列疫苗更容易在长期大剂量使用后变得更强,成为新城疫的新病毒源。新城疫。
免疫剂量推荐表:
b. 免疫间隔时间越小越好
有的养殖户只要遇到蛋壳颜色变化,不分析原因,就会直接选择制作新城疫疫苗; 另外,新城疫活疫苗的免疫间隔固定为每30天一次。
这样鸡群的抗体被反复中和,不利于维持抗体的保护水平; 长期给予鸡群过度的免疫压力,容易导致机体免疫麻痹,不利于新城疫的防治。
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利用好抗体监测手段,以抗体水平(保护率)作为免疫接种的参考。 活疫苗的最小免疫间隔不应少于60天(蛋鸡加强免疫)。
2、不重视灭活疫苗与活疫苗联合使用
新城疫虽然只有一种血清型,但临床上要真正防治,必须做好灭活疫苗和活疫苗的联合使用。 因为对于新城疫的防治来说,局部粘膜抗体与体液抗体同样重要。 活疫苗具有全面的免疫能力,可产生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和局部粘膜抗体,但体液抗体总体水平较低; 灭活疫苗主要产生以IgG为主的体液抗体,产生高水平的抗体,但不能诱导体内局部免疫。
在防控实践中,必须使用活疫苗占据空间、堵住传染入口; 还必须使用灭活疫苗来加强体液抗体水平,只有这样才能彻底抑制新城疫。
3、不重视生物安全管理
生物安全是指通过有效的防疫措施,切断病原体与鸡群的传播,达到“鸡舍外病原体拒之门外,鸡舍内病原体就地消灭”的目的。
有的养殖场,鸡舍很少消毒,甚至很少打扫,屋顶上布满蜘蛛网; 鸡粪没有及时清理,甚至堆积在鸡舍旁边; 死鸡没有及时清理,狗、野猫就到处乱咬。
提醒广大养殖户,养鸡一定要有生物安全理念,因地制宜,根据具体情况尽可能做好生物安全管理。
三、防治建议
1、充分发挥生物安全的基础作用,注重切断五种传播途径,特别是切断鸡群之间的传播途径,及时消灭麻风鸡、病鸡,防止这些亚健康鸡群成为养殖场病毒产生的理由。
平时也要注意内外环境的卫生消毒,时刻关注周边疫情情况。
二是抓好免疫工作。 遵循活疫苗和灭活疫苗联合交替使用的原则,显然新城疫是一种只有多次免疫才能控制的疾病。 免疫接种要科学。 病毒株的选择、剂量的大小和免疫间隔时间应根据疾病发生规律、抗体产生规律和鸡体生理规律来确定。
免疫时机的选择应注意抗体监测,以抗体结果作为免疫接种的评价标准。
3、鸡群一旦发生新城疫,应坚决隔离病鸡。 死鸡应掩埋或焚烧,污染场地要彻底消毒; 剩余的羽毛、垫料和粪便也应掩埋或焚烧。
出现疫情的养殖场要实行严格的封锁管理。 人员、物品、车辆等必须隔离、消毒。 疫情解除前,禁止转让、出售扑杀鸡只,并实施彻底环境消毒。 对于尚未发病的鸡群,应立即进行紧急免疫,采用双倍剂量的Ⅰ系列或Ⅳ系列弱毒苗进行免疫。 如果距离出栏时间很近(10-15天),恐怕接种过疫苗的鸡会在呼吸道中起毛。 建议使用生物制剂泰气强+卡巴匹林钙,连用2天。 目前这种联合治疗的效果非常准确、成熟。 这要看我们养鸡场的实际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