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新农资讯

东北二育率先进场,2月中下旬猪价涨幅将何等惊人?

立即收到明天的猪价!

截至2月16日,国外三元猪全国平均售价为14.97元/公斤。 全国可监测的31个省市自治区中,国外三元猪价格走势为14个上涨、0个持平、17个下跌。 从节前到节后,一个半月以来生猪价格一直在13.80-15.80元/公斤波动,没有下跌的途径,也没有上涨的动力。 2月14日,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中国饲料工业协会发布《2022年全国饲料工业发展概况》,其中多项数据创历史新高。

猪价连涨5天,东北“二鱼”率先入市。

2月中下旬生猪价格又会上涨多少?

养猪网数据显示,截至2月16日,国外三元生猪全国平均售价为14.97元/公斤。 全国可监测的31个省市自治区中,外地三元猪价格走势上涨14%。 0 平,17 跌。 从节前到节后,一个半月以来生猪价格一直在13.80-15.80元/公斤波动,没有下跌的途径,也没有上涨的动力。 每当生猪价格跌破7.00元/斤,北方散户就会启动守价惜售模式,规模化养殖场就会顺势减量提价。 短期来看,生猪价格将重回14.00元/公斤以上,不过虽然生猪价格仍处于成本线,但供需的双重负面影响也让生猪价格难以回升。突破成本线。 如今,生猪价格已基本见底,但反弹尚早,周期性上涨仍需时日。

节后,终端需求疲软,屠宰场白猪肉生鲜销售压力较大,2月份生猪出栏量较1月份有所增加。 受此影响,2月中上旬生猪价格虽然缓慢上涨,但环比有所下降。 由于需求难以支撑,加上养殖企业2月下旬加大生猪屠宰量完成生猪出栏计划,2月中下旬生猪价格进一步上涨可能有限。

卓创信息监测数据显示,2月份以来,生猪价格先跌后涨。 全国三元生猪交易均价已从1日低点13.92元/公斤跌至3日低点13.80元/公斤,3日高点13.92元/公斤。 14.73元/公斤/天。 截至13日,全国生猪平均交易价格已升至春节假期后第二高点,较1月28日高点14.85元/公斤下跌0.81%。 2月份生猪价格为14.11元/公斤,环比下降3.95%。

生猪市场需求缓慢恢复

2月份,全国代表性生猪屠宰企业屠宰量由低位缓慢回升。 截至13日,2月份代表性生猪屠宰企业月均日屠宰量为15.4万头,环比下降26.98%。 13日,全国生猪日均屠宰量16.43万头,较1月28日节后最低点增长63.32%,较春节前最高点下降49.01%。

春节假期前,码头积极备货,尤其是农历新年前后,屠宰量达到年内高点。 春节假期过后,大部分终端都在消耗家庭库存。 白猪肉批发市场成交量有限,屠宰企业销售订单不多。 但由于开学后食堂恢复采购,且原材料成本较低,部分屠宰企业出现了分仓现象,屠宰量恢复缓慢。

东北二育率先进场,2月中下旬猪价涨幅将何等惊人?

2月份生猪屠宰量虽然缓慢增长,但仍明显低于1月份,特别是春节假期前。 需求端难以支撑,导致2月份生猪价格环比下跌。

生猪供应压力依然存在

1月底,卓创资讯调查了全国178家规模养殖企业,2月份生猪出栏计划环比增长4.83%。 由于1月份春节假期,规模养殖场屠宰时间有限,部分生猪来源推迟至2月份,导致2月份生猪出栏计划环比增加。 同时,由于节前生猪价格下跌,散户抗价、惜售。 部分二次育肥猪源节前尚未消化,推迟至2月份。 总体来看,2月份生猪供应量增加,导致生猪价格环比下跌。

虽然2月份生猪供应总量有所增加,但中期前后,随着养殖亏损扩大,散户抗价惜售,部分规模养殖场缩减生猪出栏计划。 再加上学校重新开学的推动,支撑了生猪价格的反弹。

据了解,东北近期率先二次育肥户,主要是基于认为今年生猪价格低点已经出现。 他们现在就开始准备5月份出售(相信5月份生猪价格会涨破成本线),已经小赚了。 一些人有一种“押注未来市场”的心态。

综合来看,考虑到2月份生猪出栏计划增加,前期不愿出栏生猪的养殖场,中后期正在完成生猪出栏计划或增加生猪出栏数量。 因此,后期生猪供应还是比较充足的。 而且,生猪价格上涨后,屠宰企业的仓储成本将会增加,屠宰企业分割仓储的积极性可能会下降,从而削弱对生猪市场的支撑。 因此,卓创资讯预计2月中下旬生猪价格进一步上涨幅度或有限。

全国工业饲料产量首次突破3亿吨。

但精矿产量大幅下降。

2月14日,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中国饲料工业协会发布《2022年全国饲料工业发展概况》,其中多项数据创历史新高。 从饲料工业协会公布的官方数据可以看出,2005年我国饲料产量首次突破1亿吨。 十年后,2015年突破2亿吨。 7年后,总产量突破3亿吨。 饲料的集约化、规模化发展越来越快。 即使在非洲猪瘟后猪饲料下降的2019年,由于禽饲料特别是肉禽饲料的补充,总体产量仍保持逐年增长的趋势。 全国工业饲料总产量30223.4万吨,比上年增长3.0%。

从种类来看,2018年至2022年的五年里,配合饲料产量一直保持增长趋势。尤其是非洲瘟疫之后,出于饲料安全考虑,大多数养殖户选择了经过高温颗粒化的配合饲料。 因此,2020年和2021年复合饲料产量将分别激增9.8%和17.1%,而精料和添加剂预混料在2019年则达到近年来的低点。2022年,随着原料特别是豆粕价格的持续上涨当价格达到6000元/吨时,农民选择浓缩料或预混料不再具有成本优势,转而选择批料。 受此影响,2022年浓缩物同比下降8.1%,添加剂预混料同比下降1.6%。

2022年,我国配合饲料产量28021.2万吨,增长3.7%; 精饲料产量1426.2万吨,下降8.1%; 添加剂预混合饲料产量652.2万吨,下降1.6%。

本站涵盖的内容、图片、视频等数据,部分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通知我们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们将及时予以删除!谢谢大家的理解与支持!

Copyright ©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