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新农创业

泥鳅养殖技术,泥鳅的养殖技术,泥鳅怎样养殖

泥鳅养殖技术目录

泥鳅养殖 泥鳅养殖技术

泥鳅的养殖技术,泥鳅怎样养殖

泥鳅的养殖技术有以下几种。

1.选址:适合泥鳅生长的水域是清洁、水质好、水温好、氧气充足、无毒营养的水域。

2食物:泥鳅的主要食物是浮游生物和底栖生物(水蚤、枝角类、蚯蚓等)。饵料要保持定时、定量和平衡。

3.水质管理:泥鳅是水质要求很高的鱼类。保持水质稳定,定期检测水质指标,及时调整水质。

4.预防疾病:泥鳅在养殖过程中容易发生疾病,应加强疫病预防,及时发现和处理病鱼。

5.养殖模式:泥鳅养殖采用池塘养殖、网箱养殖、水产养殖等模式,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养殖方式。

6.养殖管理:泥鳅养殖过程中要加强管理,控制密度,保持水域清洁,定期换水,及时捕捞成品鱼。

7、市场销售:如果泥鳅养殖成功,有合适的市场销售渠道,选择合适的销售渠道和销售方式,将会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泥鳅养殖 泥鳅养殖技术

1、育苗以土塘为宜,面积以30 ~ 100为宜,塘深40 ~60cm,池中挖鱼池,为利其生息和避暑御寒,塘安池底固,排水口封渔网,置池底15 ~ 15铺20cm泥层,池中抛浮萍,约占面积的1/4。

2、泥鳅苗入池10d前,用生石灰20 ~ 30kg/100带水消毒。

消毒后施300 ~ 400kg/667腐熟的人畜粪便基肥培水,池水加至30cm。

当水变成绿色,透明度达到15 - 20厘米时,放入泥鳅。

3、泥鳅苗出膜后的第2天开始进食。3 ~ 5d饲养,身长7mm左右,卵黄囊消失,营外性营养,学会蛙泳。

幼苗的放养密度适当为800 ~ 1000尾,微流水条件的要多放一些。

在同一个池子里放养同样孵化规格的幼苗,可以均衡地生长,提高成活率。

4、刚入池的幼苗对饲料有较强的选择性,所以要用50个准筛过滤轮虫和小型浮游植物等合适的饲料,沿池喂食,也要适当喂食熟蛋黄、鱼粉、奶粉、豆饼等饲料。

体长一厘米左右时,以水中的昆虫、昆虫幼体和有机物碎片为食,每天喂三到四次糠、麸、玉米粉、麦粉等植物性饲料,以及鱼、虾、贝壳等动物性饲料。

同时,逐渐增加配合饲料的比重,使之适应人工配合饲料。

把食物放在离池底5cm左右的食台上,避免抛撒。

初期一天的投饲量为泥鳅总重量的2 ~ 5%,后期为8 ~ 10%。

泥鳅喜欢肥水,所以要及时施肥。可施鸡鸭粪等有机肥,装入编织袋用水浸泡。用量为0.5kg/;也可以施化肥,水温低时施硝酸铵2克/次,水温高时施尿素2.5克/次。

平时要做好水质管理,及时注入新水调节水质。

如果饲养一个月以上,幼苗的身长变成3 ~ 4厘米,有钻泥的习性的话,就变成泥鳅了。

5、选择避风向阳、引水方便、弱碱性底质、无农药污染的场所建池,面积一般为100 ~ 250,池深0.7 ~ 1m,池可为水泥池也可为土池。

土池的墙壁是用砖或石头砌成的,也有用敲打的。底部要固定,不要有洞。底部铺上20 - 30厘米的肥泥。

排水口用铁丝或塑料网封住,底部向排水口倾斜。

6、池塘按苗种培育方法对池塘进行消毒,池水深度保持在30 ~ 50cm,并施猪粪等有机肥培育水质,用量为20 ~ 30kg/100。

如果药物失效,池水变肥了,放泥鳅就可以了,3 ~ 4厘米的泥鳅50 ~ 60尾/,有流水的也可以增加。

7 .在提供肥水、天然饲料的基础上,应添加蛆、蚯蚓、贝类、鱼粉、鱼肉、家禽等动物性饲料,麦麸、米糠、豆渣、年糕等植物性饲料,或人工配合饲料。

一般来说,每天上午和下午各饲养一次,每次扔泥鳅体重的5% ~ 10%。

投饲会根据水质、天气、摄食状况等灵活掌握。

水温在15℃以上,泥鳅的食欲就会增强,20 ~ 30℃是适宜摄食的温度,25 ~ 27℃是食欲旺盛的温度,30℃以上、15℃以下以及雷雨天是不会投饲的。

另外,根据水质和肥力,透明度15 ~ 20cm,水色以黄绿色为佳。

水温达到30℃时,频繁更换池水,增加水深;当泥鳅游到水面浮上来“屏住呼吸”时,就说明水中氧气不足,停止施肥,注入新水。

冬季将水池的水深调深,在水池角放入牛粪、猪粪等厩肥提高水温,使泥鳅能够安全越冬。

8、泥鳅可在泥质、弱碱性、不浸水的水田养殖。

养泥鳅的农田面积不大,一般在1000平方米左右。

加固田埂,围上渔网和塑料布,防止泥鳅逃跑,在出入口围上渔网,在田中间挖几个面积2 ~ 3,深度60厘米以上的洞。

与洞穴相通,纵横交错,宽度和深度都在30 ~ 40厘米左右,洞穴和沟渠的面积约占整个水田的10%,在夏季高温、施化肥、晒稻子等情况下,作为泥鳅的栖息场所,便于集中捕捞是。

9、泥鳅的放养期以水稻种植的第一次耕田后为宜,在放养种子3 ~ 4d前,在坑或沟内施腐畜肥40kg/100,形成肥水,之后每666 m2施3 ~放养2万到2万5000条4厘米长的泥鳅。

10、放养泥鳅种子后,将米糠麸、枯饼、蚯蚓、蛹粉、动物内脏等喂进沟或坑,每次喂约占泥鳅体重的5% ~ 8%,每天喂约占泥鳅体重的5%,之后再喂约5%。

另外,根据水质,每次追肥15kg/ 100kg。

尽量少在田间使用农药,必要时选择高效低毒的农药,在阴天播种。

同时,保持水质干净,防止过量的饲料和肥料导致水质恶化。

泥鳅的养殖技术,泥鳅怎样养殖

过去,泥鳅养殖要么从天然水域捕捞,要么从水产业者那里购买,因此很难确保泥鳅苗,阻碍了泥鳅事业的发展。

为了人工繁殖泥鳅苗,水产技术人员经过反复试验,终于实现了自然产卵繁殖和人工后叶催产素繁殖。

1。自然产卵。

自然繁殖的情况下,亲鱼的选择变得严格。

选择身体强健、体态匀称、体色正常、无伤无病的亲鱼。

雌性体长10厘米以上,体重30克以上。雄性体长超过10厘米,体重超过20克。

这是因为个体大的雌性卵量多,雄性精量多,繁殖数量多,质量好,死亡率低,成长快。

自然繁殖从5月初开始。

进行自然繁殖前,用生石灰消毒产卵池(混凝土池或土池),注入无污染的河、湖、井水等,使水质清澈,石灰水失效后,雌雄亲鱼按1:3或1:2的比例放入池中。

当水温降到18 ~ 20℃时,在产卵池里放入茶、柳根、水草等筑巢。

你也可以将鱼窝绑在竹棒上,插在产卵池的中央或四个角落,然后将其浸泡在水面下。另外,为了提高受精卵的附着效果,仔细检查和清洗巢的污垢。

泥鳅喜欢在晴天的早晨产卵,产卵结束的时间是早晨IO左右,产卵基本结束后,马上取出附有受精卵的巢,放入孵化池或孵化容器中使其孵化。

放入新的巢,让不产卵的亲鱼也产卵。

最后的泥鳅,亲鱼产卵受精后,捕获所有亲鱼,在产卵池中孵化。

不能把亲鱼留在产卵池里。亲鱼会吃掉鱼窝里的受精卵,所以成活率会受到影响。

水温在24度左右的话,一到两天就能孵出。

2。人工合成催产素。

为了提高泥鳅卵子的受精率,有时会使用后叶催产素使其繁殖。

时间为4 ~ 5月,气温为晴,水温22 ~ 28℃为宜。

泥鳅亲鱼的选择以自然繁殖为标准,雌雄比例为1:2或11,向脑下垂体注射后叶催产素时,每尾体重为0 ?注射两个五公斤左右的鲤鱼或鲫鱼的脑下垂体。注射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时,每克体重15-20国际单位,每尾800-1000国际单位。

雄性亲代的注射量减半,但如果成熟则不注射。

注射脑下垂体时,将脱水的脑下垂体用研钵研碎,然后加入0.76%的生理盐水作为注射液。

注射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时,直接溶在0.76%的生理盐水中作为注射液。

催产素使用5ml玻璃注射管,51 /2针。

注射前,将注射器和针头煮沸消毒。

泥鳅的身体有很多黏液,注射的时候,用湿纱布包住泥鳅,露出腹部和腹鳍,覆盖在腹部。

为了有效地控制进针的深度,在针的基部套上软管或塑料管,使针露出2到3mm。

注射部位以腹背肌肉为中心,注射器与鱼体成8度角,呈30度角。

雌泥鳅每尾注射02毫升,雄泥鳅每尾注射01毫升。

将注射过的雌、雄父母放入产卵池,水温在22度左右时,20小时左右就会发情产卵。如果水温为25℃,10小时后产卵。

人工授精也是可能的。

人工授精最好在注射后10到14小时内进行。

人工授精前,准备好鱼窝和授精用的器具,清洗干净,放在阴凉处。

不要在阳光下进行人工授精,以免破坏卵子和精子。

人工授精的方法是,在亲鱼发情激烈时,抓住亲鱼,用手轻轻按住雌、雄腹部,将卵子和精子装在瓷碗或瓷钵内,用羽毛搅拌,使精液和卵粒混合,充分受精后,撒在鱼窝里。

受精卵要么在室温的静水中孵化,要么在室外的流水中孵化。

孵化设备有孵化水槽、孵化箱、孵化槽等。

孵化使用河水或井水。

刚孵出的小泥鳅苗大约三毫米长,躺在水底。

孵化后的两天内,鳃向外凸出,形成蝌蚪状,身体表面出现黑色细胞,然后逐渐变黑。

孵化后的第三天就会在水底游泳,开始摄食。

此时,外鳃进入鳃盖内,身体像泥鳅一样全长4 ~ 5毫米。

幼苗10天1厘米,1个月3?可以长到5厘米。

本站涵盖的内容、图片、视频等数据,部分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通知我们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们将及时予以删除!谢谢大家的理解与支持!

Copyright ©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