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养泥鳅所做的事
陈江/张静波口述/组织
我的泥鳅养殖场很容易找到。 我沿着大阳镇三河村陈村自然村的村道走着。 当我看到一个池塘里堆满了桩和网时,我就到了。
我的泥鳅养殖场建在露天,占地约12亩。 走进农场,眼前就是一片平静的水面。 泥鳅只有在进食时才会浮到水面。
其实野生泥鳅是躲在水里吃的,但养殖场需要了解泥鳅的生活状况。 沉入水中的饲料无法判断泥鳅的进食状况。 肉眼可以看到漂浮的饲料,可以观察泥鳅的进食状况。 比如我每天喂5公斤或7.5公斤饲料,泥鳅在3到4小时内吃完,这说明泥鳅的生存状况比较好,不用担心。
为了让泥鳅浮到水面进食,除了使用浮饵外,我还在泥鳅池里设计了食物台。 这张食物桌并不位于岸边,而是位于水中。 这有几个优点。 一是方便观察泥鳅生长状况; 二是可以集中投喂,提高泥鳅的摄食能力; 三是预防疾病。 在泥鳅的养殖过程中,常见的疾病有红鳍病、水霉病、气泡病等,养泥鳅最怕的就是生病,因为一旦发病,几乎所有的泥鳅都难逃厄运,损失惨重。会很重。 因此,防治病虫害千万不能马虎。
我们平时非常注意消毒。 如果提早发现泥鳅生病,我们会立即停止喂养它。 第二个措施是换水,更换整个池塘三分之一的水,然后用消毒剂,如二氧化氯、聚维酮碘等,对整个池塘进行喷洒。 最好在晴天泼,下雨天效果就体现不出来。 晴天,阳光直射会产生一些有益真菌,杀死泥鳅表面的细菌。
在泥鳅养殖中,水质的好坏直接影响泥鳅的生长状况。 泥鳅需要黄绿色、富含天然饵料的肥沃水体,水体透明度15-20厘米。 泥鳅养殖池一般每周需要换水两次。 养殖泥鳅所用的水并不是干净的水,而是从附近的鱼塘、水库引来的。 鱼塘、水库微生物较多,养泥鳅较好。 水不能太干净,一定要施肥,富含一些微生物,比如轮虫、藻类等,这样可以节省人工饲料。 随着泥鳅生长,要及时向泥鳅池内注水,保持池水“肥、活、嫩、爽”。
由于我的泥鳅养殖场建在露天,靠近山腰,养的泥鳅总是成为鸟儿的食物,这让我很头疼。 想了想,我把木桩打到整个饲养区外面,拉起防鸟网。 泥鳅的天敌很多,如黑鹭、白鹭、蜻蜓幼虫等,对苗木危害较大。 设网后,泥鳅的成活率就高多了。
泥鳅池上方的网是为了防鸟,而泥鳅池内的塑料膜则是用来防泥鳅本身的。 泥鳅天生就有挖洞的习性。 如果不阻止,它们就会挖洞逃跑。 因此,池塘养殖时必须铺设防逃设施。 其实,养殖泥鳅并没有很高的技术要求。 重要的是饲养时要小心谨慎,经常观察,观察泥鳅的活动状况和水色变化,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我今年27岁,刚刚大学毕业。 虽然我说得头头是道养泥鳅,但其实我大学是学建筑的。 这样的建设和养泥鳅可以说是“水火不容”。 我们养泥鳅是有原因的。 2008年大学毕业后,我在一家建筑公司工作,但公司每天几乎一模一样的工作让我越来越无聊。 这和我的性格不一样。 我喜欢创造性的工作。 我认为这可以体现我的人生价值。 就这样,工作一年后,我辞职回到三河老家,希望能在农村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
回到家乡后,我查了很多养殖资料,最终把目光投向了泥鳅养殖。 泥鳅俗称“水人参”。 具有良好的药用和营养价值,市场需求量较大。 比如重庆就有泥鳅火锅。 我这两年也做过调查,杭州的需求也增加了。 我想泥鳅养殖应该有很好的前景。
2009年9月,我向亲戚朋友借了几十万元,办起了泥鳅养殖场。 创业的结果总是令人兴奋,但创业的过程却是艰辛的。 创业初期,由于资金紧张,我既负责泥鳅池的设计施工,又负责泥鳅苗的培育。 其中的酸甜苦辣只有我自己知道。 我差点就自己拍了一部反逃电影。 我用挖掘机把它挖了,然后我把它全部铺了,然后我用锄头把它埋在上面。 我把网一张一张地往下拉,我一个人拉着线。 打桩非常困难。 我一天只能开几趟车。 我独自爬上梯子,用锤子把它们一一击倒。 这里大约有30个桩,我一只手就把它们全部推了。 我只是拉网来打桩。 我花了几个月的时间才铺好膜。
终于把泥鳅池建好了,下一步就是孵化泥鳅蛋了。 泥鳅的孵化是一个难题。 我尝试了很多次都没有成功。 第一次成功孵化是在 2010 年 4 月。我对这次成功感到非常兴奋。 为了做这个实验,我参考了书本上的知识和网上的内容。 我给泥鳅注射了催产素,将雌雄分开,观察它们的成熟。 然后我把鸡蛋收集起来,放到孵化池和孵化池里进行孵化。 ,终于孵化成功。
泥鳅苗已经孵化,下一步就是育苗了。 由于我从未接触过泥鳅养殖,一开始我所有关于泥鳅的知识都来自书本和网络。 尽管我们一路小心翼翼、战战兢兢,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还是出现了一些意想不到的情况。 在泥鳅苗的培育中,我曾经遭受过巨大的挫折。 起初,我根本不知道泥鳅缺氧。 缺氧的泥鳅通常在池塘边游动时头朝上,很难观察到幼苗。 如果不注意的话,一夜之间他们都会死掉。 我去年就遇到过这个问题。 晚上还好好的,第二天早上去看的时候,那几百万只苗泥鳅全都死了,池塘里还漂浮着整片的死泥鳅。 真是令人心碎。 这怎么发生的? 主要原因是我没有调好水。 泥鳅一般需要在早上五六点到晚上十二点之间仔细观察。 如果有任何异常,一定要及时处理,否则很容易粉身碎骨。 从此以后,我每天晚上都出去看看我的泥鳅,再也不敢大意了。
在实践的过程中,我遇到了很多失败、尝试、失败、再尝试。 泥鳅养殖的前两年,我独自承受着创业的艰辛。 一年多后,养殖场的情况有所好转。 到去年6月,我已成功繁育泥鳅苗100万余尾。 本以为所有的磨难都会过去,没想到的事情还是来了。 去年夏天,洪水冲进了我的农场,把我刚刚培育成功的100万株泥鳅苗全部冲走了。 这深深地震撼了我。
那天我在农场,我所站的地方就像一座岛屿。 洪水来临时,我在岛上。 我无助地看着旁边的农场被淹没了,泥鳅顺水而逃。 。 我只能翻过山去姨妈家,在那里睡了两天两夜。 我什么也不想吃,就傻乎乎地躺在床上。 我养泥鳅投入的钱都是同学、亲戚、朋友借给我的,但洪水冲走后我就失去了一切。 我真的不知道该如何面对他们。
农场被洪水冲毁后,我郁闷了很长一段时间。 父母、亲戚、朋友都劝我赶紧找份正经的工作,别再喂那些泥鳅了。 他们说,现在你生意失败了,还不如找个工作,安安稳稳上班,娶个老婆。 但我还是不想放弃,因为我已经掌握了所有的技巧。 这次失败完全是天灾造成的,也许是上天对我的考验。 损失了这么多钱,我只想把损失的钱都赚回来。 在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永不放弃。
说到底,我一直没有放弃养泥鳅。 我觉得这个职业还是有前景的。 所以心情郁闷后,我就到处筹钱再建一个养殖场。 幸运的是,大阳镇政府了解我的情况后,牵头,市农信社考察了我的场地规模,并为我提供了10万元贷款,解决了我的燃眉之急。 。 政府的帮助来得很及时。 有了这笔资金,我有了重新创业的信心。 现在,我的农场已成功培育出30万株苗木。 明年这些泥鳅就会长大并投放市场。 俗话说,道路是曲折的,但前途是光明的。 我相信我一定能够成功,开创一条致富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