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新农资讯

叶斑病 四种草莓叶斑病的辨别及防治方法

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叶斑病这个问题,四种草莓叶斑病的辨别及防治方法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草莓苗长斑令不少种植户头痛!可能会有人讲草莓苗长个斑除了丑一点也没什么影响吧?其实不然,首先病叶不能正常进行光合作用,草莓苗营养吸收受阻,影响生长是第一个方面;第二个方面是不及时处理,病叶很快传染到其他植株,造成更大面积的损失!

蛇眼病是真菌性病害,主要发生在老叶上,叶柄、嫩茎也可能受到危害。

叶片上病斑一开始是暗紫色小斑点,随后会扩大到圆形病斑,病斑边缘紫红色,中心灰白色到灰褐色,略有细轮纹。

病斑发生多的时候会融合成大型斑,碰到湿度大的天气,还会出现白色霉层。发病重时,叶片布满病斑,整片都会枯死。

病菌发病适宜温度是18~22°,低于7°和高于23°发病少。湿度大的时候很容易发病,尤其光照不足、天气阴湿发病重。

2、细菌性叶斑病

细菌性病害,又叫细菌性角斑病。

主要危害叶片,匍匐茎也会发生。一开始侵染的时候在叶片下表面出现水浸状红褐色不规则病斑,病斑扩大时受叶脉限制呈现角型叶斑。

病斑照光呈透明状,但是以反射光看的时候呈现深绿色。病斑扩大以后融合成一片,渐变淡红褐色慢慢干枯。

湿度大时叶背可以看到菌脓溢出,干燥条件下成一薄膜,病斑常常在叶尖或者叶缘,叶片发病后皱缩破碎。

发病适温25~30°,高温多雨、连作、地势低洼、灌水过量、排水不良、人为伤口或者虫伤多容易发病重。

3、褐色轮斑病

又叫褐斑病、轮纹病、轮斑病,主要危害叶片、叶柄、匍匐茎,果期果实也会受害。

一开始出现红褐色小点,逐渐扩大成为圆形或者椭圆形斑块,中央是褐色圆斑,圆斑外面是紫褐色,最外缘是紫红色。

后期病斑上形成褐色小点,多成不规则轮状排列,后期可导致叶组织大面积枯死,病斑干燥时易破碎。

叶柄、匍匐茎发病后容易产生黑褐色稍凹陷的病斑,病部组织变脆易折断。

25~30°高温多湿季节病害发生严重,漫灌也会加重病害。

真菌性病害,偏低温高湿,春秋低温发生比较多,现在所以这里简单介绍一下。

先在老叶上生成紫褐色小斑,逐渐扩大成为褐色不规则病斑,周围常呈暗绿色或黄绿色晕圈。在幼叶上病斑常从叶顶部开始,沿中央主叶脉向叶基呈“V”字或者“U”字形发展。

这个病的特点是一般一个叶片只有1个大斑,严重时从叶顶部申达叶柄,最后整片叶子全部枯死。

春天阴湿天气有利于病害发生传播。

怎么防叶斑?其实除了打药部分有区别,其余防治措施都是一样的。

1、氮肥要适量

用了氮肥会促进大量的嫩叶生长,幼嫩的部位表皮比较薄,抵抗力弱所以很容易感病。

所以莓莓建议如果已经感染了叶斑病,这时候适当控制氮肥施用会比较好。

2、田间控湿超级重要

所有叶斑病的发病原因都和湿度大有很大原因,控制湿度是防病的重要措施。

(2)选用排灌方便的田块,开好排水沟,降低地下水位,达到雨停无积水;雨后及时排水,清理沟系,防止湿气滞留,降低田间湿度。

3、打药防控关键点:

很多细菌都是通过雨水或者空气进行传播,所以建议雨前雨后都要打药。

虫害造成的叶片虫眼,摘叶等农事操作造成的伤口,都可能成为病菌侵入的伤口。所以及时防治虫害,尽量减少人为伤口,摘完叶片及时往伤口上喷杀菌药,防治叶斑病传播蔓延。

这里要细分为细菌性和真菌性病害来对待。

对于细菌性病害(细菌性叶斑病),可以用1%新植霉素可湿性粉剂3000~5000倍液,或2%春雷霉素水剂400~500倍液,或2%武夷霉素150~200倍喷雾。隔7~10天喷一次,连续防治3~4次。

对于真菌性病害(蛇眼病、褐色轮斑病等等),可以用代森锰锌、甲基硫菌灵、25%嘧菌酯(阿密西达)、异菌脲等等,打药交替使用效果更好哟。

在莓莓说的打药基础上,我还会再打一遍大蒜素,硫酸铜按说明配制浓度,这两种药都单打。打透药量小点多对水,我用着防治病害效果好!

4、农事操作要注意

看到发病的、老叶、枯叶要马上摘除,集中烧毁,一个作用是减少发病源头,另外一个作用是增加株行间通风透光性,防止植株栽培过密。

5、增强苗子抵抗力

适当的磷钾肥和钙肥可以让叶片变厚,增强对叶斑的抵抗力,根和苗养好了就很不容易感病了。

叶斑一般不会大面积爆发,最需要在意的还是炭疽这类容易大面积死棵的病害。大家不要太担心。

以上就是惠农网小编整理的关于四种草莓叶斑病的辨别及防治,希望对您有所帮助。上述药剂仅供大家参考。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本站涵盖的内容、图片、视频等数据,部分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通知我们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们将及时予以删除!谢谢大家的理解与支持!

Copyright ©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