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椒是我国主要调味品之一,也是投资少、收入稳定、香味浓郁、麻味持久的重要经济作物。 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种植。 为全面了解我国花椒全产业链发展情况,提出花椒产业发展建议,课题组通过产地定向采集、网络数据查询、并进行实地考察,并邀请国内相关行业专家进行座谈。 对花椒产业进行了全面的调查分析。 花椒作为我国特色农产品,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产业扶贫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2014年至2019年,我国辣椒产业进入快速发展期,面积增长30%,特别是贫困地区。 发展更加迅速; 辣椒主要以干品消费,由于精深加工产品发展不足,目前产量已趋饱和; 花椒每年都有。 2018年至2019年,产地收购价格整体继续下降,市场零售价格小幅下降; 出口将继续增长并保持贸易顺差; 预计到2025年,花椒规模和产量将趋于稳定,优质花椒将稳定。 产品和深加工产品增加,居民消费继续增长,出口保持稳定增长态势。
一、花椒产业发展现状
(一)生产情况
1.地区分布广泛。 花椒根系发达,对土壤环境要求低,耐干旱、耐瘠薄。 我国各地均有种植。 汇总国内25个产区数据,花椒种植面积为1728.4万亩,其中绿花椒主要分布在四川、云南、贵州、重庆等省市,种植面积为1037.9万亩,占60.0%; 主要种植面积593.6万亩,占34.3%。
2、产量快速增长。 据采集数据显示,2014年至2018年,国内辣椒主产区产量从28.9万吨增至37.4万吨,增长29.4%。 其中,重庆产区增幅最大,达112.7%。 山西芮城、云南昭通、甘肃陇南增速分别为64.2%、60.8%、19.4%。
3、商业模式固定。 花椒产业园模式:目前国内已建成2个以花椒为主要产业的国家级产业园。 一是重庆市江津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总投资2.54亿元,种植面积22.9万亩,产量12万亩。 二是位于陕西省韩城市的国家辣椒产业示范园,总投资50亿元,规划总面积367平方公里。 租赁区已入驻经营户60余户,面积18610平方米。 集约化经营模式:主要是“农业公司+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户”模式,职责分工和利润分配都比较明确。 农业公司通过向辣椒农户提供技术和销售渠道来获取利润; 村集体经济组织通过入股、分红等方式获利; 农民通过种植花椒赚取利润。 分散经营模式:主要是农户依靠自有土地或周边闲置土地单独种植,生产成本投入少,规模小,风险低。 目前,我国农民分散种植模式仍占多数。
4、优势种单一。 国产花椒按颜色可分为红花椒和青花椒。 红花椒主要有大红袍、二红袍、小红袍、凤椒、福椒、梅花椒等。 青花椒主要包括竹叶椒。 、九叶青和藤椒等品种。 按地区分,西南地区以青花椒为主,秦岭淮河以北地区以红花椒为主。
(二)消费情况
1、消费空间巨大。 花椒的消费主要是餐饮市场、调味品加工企业、食品企业和家庭。 在调味品市场,辣椒是火锅底料、豆瓣酱等主要原料之一。 在食品工业中,花椒主要用于怪味黄豆、绝味鸭脖等辛辣休闲食品中。 花椒还是西南、西北、华北、华中、华东地区家庭厨房必备的调味品。
二是消费快速增长。 2019年,花椒表观消费量27.64万吨,较2018年增长4.6%。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花椒需求呈现多元化趋势。 据上海欢盟投资咨询有限公司数据显示,国内年需求量达42万吨,其中西南地区占28.7%。 日本和东南亚70%以上的花椒从我国进口。
(三)加工与流通
1、产品深加工不足。 干花椒占据花椒市场的主要产品。 青椒产品市场中,干花椒、花椒蜜饯、花椒调味品和花椒深加工产品分别占78%、12%、7%和3%。 红辣椒产品也以干辣椒、辣椒粉等常规产品为主,辣椒油和调味品占比较小。 从加工方法来看,以烘烤或干燥等初级加工为主,精深加工方法较少。
2、流通方式较为传统。 目前,我国各辣椒产区基本都建立了辣椒批发市场,辣椒产品主要通过辣椒批发市场、农贸市场、电商平台等渠道销售。 由于农产品受仓储、冷链等因素制约,辣椒产品主要以批发和零售形式分销。 随着电商的兴起,花椒也逐渐走向网购模式。 目前,线上销售占比约10%。
(四)进出口
1.进口量小。 我国辣椒进口量较小,主要来自印度、日本、越南等亚洲国家。 2015年我国进口花椒231吨,进口金额235万美元; 2019年进口量355.52吨,进口金额371.42万美元,较2018年分别增长12.35%和13.24%。
2、出口量大。 花椒是我国传统出口商品,主要销往日本、泰国、美国、欧洲等国家和地区。 国内花椒产品年出口量是进口量的430倍以上。 2015年,我国辣椒出口量12.2万吨,出口额12.87亿美元; 2019年出口量15.39万吨,出口金额17.42亿美元,较2018年分别增长6.06%和8.04%。
(五)市场价格
1、市场价格相对稳定。 由于品种、地区、消费量等不同,花椒在产地、收购地、批发零售地的价格有所不同,但总体价格比较稳定。 红辣椒产区中,甘肃价格较高,陕西、四川、河南等地价格中等,山西价格较低; 价格具有“风向标”的作用。
2、部分产区价格差异较大。 2014年以来,国内辣椒价格整体呈现上涨趋势。 重庆江津青花椒、鲜辣椒价格当地波动较大。 2016年价格上涨至每公斤21元,2019年跌至8.6元,较2018年下降31.2%。四川汉源青花椒和鲜椒价格呈现均衡增长态势。 2019年价格较2014年上涨47%; 北方红辣椒产区的干辣椒价格差异较大。 2019年甘肃武都价格为每公斤140元,山西芮城价格为70元。
3. 价格因多种原因而波动。 2019年重庆江津鲜青花椒价格下跌的原因是,一方面,在花椒批发市场,买家联合降价,农户因储存条件而急于出售,导致花椒价格较低。 -定价销售。 另一方面,市场需求有限、加工产品研发不足也导致价格下跌。
(6)成本效益
花椒生产主要包括公司、合作社和农户等,商业模式和成本效益各不相同。 以青椒为例,公司收益率为10.7%(净利润/成本); 农户分散种植产量49.6%; 集约化作业收益率为38.9%。 据产区数据显示,散植每亩平均成本为2722元。 按每亩600公斤、单价9元/公斤计算,平均每亩纯收入2678元。
2、辣椒产业发展前景
(一)面积增速放缓。 由于近年来辣椒价格快速上涨,受到各主产区农民的欢迎,面积增长较快。 数据显示,2015年至2019年,花椒消费量年均增长4.39%,产量年均增长4.92%。 产出增速高于消费增速。 受辣椒精深加工程度低影响,面积增速将逐渐放缓。
(二)市场需求仍有增长空间。 2015年至2019年,国内花椒市场需求年均增长3.81%,其中95%用于食品。 据调查,全国约有4亿人有吃花椒的习惯,并且有增加的趋势。 在餐饮市场,火锅连锁品牌众多,这将进一步刺激花椒的消费需求,花椒市场仍有增长空间。
(三)居民消费比重逐步提高。 餐饮、家庭和加工在辣椒消费市场中的占比分别为41.24%、29.71%和29.05%。 餐饮市场常用的品牌和菜品将对家庭消费产生示范和带动作用。 此外,各电商平台的直播带动了花椒的家庭消费比例。 预计未来5年花椒家庭消费量将增长5%。
(四)深加工产品逐步增加。 近年来,国内各产区逐渐认识到研发辣椒精深加工产品的紧迫性。 大部分产区政府明确了辣椒加工的方向和目标。 在转化方面,对花椒成分和功效的研究将更加广泛,精良产品将更加全面。
3、贫困地区特色产业发展
(一)总体情况
辣椒产业助力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成效显着。 四川88个连片特困县中,有75个县(市、区)正在发展辣椒产业,占贫困县的85.2%。 种植面积达361.9万亩,占全省辣椒种植面积的73.2%; 产量达到5.3万吨,占全省辣椒总产量的63%。 重庆市发展辣椒产业的贫困县(区)有10个,占重庆市贫困县总数的71.4%。 其中,酉阳县种植面积26.6万亩,占全市的17.7%。
(二)主要经验做法
1.政府全方位服务。 重庆市江津区将辣椒产业作为产业扶贫的主打产业,统一捐赠辣椒苗木,并在技术指导方面实行产业扶贫技术指导员制度。 销售方面,充分发挥“易农信息社”作用,落实扶持政策,鼓励现场信息人员上门采购,统一包装销售。
2.培育新的经营主体。 重庆市酉阳县有以花椒为主导产业的市级龙头企业1家,专业合作社共30家。 探索企业+农户的“合信模式”,覆盖贫困户2300余户,2019年户均收入达到2800元。
3、完善营销体系。 甘肃省武都区成立了区级四川辣椒协会,共有会员2.1万人。 市场建设和完善,政府对市场秩序进行全面监管,市场流通渠道畅通。 同时推动电子商务发展,由传统营销模式向网络营销模式转变,拓宽营销渠道。
四、辣椒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与风险
(一)主要问题
1、种质资源混乱,优势品种不多。 目前,国内花椒种质资源的性状描述和分类评价尚无统一标准。 花椒主产区采集的花椒种质资源较少,尚未按照标准建立种质资源苗圃。 花椒品种各地名称不同,存在不同品种同名、同种不同名称等问题。 没有专门的繁育机构,苗木多靠种子繁殖,几乎不采用嫁接和组培,基本没有脱毒苗。 产区花椒品种混杂,退化严重,优势品种较为单一。
2.管理不善,基础设施落后。 国内各辣椒产区单位面积产量差异较大,低产区与高产区产量相差一倍以上,花椒机械化水平较低。 在管理服务方面,有的产区属于林业部门,有的产区属于农业农村部门,技术标准无法统一。 辣椒产区基础设施普遍薄弱,辣椒仓储冷藏设备和储油罐能力严重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辣椒产业的发展。
3、产业链不足,技术支撑不足。 目前,国内辣椒产业研究多集中在品种、技术和简单机械方面,缺乏深加工和高端加工装备领域的研发。 花椒的加工方法单一,主要加工方法以烘烤、干燥为主。 70%以上的加工企业是中小企业,设备差、档次低、产品少、深加工能力弱。
(二)风险分析
1. 市场波动风险。 目前,各产区花椒面积逐年扩大,投产面积不断增加。 加之技术的不断成熟,产量逐年增加。 面积和产量增加的同时,产品种类和消费群体却没有扩大,将直接导致市场饱和、价格波动较大、产品销售困难等风险。
2、品牌流失风险。 国内花椒产业已逐步形成以地名为主的花椒品牌,其中“韩城花椒”品牌价值213.61亿元,“江津花椒”品牌价值18.12亿元,“江津花椒”品牌价值18.12亿元。 “汉源花椒”产值7.04亿元。 。 但部分产区辣椒农户的不诚信经营行为,严重影响了相关产区辣椒品牌的声誉和市场。
3.病虫害增加风险。 近年来,辣椒病虫害种类和数量增多,为害面积也不断扩大。 主要病害为辣椒落叶和干腐病,目前已发展为辣椒干腐病、根腐病、顶枯病、叶锈病、流胶病和锈病。
五、政策措施建议
(一)开展种质资源研究,推进花椒大数据建设。 开展花椒种质资源研究,建立合作共享机制。 一是对全国辣椒品种种质资源进行系统调查和调查; 二是建立辣椒实验室,培育优质辣椒新品种; 三是建立省市辣椒试验示范基地,筛选出适合各产区的品种。 将辣椒产业相关数据纳入法定统计范围,授权有条件的产区采集国内辣椒产区相关数据,调查消费市场需求和取向,对辣椒市场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提供分析报告。
(二)加强技术示范推广,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理顺辣椒产业管理和服务体系,制定出台辣椒地方行业标准。 鼓励企业开展辣椒加工技术装备研发,提高辣椒全产业链机械化、智能化程度。 建设花椒产业综合体,探索创新利益联动机制。 建立了辣椒自然灾害风险评估机构,将辣椒病虫害监测控制纳入省森林病虫害防治工程。 支持相应资金鼓励辣椒标准园建设,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提高辣椒流通连锁服务能力。 围绕辣椒全产业链设立研究课题,鼓励企业与科研机构合作和技术突破。
(三)扩大产品深度研发,打造花椒区域品牌。 支持科研经费,开展花椒所含物质研究,拓展花椒产品在生物医药、保健市场、日化原料、生物农药、饲料等领域。 建立创新平台,加强国内外科技合作与交流,加快专业技术人才培养。 鼓励辣椒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自主研发或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开发以辣椒为主要原料的新特产品,形成产业集群。 明确当地辣椒产业发展思路,开展辣椒适宜性评价,不以辣椒面积和产量发展为唯一目标。 建立辣椒质量监测机构,对产地辣椒生产、加工、流通单位进行信用评级。 筹集更多资金举办花椒展销会、博览会等营销活动,扩大地方花椒影响力,打造区域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