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铁们,大家好,相信还有很多朋友对于冬季有什么花开和最美的冬天的相关问题不太懂,没关系,今天就由我来为大家分享分享冬季有什么花开以及最美的冬天的问题,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1、大雪是冬天的第三个节气,在每年阳历12月7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255°时开始。从农历上讲,大雪一般是在农历十一月前后。
2、所谓“大雪”,从字面上也很好理解:继“小雪”节气之后,天气更加寒冷,雪也越来越大、越积越多。《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上说:“大雪,十一月节。大者,盛也。至此而雪盛矣。”
3、我们在“小雪”时讲过“岁寒三友”之松;而在“大雪”时节,我们来讲“岁寒三友”之竹。
4、钱镜塘旧藏五代徐熙《雪竹图轴》上海博物馆藏
5、断竹续竹,飞土逐宍
6、竹有很多种类,在世界上的分布也很广。同时,中国是竹的主要分布区域:据统计,中国竹子的种类,占到全球种类的一半;中国竹林的面积,则占全球的三分之一。竹子,与中国人有着悠久、独特而紧密联系的。
7、竹是一种美丽而实用的植物。人类是“功利”的,美丽和实用兼而有之的事物,最容易获得青睐。竹子修长、青翠、茂盛,它的美丽自不待言。
8、至于实用,竹子的用途实在是太广。我们可以从许多带有“竹”字头的汉字中感知到:器具上,有篮子、筐子、筛子、笼子以及竹床、竹椅、竹席、竹杖等;乐器上,有笛、箫、竽、笙等,甚至“管弦”的“管”字也是竹字头,因为竹天生管状而中空,最适于吹奏;而古代的弓箭、长矛等武器,也都以竹子为主材。此外,还有“舌尖上的竹子”,中国人可以用竹笋做出成百上千道美味的菜肴。
9、若论中国人利用竹器历史之悠久,我们可以看看收录在《乐府诗集》里的上古民歌:
10、这得是三皇五帝时代的歌谣了吧?人之所以能成为“人”,关键是会制造工具。而从这首民谣里,我们找到了远古人类制造工具的印迹:把竹子砍断,再接续起来,制成标枪、弓箭、弹弓,配合手中的石块、土块,用来追逐、击打飞禽走兽,从而获得食物。“宍”,就是“肉”,这里指各类动物。你看,歌者没有说“断木,续木”,而是偏偏提到了“竹”,竹在中国人生活中的地位,可见一斑。
11、以上这些,都与竹的生物特性有很大关联。关于竹,《辞海》里是这么写的:
12、竹,禾本科。多年生,有木质化长或短的地下茎。秆木质化,有明显的节,节间中空。主秆上的叶与普通叶有显著区别,通称箨(tuò),箨叶缩小而无明显的主脉;普通叶片具短柄,且与竹鞘相连处成一关节,容易从叶鞘脱落。不常开花。中国约有300种,主要分布于长江流域及华南、西南等地。常见的有毛竹、刚竹、慈竹、箬竹、淡竹等。用途极广,秆可供建筑用,又可作造纸原料,或编制用具;幼芽既竹笋,为鲜美的蔬菜。有的种类可为庭院观赏植物,如紫竹。
13、从竹子的“名词解释”中,我们可以发现不少关键词:
14、——“禾本科”,“木质化”。原来,竹子不是树木,而是“禾”。从本质上说,它和水稻、小麦是同一大类的,你可以说它是一种“大草”。但是,它又是多年生的,所以可以长得那么挺拔高大。
15、——“有明显的节,节间中空”。竹的这个特征很关键,有助于它在生存竞争中获得先机。在从笋子成竹的过程中,竹的生长速度一度极快,甚至一天会“窜”高两米。这是因为,此时每一节竹子都在“拔节”,就像动车组的每一节车厢都是动力源。中空,又可以令它更加高效地长粗、长高。
16、——“不常开花”。竹子一般一辈子、几十年才开一次花,开花之后大概率就要死掉。而且,这种死亡不是一棵竹子,往往是整片的竹林。从另一个角度看,一整片竹林,很可能就是一棵竹子。原因在这里:我们看到的竹竿,是它的地上茎;竹子的地下茎才是关键,它们在地下“横行”,形成一个互联网络,有着很多节点,正是在这些节点上长出笋子、竹子。在本质上,一片竹林就像一颗大树分出的“枝杈”,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很多植物一生中也只开一次花,开完结籽,结束生命。从这个角度看,竹子开花看似奇特,其实也属正常。
17、不过,竹子开花、连片死亡,会连累到与竹共生的生物,例如国宝大熊猫。上世纪八十年代有段时间,四川卧龙、九寨沟一带的竹子开花,就出现大熊猫饿死的现象。当时有一首歌是这么唱的:“竹子开花啰喂,咪咪躺在妈妈的怀里数星星。星星呀星星真美丽,明天的早餐在哪里……”生态是个圈、是个链,哪一环出了问题,都要引起连锁反应。
18、明代书画家徐渭书画作品雪竹图视觉中国资料图
19、瞻彼淇奥,绿竹猗猗
20、当我们说一种草木与中国人的缘分源远流长,我们总会想到《诗经》。能够在《诗经》中出现的草木,都是久经考验的老朋友。竹子,也是其中一种。
21、周朝时期,黄河之滨有一个卫国,大体在今天的河南省北部。国中有一条叫做淇水的河流,注入卫河,再注入黄河。淇水,是卫国人的母亲河,在《诗经·卫风》中,这条河水反复地出现;而伴随它出现的,往往是绿竹:
22、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23、有匪君子,充耳琇莹,会弁如星。
24、有匪君子,如金如锡,如圭如璧。
25、这首诗一共有三段,每一段都以淇水和绿竹起兴,“瞻彼淇奥,绿竹猗猗”,“瞻彼淇奥,绿竹青青”,“瞻彼淇奥,绿竹如箦”,你看那缓缓流淌的淇水两岸呀,有着茂密青翠的竹林!这小竹林边呀,有一位美貌又高雅的君子;这位君子的德行,就像经过切磋、琢磨的美玉呀;我想念这位君子呀,真是让人难以忘怀……
26、我们再看《卫风》中的另一首诗:
27、这首诗的题目就是《竹竿》,真是开门见山。“籊籊竹竿,以钓于淇”,“籊籊”,又细又长的的意思。用细长的竹竿,做成钓鱼竿,在缓缓流淌的淇水中钓鱼。
28、钓鱼,是一种静于外而动于内的活动,钓鱼人仿佛静止的雕塑,内心的活动却可以很丰富、很跳脱。“岂不尔思?远莫致之”,钓着钓着,突然想你了,但是路途遥远,我看不到你……
29、“淇水滺滺,桧楫松舟。驾言出游,以写我忧。”在这里,“岁寒三友”之松柏与竹子,毫无违和地聚到了一起。钓鱼的人儿浮想联翩:可不可以跟着心爱的人儿,划着松柏制成的“柏舟”,荡漾在滺滺的淇水之上?
30、读了这几首诗,我们还可以提出一个问题:几千年前的黄河流域,是否比现在更加湿润温暖?因为在今天,竹子“主要分布于长江流域及华南、西南等地”;而在当时,位于黄河流域的卫国可以生长大片的竹林,竹子还广泛地进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卫国地处今河南一带,而根据有关考证,河南的简称“豫”,就是一个人拿着矛猎取大象的意思。由此类推,制作矛的最佳工具,应该也是竹子吧?
31、四川宜宾白雪与翠竹视觉中国资料图
32、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33、竹是“岁寒三友”。最能考验竹的,是冬天,是大雪;而最美的冬天,也应当有绿竹,有白雪。对于这个话题,白居易有发言权。
34、不用裁为鸣凤管,不须截作钓鱼竿。
35、千花百草凋零后,留向纷纷雪里看。
36、李次云是白居易的好友。他的庭院里,最引人注目的,就是窗边的那一簇绿竹,丛丛掩映,赏心悦目。要我说,这笔挺修长的竹子,不必用来制作笛箫,也不必截来制作鱼竿,就让它们自由自在地生长吧!
37、待到万木萧条的冬季,纷纷扬扬的大雪从天而降,就像无数洁白晶莹的小精灵,覆盖在万物之上,大地从此白茫茫一片。天地是一片雪国,但是,请看,这一簇簇的竹叶,依然勾勒出绿色的边缘;一个个突出的竹节,镶上了洁白的佩环。
38、还有更加美妙的一层境界:在寒冷的冬夜,你突然被冻醒,迷糊之中,你裹紧了被子,把头缩到被窝里,依然感到丝丝寒意。静谧的夜,耳畔传来悉簌的声响,若有若无;双眼虽然紧闭,却感觉到天光的明暗变化。沉沉睡意中,你没有多加理会,又昏昏地睡去。待到黎明时分醒来,你忍着寒意,批衣起身,推开窗,打开门——一个银装素裹的世界欢迎你!
39、雪还在静默地下。庭院的雪地上,留着小鸟的足印,就像一片片竹叶。窗边的绿竹,堆砌了太多的雪花,一阵微风,成团的雪簌簌地坠地。几枝细嫩的竹竿,竟已被雪压弯、折断。因为竹纤维特有的韧性,它们即便低下了头,依然保留着优美的弧形。细细嗅来,折断的竹子,散发出特有的清香。细细回想,半夜听到的声响,是雪落的声音,是折竹的声音;半夜的天光变化,那是白雪的白。
40、这梦一般的场景,白居易是这样记录的:
41、竹子轻易不会被压弯折断。能够压折竹枝的雪,一定是大雪,乃至是暴雪、雪灾。白居易在诗歌中,还曾记录了这样一场罕见的大雪:
42、唐元和八年,这一年的十二月,下了一场连续多日、非同寻常的大雪。瑞雪往前一步,就成了雪灾,白居易的心中充满了忧虑。“竹柏皆冻死,况彼无衣民”,竹柏无言,死生在天。但是,连“岁寒三友”中的竹子、松柏都挺不住,缺衣少食的父老乡亲们怎么可能扛得住?
43、当时,白居易已经退休回到老家的村子里居住,条件很一般,过着“草堂深掩门”的日子。身边的乡亲们,日子过得更艰难。“回观村闾间,十室八九贫”,他们家里哪有什么像样的冬衣和棉被,不过是在火塘里烧着四处捡来的柴火、牛粪,抄着手,哆哆嗦嗦熬过漫漫冬夜。
44、老白反观自己还有丝绵被子盖,被窝里还有一点儿热乎气儿;平时不用下地劳动,也不用担心庄稼的收成。“念彼深可愧,自问是何人”,跟乡亲们比,内心诚惶诚恐,自问何德何能,就能衣食无忧地过日子?
45、我们曾在“芒种诗话”中讲过白居易的《观刈麦》,当他看着老百姓汗流浃背割麦子、妇人家捡麦穗过日子,也是“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总能想到百姓,总是知冷知热,总在反躬自问,这是一个有情怀的诗人。惟愿诗人笔下的绿竹,是冬日大雪中的最美风景;惟愿瑞雪兆丰年,不要暴虐成灾,不要为难这猗猗绿竹和黎民百姓。
文章到此结束,如果本次分享的冬季有什么花开和最美的冬天的问题解决了您的问题,那么我们由衷的感到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