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新农资讯

插花大师,曾经是模具工人的他成为中国插花大师

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插花大师这个问题,曾经是模具工人的他成为中国插花大师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中国宁波网讯(记者周燕波)“这段时间每天都在为一些企事业单位举行的女职工插花培训课、讲座忙碌,明天还要赴象山举办讲座。”中国插花花艺大师郑全超、“艺花道”插花流派创始人郑全超今天告诉记者,自从3月8日以来,他的日程每天排得满满的。

2、当记者坐下来与这位插花艺术大师细谈时,他却坦然相告:“我虽然与花结缘27年,但一开始与花打交道,纯粹是为了谋生。”接着,他介绍了自己从模具工人到花店打工者,再一步步成为中国插花大师的传奇经历。

3、毕业打工自主创业

4、今年45岁的郑全超是鄞州人。1991年,在职业高中读机械专业的他毕业后,到集士港镇一家五金配件厂当模具工人。干了一年,他因与厂里一位主管意见不合就辞职了。辞职后,他本想从事服装生意,因为得不到母亲的支持,只好暂时到城隍庙附近一家花店打工。当时的他怎么也想不到自己与花的缘分会因此而起,更想不到的是他在店里认识的一位名叫林艺的女孩,后来会成为与他志同道合的妻子。

5、郑全超回忆道,花店打工很辛苦。早上7点就得上班,那时他住在西郊望春的姐姐家,每天天蒙蒙亮就得起床,骑车四五十分钟才能从住处赶到店里,一直要忙到晚上10点打烊才下班。仅仅过了19天,他决定不干了,倒不是因为吃不起苦,而是他嗅到了花店蕴藏的巨大商机——他想自己开一家花店。

6、开店需要资金,对于刚走上社会的郑全超来说手头自然缺钱。他向一个姐姐求助,姐姐帮他筹到了五千元。他又向几位同学、朋友借了一些,好不容易凑足1万元,然后在望春路上开起了他人生中的第一家花店。

7、然而,创业并非那么容易,因为店面当时所处地段相对偏僻,人流量少,经营相当辛苦。他至今还记得那年他接到的一单大生意:凤凰购物中心需要开业庆典的花蓝。为了不担误第二天上午的庆典活动,他在前一天晚上硬是咬着牙踩着三轮车,一趟一趟地把鲜花从望春运到位于江东的凤凰购物中心。“那一个晚上来来回回一连跑了七八趟,累得腰都快断了,但想到能赚一笔不小的钱,心里还是蛮开心的。”郑全超回忆这段经历时说。

8、后来他又陆续在解放北路、鼓楼等闹市地段开过数家花店。然而,那时候宁波开始了新一轮大规模的城市改造,他的花店经常陷入刚有点起色又遭遇拆迁的困境。就这样,他开一家,关一家,再开一家……直到开第四家花店时,他才慢慢摸熟了生意门道。他开始到广东、福建、云南等地直接去进货,不但做零售,还做起了批发,生意渐渐红火起来。

9、郑全超与他的大型插花作品《秋山叠韵》

10、1995年,因为地处市中心的一家花店又面临着拆迁,郑全超为了拓展生意,花20万元盘下了镇海一家规模较大的花店。两年后,他的花店员工增加到28人,并在城隍庙商场里又开了一家分店。这期间他还在镇海骆驼开了个花木场,开始涉足盆景设计、销售。由于业务越来越忙,这时候已成为他女朋友的林艺也辞掉工作,前来帮他打理生意。

11、上世纪90年代后期,随着人们物质生活的进一步提高,社会上对鲜花的需求量越来越大,顾客的要求也越来越多元化。出于市场竞争的压力,郑全超在卖花的同时,也不得不学习、钻研各种插花技术,以赢得顾客的满意。期间,他和林艺开始涉足宁波园林、劳动部门组织的一些插花技能比赛、交流活动。

12、1999年,那家开在镇海的花店也面临着拆迁。从90年代初期的十几家花店,到后来全城遍地开“花”。这时候的郑全超意识到宁波花卉行业的竞争已接近白热化的程度。因此,在关掉这家花店之后,他开始谋划该如何转型的问题。

13、因为这么大一家店不开了,人就空闲了许多,于是在2000年到2005年这段时期,他把精力转移到了插花艺术上。郑全超除了翻阅、钻研大量中外有关插花理论及实践的书籍以外,还带着林艺赴上海、深圳、广州等地参加各类插花比赛、展览、交流等活动,不断吸取各地插花界同行的经验。

14、那几年里,他们的插花技艺飞速提高,而且捧回了不少奖项。郑全超几乎拿遍了从省到全国乃至国际的各类荣誉大奖:首届中国国际插花博览会一等奖、浙江-静冈中日插花交流展一等奖、首届中国长三角花木国际博览会金奖……渐渐地,他在中国插花界声名鹊起。

15、赴日交流引发反思

16、不过,真正触动他坚定地踏上传承、发扬传统插花艺术道路,缘于2004年他应邀去日本静冈参加中日插花艺术交流时发生的一个小插曲。那天,当中日插花师交流时,日本教授拿出一个“七宝”(用来插花固定的工具),问中国插花师:“这个工具你们中国有没有在使用?知道叫什么吗?”几位中国插花师面面相觑,一时不知如何作答,气氛有点尴尬。郑全超一看这是像两枚铜钱一样的金属片拼接而成的固定工具,心想:日本的插花不就是从中国流传过去的吗?这固定工具既然是中国铜钱形状的,极有可能是从中国传到日本的。于是他沉着回答:“这东西中国也有,只是我们现在不常用了,用的比较多的是‘剑山’(一种插花固定用工具)。”日本教授听了点点头,大家这才松了一口气。交流活动结束后,大家激动地拍着郑全超的肩膀说:“你回答得真好,否则我们在别人面前丢脸死了。”

17、从日本回来之后,郑全超陷入沉思:“日本的插花明明是从中国流传过去的,为什么我们现在跟人家的差距这么大?”他发现,那次中国访问交流团里的20多名插花师几乎全是三四十岁的青壮年男性,且基本上都是像他一样从开花店谋生开始的,而跟他们交流的日本插花师基本上都是中老年女性,而且没有一个是靠花店谋生的。

18、“日本的花道与茶道一样,普及非常广,有90%左右的女性会插花,她们学插花就像中国女人学烧菜一样平常,”郑全超说,“人家的插花,那才是真正地为艺术而艺术,而我们还停留在技能谋生这个初级阶段。”他从中看到了传统插花艺术在国内留下的传承断层,同时也看到了振兴传统插花艺术的希望及其巨大的发展空间。他感觉自己找到了事业发展的方向。

19、2005年,经过一段时间的沉寂后,郑全超夫妇俩在彩虹南路上又开出了一家花店,店名叫“艺超”,取自他和妻子林艺的名字。这家店开好后,他决定不再单纯以卖花作为唯一目标,而是朝着让它成为插花艺术学习、培训基地雏形的方向运营。他们依托店里的客源,不定期地开设一些插花知识或技能的培训、交流活动。

20、2013年,经过多年精心筹备,他创办了宁波首家花艺培训学校——艺超花艺培训学校。学校开办之后,郑全超很快意识到国内插花教材、书籍的短板。这些教材有的太陈旧,理念、技法落伍,有的太学究气,理论与实践脱节,“说得很好听,但不好学、不实用。”为此,他决定自己动手编写一套“接地气”的教材,把自己多年来对插花艺术的探索及鲜活的实践经验融合进去。

21、郑全超认为,国内插花一直裹足不前的原因,除了教育理念及教材的落伍之外,中国花插及容器的单调、刻板也成了束缚插花发展的瓶颈。“一花二容(器)三几架”,他认为插花创作除了作为作品主体的花材外,另外所需的容器(花器)、摆放花器的几架甚至配件等也很要紧,它们须与各种花材的色彩、形状、特性、意象等有机统一、相得益彰,才能完整呈现作品的艺术内涵及价值。为此,这几年他又花气力设计、开发出上百种形态、富有江南水乡意韵的插花器皿及配件,有陶、瓷、木、竹、塑料等材质。花插、容器的创新极大地丰富了插花的表现形式,使得他的作品更具独特的风格与品味。

22、开创流派走上普及弘扬之路

23、2017年,郑全超被授予“中国插花花艺大师”荣誉称号。然而,他并不满足,有一个问题一直萦绕在他脑海中:书法、绘画、雕刻等门类的艺术家可以让自己的作品永远留在世上,供后人观赏、学习、借鉴,并代代相承,而插花大师的作品再好、再美,也无法长久留存下来。“对我们插花师来说,能留下来可以供后人传承的只能是插花的手法、理念、流派等。”郑全超说。

24、他介绍,日本有上千种插花流派,而中国插花流派不但数量稀少,且大多不成气候。他希望开辟出一条插花艺术的传承、发展之路——独创一种插花流派。

25、日本插花主要讲究“形在先,意在后”,中国传统插花强调“意在先,形在后”。郑全超对比、研究中日插花理论、实践及历史、现状之后认为,日本插花虽然外形美观、精致,但在“意境”营造上似乎欠缺了一点,而中国插花由于过分强调作品“意境”,又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插花师的技艺发展,导致插花作品在外形审美上的欠缺。

26、郑全超与林艺要在总结前人理论、经验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发展。他们给自己创立的流派起名为“艺花道”。“艺花道”含义是“插花艺术之道”,其中的“艺”字双关,既取自他爱妻林艺之名,又有“学艺、传艺”的意思。

27、他介绍,“艺花道”的艺术理念为“意在手先,形意并重”。也就是说,在动手前先要构思插花作品的主题、意境,动手创作时,要追求造型上的清、雅、灵、秀,以此来表达人和自然千丝万缕、千变万化的关系,力求达到形神兼备、天人合一的境界。为此,他们不断学习、借鉴中国古典诗词、书法、绘画、音乐等传统艺术,把它们所蕴含的典雅、空灵、幽深等意境融入到作品的一花一枝一叶中去。

28、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经过几年发展,作为“艺花道”的传承、推广基地,“艺超”花艺培训学校如今成了中国插花花艺协会授权的全国23家“插花讲师培训基地”之一。“艺超”在基础性的普及、推广的同时,又拓展了插花讲师、骨干的专业培训。几年下来,他们共培养出近百名骨干学员及十几名来自全国各地的专业插花讲师。

29、2016年至2018年,一套凝结着他们夫妇心血的插花教材陆续出版,全套书共分四册,以春、夏、秋、冬四季为主题,目前已问世的有《艺花道·春》《艺花道·夏》《艺花道·秋》三本,今年即将推出最后一本《艺花道·冬》。中国插花花艺协会原会长王莲英先生欣然为本套书籍作序。

30、两年前,艺超学校还加盟宁波市“一人一艺”全民艺术普及社会联盟机构,成为传统插花全民艺术普及的实践基地。除了传授、培训、讲课以外,最近几年里,以他们夫妇为首的“艺花道”团队还积极走出去,通过举办公益展览、讲座等方式去推广、宣传“艺花道”,弘扬中国传统插花艺术,让更多市民了解并喜欢上插花艺术。

31、郑全超与妻子林艺在117艺术中心现场演示插花技艺

32、2017年、2018年,他们举办的两场与书法、古琴艺术相融合的插花艺术展取得了很好的社会反响。尤其是去年10月在117艺术中心举行的“一人一艺”秋风词——艺花道插花艺术作品展更是光彩夺目,一时轰动甬城。展览规模之大创宁波之最,郑全超伉俪及弟子、学员精心创作的近百件展览作品千姿百态,各具神韵。每件插花作品题目对应一首古琴曲名,如《高山流水》《梅花三弄》《长相思》《胡笳十八拍》等,作品的构思灵感来自这些古琴名曲所蕴含的深远意境,完美地呈现了花道与古琴艺术水乳交融的艺术魅力。

33、然而,有谁知道,为了展现、传播、发扬插花这门“美”的艺术,郑全超与妻子率领的“艺花道”团队这些年不知付出了多少心血。策划、布展、宣传、开幕、交流、撤展……公益展览不赚一分钱,相反他们还要投入大量的精力、财力。有人觉得他们这样辛苦不值得,郑全超却说:“这是我认准的有意义的事,故再苦再累也要坚持下去。”他透露,他们计划每年举办8至10场的公益插花主题展。

34、郑全超为插花爱好者讲解插花知识

35、“创立流派并不是靠闭门造车可以实现的,我们今后还想把‘艺花道’展览搬到上海、广州、北京等全国一线大城市中去,待时机成熟后还要去香港、台北甚至到国外大城市去展览、交流,让更多的人了解‘艺花道’,感受和体验中国传统插花艺术的魅力。”郑全超说。

36、这是郑全超的愿望和目标。天道酬勤,事在人为。我们相信随着中国传统插花艺术的复兴、繁荣,郑全超与妻子开创的“艺花道”将来有一天也会枝繁叶茂、香飘四海……

关于插花大师的内容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本站涵盖的内容、图片、视频等数据,部分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通知我们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们将及时予以删除!谢谢大家的理解与支持!

Copyright ©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