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新农资讯

忘忧花折法?又到折菜时节

这篇文章给大家聊聊关于忘忧花折法,以及又到折菜时节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哦。

1、星期六回老家,下午5点时分,透过车子前挡风玻璃,防汛路两边金灿灿的黄花菜迎面而来,村里的媳妇姑娘们点缀其间,俨然一幅醉人的油画。

2、“折菜”,是老家人对采收黄花菜农事的称呼。

3、老家沙苑一带盛产黄花菜,因其外形像数字“1”,与红枣、花生、西瓜一起,被形象地称作沙苑“1008”特产。黄花菜的生长采收周期,一般在30-45天左右。所谓的“折菜”,就是每天在开花之前把黄花菜从生长的茵杆上摘折下来,完成采收。

4、黄花菜,俗称“金针菜”,学名称作萱草。古时候的文人墨客,还给它取了两个富有亲情的浪漫名字——“忘忧草”和“母亲草”。

5、东晋张华《博物志》载叙:“萱草,食之令人好快乐,忘忧思,故曰忘忧草。”关于“忘忧草”,最早出现在《诗经·卫风·伯兮》中:“焉得谖草,言树之背。愿言思伯,使我心痗”。此处的“谖草”,即是后来的“萱草”。诗的大意是:在哪里能找到忘忧草呢?他就在堂屋的北面,我心里牵挂着远行的丈夫,欲忘忧而不能,以致于忧思成病。即借屋子后面的黄花菜,来描写妻子怀念边关从军久而未归丈夫的心情。

6、现代人都知道,康乃馨代表着不朽的母爱,代表“母亲我爱你”,据说在其未被广泛认知之前,萱草曾经是古人用来寄托对母亲思念与真挚情感的“信物”。《诗经疏》曰:“北堂幽暗,可以种萱。”“北堂”代表“母亲”之意,种“萱草”是因为母亲。古时侯游子远行时,都会在母亲居住的房屋旁边种植萱草,希望母亲看到萱草就像看到自己一样,忘记思念游子的烦恼,母亲看着泥土里一天天长高的萱草,就像看见了成长中的儿子,便会少了一份担忧,故称“母亲草”。

7、小说《封神榜》中,也写了一个与“萱草”有关的故事:“武吉因误杀人,被官府收押,画地为牢。姜子牙得知后,感念武吉孝心,以柳木代替其坐“画牢”,并赐其萱草,让其回家与母亲见面、话别。后又收他为徒,授其武艺。后来武吉为周王朝立下汗马功劳。”

8、文化意义的“萱草”,不只是在传说和神话中,在很多古代文人墨客的诗赋作中都能找到。

9、东晋陶渊明的《饮酒诗》有“泛此忘忧物,远我遗世情”名句。南朝时期梁国的诗人徐逸,惊艳于乱草丛中萱草的不俗而成《萱草花赋》:“徒步寻芳草,忘忧自结丛。黄英开养性,绿叶正依笼。色湛仙人露,香传少女风。还依北堂下,曹植动文雄。”心动于其黄色的花朵怡养性情,绿色的径叶葳蕤葱茏,花色远超仙人露,少女般的馨香,曹植般的品格。

10、唐代有四位诗人写过萱草,孟郊写的是思念之情:“慈母倚堂门,不见萱草花。”韦应物感知到了萱草芳香宜人:“本是忘忧物,今夕重生忧。丛疏露始滴,芳余蝶尚留。”李咸用心中的萱草满含优雅:“只应怜雅态,未必解忘忧。”陈子昂对秋天的《萱草》情有独钟:“昔时幽径里。荣耀杂春丛。今来玉墀上。销歇畏秋风。细叶犹含绿。鲜花未吐红。忘忧谁见赏。空此北堂中。”

11、宋代苏东坡眼里的《萱草》孤傲不羁、挺拔秀美:“萱草虽微花,孤秀能自拔。亭亭乱叶中,一一芳心插。”他的弟弟苏辙将《萱草》的形象描写得胜似美女:“萱草朝始开,呀然黄鹄嘴。仰吸日出光,口中烂如绮。纤纤吐须鬣,内冉随风哆。朝阳未上轩,粲粲幽闲女。美女生山谷,不解歌与舞。君看野草花,可以解忧悴。”

12、元代王冕借萱草为母亲祝寿:“今朝风日好,堂前萱草花。持杯为母寿,所喜无喧哗。”明代高启雨后的萱草窈窕迷人:“幽花独殿众芳红,临砌亭亭发几丛。乱叶离披经宿雨,纤茎窈窕擢薰风。”

13、最富于温情和感染力的,还是唐代诗人白居易与刘禹锡互以萱草为诗相赠,留下的文坛佳话——白居易与刘禹锡同年出生,同享诗名,同朝为官,互相倾慕。刘禹锡赠白居易诗中有“唯君比萱草,相见可忘忧。”白居易得诗后回赠“杜康能散闷,萱草解忘忧。借问萱逢杜,何如白见刘。老衰胜少夭,闲乐笑忙愁。试问同年内,何人得白头。”刘禹锡把白居易看作能忘记不愉快的“忘忧草”,白居易把刘禹锡比作胜于杜康与萱草的知己。

14、文人墨客多“寄草木以命词”,他们看到的萱草,多是盛开的萱草:看外形“兰芳糅其影”,即有兰花的影子,闻之“玩丛葩之争芬”,无花可比,花的颜色“或开红而散紫”、“投金质于炎辰”,丽而不艳,雅而不质,花的形状“其叶四垂,其附六出”,花的馨香没有可与之媲美的,“笑杜蘅与揭车,何众汇之能匹。”我记忆中盛开的黄花菜,既没有玫瑰花的艳丽,也没有牡丹花的雍容,叶片细长,花形为喇叭筒状,向外舒张,花的颜色为橘黄色,中间有金黄的花蕊,花蕊的顶端有一抹红色,外柔内刚,端庄典雅,亲切和蔼,赏心悦目。

15、黄花菜是萱草科的植物之一。萱草,有纯观赏类的花,也有可食用、可入药的经济类农作物。老家农人手里的萱草,没有一点点的浪漫,只是实实在在的农作物,是花蕾开放之前的黄花菜,对于他们来说,开过花的萱草就是废物,没有任何的利用价值。

16、老家农人的“折菜”,采收的是可食用的农作物黄花菜,并不包含那些纯观赏的萱草。

17、黄花菜在我国已有2000多年的栽培史,产地南北都有。南部地区以湖南、湖北、贵州、四川为主,北部地区在陕西、山西、河南、内蒙、甘肃、新疆都有种植。黄花菜的生长地域不同,品种不同,生长的周期长短不同,花蕾开放时间也有差别,所以每天采收的时间也不相同。比如山西大同一带的黄花菜,上午10点以后开花,一般天麻麻亮到10点就要采收完成;湖南、湖北、四川一带的黄花菜,下午3点以后开花,大多要在11时到下午3点左右摘折完;老家沙苑地区的黄花菜,一般晚上花蕾开放,多在下午4点以后到太阳落山前“折菜”。当然气候也会影响到黄花菜花蕾开放的时间,晴朗的天气花开的时间晚一些,可以稍微迟些采收;阴雨的天气水分充盈,黄花菜的花蕾生长较快,花蕾开放的时间会提早,所以采收的时间会提前。

18、“折菜”的时限性较强,必须在黄花菜花蕾未开时采摘完毕,再经过笼蒸、凉晒或烘干等过程,制作成干鲜适度的“干菜”,便于长期保存。“折菜”过早,黄花菜没有完全长成,外形短,质量轻,成色差,制作的干菜颜色发黑。“折菜”太晚,花蕾开放,干菜的品相不好看,甚至不适宜做干菜。最为特别的是,黄花菜从茵杆上采摘下来后,仍在继续生长,大的花蕾会逐步开放,花蕾开放过多,干菜的品格质量会下降。所以老家人都知道,“折菜”的时间迟不得、早不得,要在黄花菜花蕾丰满,含苞未放,花蕾中间色泽金黄,两端颜色青绿、顶端紫色退去的时侯采摘为好。

19、端午过后,正是黄花菜采摘的时节。农田里的黄花菜,宛如一根一根的金条从葱茏的金针叶和茵杆间探出了脑袋。沙苑地区“折菜”的时间,一般在下午饭后。老家农村一般是两顿饭,晌午饭在早上九点左右,下午饭在下午四点钟左右。记忆中小的时候,吃完午饭,母亲就准备好兜菜的“袱子”(方形的白色土布,类似于包裹东西的包袱),担上竹笼,或者用架子车推着竹笼、竹筐,去往黄花菜地“折菜”。我那时喜欢跟着母亲去黄花菜地去,母亲挑担去“折菜”的时候,我就屁颠屁颠的跟在母亲身子后边,母亲推架子去“折菜”时,我就坐在车厢里。乡村道路的两边,要么是绿汪汪的花生苗,要么是高过我头顶的玉米田,间或有两三片正在生长着的黄豆、绿豆地,知了就在路边的杨树上欢快地鸣唱,花大姐在眼前快乐地飞舞,远处的黄花菜地金黄夺目。我喜欢午后老家的乡村小道,一派田园风光。至今,我还时常想起随母亲去往黄花菜地“折菜”的美好时光。

20、黄花菜地就在村子北面引黄水渠的跟前,那是一片足有二、三十亩相连的黄花菜地,仿佛铺在大地上的黄色锦缎,阳光透过枣树倾斜而下,那金黄的黄花菜地便有了层次:天空湛蓝湛蓝的,挂着棉花般的云朵,洁净清亮;树上的青枣泛着清亮的光,煞是喜人;黄花菜笼在阳光里,金灿灿的黄花在葱郁的茎叶上方摇曳生姿,欲发显得熠熠生辉。

21、“折菜”,是个巧活,需要一定的心思和技巧。只有那些心灵手巧的媳妇或未出嫁的女子,才能称作“折菜”高手。黄花菜的采收,至今没有机器,其根本是黄花菜的一枝多骨苞,往往一根黄花菜成熟了,还有许多的小苞苞儿正在酝酿中、萌生中。采用机器采摘,容易损害小苞的生长,对第二天,甚至后续的黄花菜产出都会产生不可估量的损失。“折菜”的时候,拇指、食指和中指灵巧配合,讲究轻巧精心,快捏轻折,要避免碰伤花茎和小花,以带花蒂,不带尾梗,茎梗和花蕾交接处断离为好。一般是从边缘向中心,从高处向低处,不能折了边上的碰了中间的,也不可折了上面的伤了下面的。最为重要的是,绝对不能对正在成长中的第二天的嫩芽子有任何的损伤。

22、最浪漫的”折菜”是清凉的午后,凉风习习,鸣蝉高唱,茎叶葱茏,黄花馨香。高手“折菜”的时候,你根夲看不清“折菜”的动作,只看到“折菜”人的手在金黄的花间上下飞舞,左右腾挪,手指似蜓蜻点水,似蝶舞花丛,更象是在弹奏钢琴,音乐就在你的意念中焕化升腾,或舒缓悠扬,或万马奔腾,或玉盘落珠,或玉泉溅落……“折菜”人的身影,似武侠小说中轻功非凡的武林高手快速前移,身前是夺目的黄花,身后是绿色的径叶。盛放黄花菜的“袱子”转瞬间鼓胀饱满,黄花菜一次次倒入竹笼、竹筐,架子车上的竹笼、竹筐已堆成了山,“折菜”人的脸上满是幸福的汗水和收获的喜悦。

23、“折菜”,也是个辛苦活,需要忍受夏天的闷热、暴雨的侵袭。

24、密不透风的午后,黄花菜地里热气蒸腾。“折菜”的人腰间缠着厚厚的“袱子”绑带,胸前是“袱子”和黄花菜,周身没有一丝丝的风,闷热蒸腾,蒸腾闷热,进到黄花菜地里十来分钟,周身已是挥汗如雨。更要命的是蚊虫、蚱蜢趁机袭击,不大一会儿,裸露的腿上、胳膊上就鼓会起几个大包,疼痛、瘙痒接踵而来。不得不赶紧停下手来,放下刚刚因为闷热挽起的裤腿、衣袖,遮挡蚊虫、蚱蜢的叮咬。叮咬没挡住,长裤长袖却捂得人满身起了痱子,奇痒无比,汗水蒸发不了,在衣服里面越积越多,有的人甚至中暑晕倒在黄花菜地里。

25、遇到午后雷阵雨,大雨如同瓢泼,狂风将对门家十多年树龄的榆树拦腰刮断,引黄渠堰上碗口粗的杨树也被连根拔起。农人就焦急地在自家的厦子房檐下徘徊,眼巴巴的望着院里的“白雨”,内心不时发出祈祷的心声,希望老天爷睁睁眼,赶紧把雨停了,要不今天的黄花菜就要烂到地里了。也许是诚心感动了上天,暴雨渐渐地小了下来,来不及多想,一手提了竹笼,一手拿了“袱子”,一路狂奔到黄花菜地里。男女老少齐上阵,争分夺秒地抢着“折菜”,顾不得金针叶子上的雨水浸湿了裤子汗衫,顾不得鞋窝里灌满了雨水,眼里只有黄花菜的影子,心里只想着下一波雨晚来些。“白雨三阵子”。正在想的时候,第二波白雨伴随着雷雨闪电不期而至,越来越大。雨水浇湿了头发,浇透了衣裤。盛放黄花菜的“袱子”里也有了雨水,“袱子”越来越重。鞋窝里已全是雨水,抬脚动步如有千钧,越来越艰难。“狠心”(心急,心重之意)的人,全然不顾这些,虽然雨水早已迷糊了眼睛,却没有丝毫要停下来的意思,靠着感觉和意念,双手在金针杆上腾挪翻飞,脚步在泥泞地里艰难移动,金灿灿、水灵灵的黄花菜一颗一颗的落在“袱子”里。此刻的“折菜’人,早已进入一种天地悠悠我独在的境界,忘记了雨,忘记了风,忘记了打雷,忘记了闪电,忘记了一切,只有地里的黄花菜,只有心里的黄花菜,只有手里的黄花菜。悲剧就在一瞬间发生,一股闪电从天而降,穿透黄花菜地里的枣树,劈在了他的身上,周身被烧得焦糊。一个鲜活的生命,就这样陨落在透着光灿灿水珠的黄花菜地里。

26、“三阵白雨见彩虹”。抬头远望,晚霞如彤,太阳已落下了树稍,暮归的老牛发出“哞哞”的叫声,引黄渠边的青蛙也开始了“咕,咕咕”的叫声。

27、如今,大荔黄花菜已成为地理标志产品,在沙苑地区的10多个乡镇广泛种植,成为当地农村人的支柱型经济作物。“折菜”,是老家种植黄花菜农人的一种农事,也是老家种植黄花菜人的一种具有仪式感的心灵寄托,更是像我这样在外游子对老家的一种记忆与惦念。

END,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

本站涵盖的内容、图片、视频等数据,部分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通知我们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们将及时予以删除!谢谢大家的理解与支持!

Copyright ©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