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出版物的新闻
7月12日,推广绿色健康养殖技术“五大行动”现场会在浙江省温州市召开。 气温新闻特邀全国水产技术推广站副站长、中国水产学会副秘书长胡洪浪,浙江省水产技术推广站支部书记、站长丁雪艳,安徽省水产技术推广站副主任蒋军水产技术推广站,接受采访。
●胡洪浪:全国水产绿色健康养殖“五大行动”现场会选择在温州举行,主要是因为温州有一定的产业规模,有海水、淡水,产业发展得天独厚。 温州海岸线很长,因此水产养殖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而且产业也有自己的特色,如大黄鱼、虾、滩涂贝类等。
推广绿色健康养殖技术“五大行动”主要围绕水产养殖业发展中的主要问题,研究解决产业发展短板,通过技术创新推动水产养殖业转型升级,示范推广,包括企业示范推广,实现高质量绿色发展。
每个地方都有不同的自然资源和不同的工业基础。 温州人给全国乃至全世界的我们留下了特别深刻的印象。 温州人民勇于创新、聪明能干、努力致富。 水产养殖业要走出一条具有温州特色的产业发展道路。
我想对温州提出两点具体建议。 一是乡村振兴背景下,产业振兴是关键。 温州在农业特别是渔业振兴中要不断创新,探索绿色高质量发展新路子。 第二,党的二十大提出要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我国是世界渔业大国,特别是水产养殖产量占世界的2/3。 因此,希望温州在现有产业发展的基础上,瞄准发展具有温州特色的现代水产养殖,做好特色品种规划设计,打造品牌。
●丁雪艳:这次我们选择温州这个海水养殖非常集中的地区来向全国展示是有一定原因的。
近年来温州水产品发展特色明显。 首先它在行业上做得非常好,从种业到深海探索,再到产品销售、品牌建设、文化创造,这是全产业链的打造。 例如,“温州大黄鱼”产业走在全省前列。 其次,在稻渔一体化种植方面,温州根据当地气候特点,找到了“一稻两虾”和“两稻一虾”的模式,提高土地利用产量,不仅可以保证粮食安全的同时,也增加了农民的数量。 增收,撬动美丽乡村建设和乡村振兴。
未来,我认为温州需要进一步探索和探索深海的可持续发展,向深海寻求效益和产出。 近年来,温州一直在探索深水网箱和远洋开发的非常有益的途径。 温州大黄鱼就是向深海开发的典型案例。
在温州大黄鱼养殖中,我们不断尝试深水网箱、围栏、电子围栏系统等新的养殖方式,可以进一步拓展深海养殖。 温州要利用好自身的自然禀赋和“一菜”“一鱼”的基础,继续打造全产业链,进一步发展优质大黄鱼产业。 在打造全产业链方面,比如如何选育和开发适合温州的大黄鱼品种、升级种业配套设施、创新养殖设施设备等,都值得进一步探索。 。
●蒋军:安徽和浙江是山水相连、民心相通的两个省份。 如今,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中,两省交流合作更加频繁。 温州是沿海城市,海水渔业较为发达,海产品丰富。 安徽是内陆省份,也是温州海鲜的主要销售目的地之一。 这次考察,我觉得温州水产发展有两个方面特别值得我们学习。
一方面,温州稻渔一体化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是我国最早开展稻渔一体化的地区之一。 安徽近年来还大力发展水稻、渔业综合种植养殖。 自2019年以来,我们每年以100万英亩的速度增长。 现在水稻、渔业综合种植养殖面积已达712万亩,面积增幅居全国第一,总量居全国第一。 二。
但我们目前的种植主要集中在沿江、淮河沿岸和巢湖周边。 皖南和皖西大别山均为山区。 我们在这些地方的稻田里养小龙虾,比如山坡或梯田。 小龙虾在稻田饲养后,可能会打洞,破坏稻田田埂和稻田工程,造成漏水,不利。 水稻种植,所以我们过去已经放弃了这一领域。 今天到了温州后,看到了温州稻田养鱼的模式,非常值得我们山区学习。
其次,温州稻田养虾的“两米一虾”、“一米二虾”模式也很好。 温州水稻综合种植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农耕一体化真正改变了我们农村的生产环境。 农药化肥大幅减少,环境改善,农民收入增加,粮食稳定,乡村产业振兴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