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 糖枫鳞片
学名:Parlagena buxi(高桥)
类别: 蛛形纲、螨科、螨科
一、分布及危害
糖枫鳞病又名桃球鳞病,主要为害葡萄、杏、桃、榆树等,以若虫和成虫为害枝、叶和果实。 严重时,枝干枯死,树势衰弱。
2、形态特征
雌成虫:黄棕色,扁椭圆形,体表有白色蜡粉,有黑褐色斑纹。 它在身体的背部和侧面分泌水滴状的蜜露珠。 本体长6.7毫米,宽约6毫米,高约5毫米。 体背部中央有4排纵向凹陷,凹陷内外各有5条脊。
雄虫:有翅膀,能飞,头黑色,眼睛黑色。 触角有10节,体红棕色,腹部有8节,腹部有淡紫色性刺,基部两侧有白色蜡毛。 雄虫羽化前,壳呈长圆形、扁圆形,由蜡层和蜡毛组成,表面呈毯状。
3. 出现规则
生活史有两种,每年发生2代。 二龄若虫在枝缝、老树皮下及叶痕处越冬。 第二年3月中下旬开始活跃,爬到树枝上寻找合适的地方修复危害。 4月上旬虫体开始膨大,4月下旬雌虫体背部肿胀变硬。 五月初,卵产于身体下方的壳内。 5月中旬产卵高峰,产卵期1个月左右。 5月下旬至6月上旬是若虫孵化高峰期; 若虫爬到叶背面为害,少数寄生在叶柄上。
叶子上的若虫在六月脱皮并移回到树枝上。 7月初成虫,7月下旬至8月初产卵。 第二代若虫于8月孵化,年中为盛期。 然后它会在十月份回到树上。 身体能顺利过冬。
四、防治方法
1、不采集带虫接穗,苗木、接穗出圃时及时采取处理措施。 花园附近的防风林中不种植刺槐等寄主树。
2、加强肥水管理,保持树势旺盛、通风透光。
3、结合整形修剪,剪除枯枝及若虫密度较高的枝条,彻底清除树基根枝,刮除老皮,清除树干、枝条裂纹,集中烧毁,减少病源昆虫。
4、保护和利用天敌,少用或避免使用广谱农药。
5、化学防治:
根据介壳虫发生情况的不同,在若虫盛期喷洒农药。 因此,大多数若虫孵化不久,体表尚未分泌蜡质,壳尚未形成,仍很容易被药物杀死。 例如用国光必治(40%啶虫脒)1500-20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500-600倍液,或5%高效鱼替诺2000-3000倍液,每5-7天喷一次,2~连续3次。 由于若虫孵化期持续时间较长,需每7天喷一次,连续喷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