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给大家聊聊关于乌桕寓意和象征,以及史海拾贝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哦。
2022年5月3日晚六时许,散步途中遇昔日的同事司马家富先生。凑巧,经过往日我俩共同的工作地旭光初中(今白茆中心学校的本部)。此时的学校南大门不知何故仍敞开着,仿佛是在欢迎昔日的两位主人。司马先生说是进去看一看,于是信步迈入他还不时地“指点江山”,时不时地小声言语道:这里曾是什么建筑,哪里曾是谁家居住。最后他来到他曾经住处门前的那棵重阳树前,感叹道:“老屋不剩一间,唯留此树一棵”。
让我们兴奋的是重阳乌桕不仅郁郁葱葱,枝繁叶茂,而且四周还进行了装点与保护。时虽已幕色凝重,然而挂于树杆之上的标识牌及其上面文字依稀可辨。
别名:秋枫、红桐、酸台树、血树、重阳乌桕。
习性:落叶乔木,树皮黑褐色,纵裂。3出复叶互生,小叶卵圆形,呈细钝锯齿形。花单性,雌雄异株,总状花序下垂。果实为红褐色,浆果圆形,种子为黑色。每年4~5月开花,果实成熟期在10~11月。重阳树是一种生长快、材质好的树种,树形美观,翠叶丛密,果色红艳,是优良的风景树。其根系发达,抗风力强,主要分布于我国秦岭、淮河流域以南地区和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在湿润、肥沃的土壤中生长迅速,对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具有较强的抗性。重阳木属名贵树种,多生长在温带地区,在平原地带十分少见。
经过我的一番折腾步行丈量及目测粗估,树冠正投影面积逾百平;高度越过教学楼的第五层;树围最粗处一个成年人双手都难以将其抱拢。
同行者虽甚欢于此树犹存,但他却又表现出了一丝丝的不满足。我十分期待他能道出其中的缘由,他看了看我期盼的眼神,于是向我道出了他与这棵树之间的一段往事。
司马先生说他一九八一年夏从无为师范毕业,分配到了家乡白茆安排在五号村小。虽说是村小,可他却有完整的初中班建制。年方二十的他精力旺盛,爱好文学,钟情于古诗文,又善于动脑筋,教学技艺不落俗套,因此很受学生喜爱。刚教书一年,就被组织上调到了江坝乡初中即当时的无为县旭光初中,作为人才来培养。工作之余,他就好奇于他门前的这棵很多人都叫不上名字,也不知何时所种的大树。
喜欢刨根问底的他便请教学校内年长者,时任学校教导主任的王绪经老前辈。
据老主任介绍,此树于学校创办同期所种。
1927年,无为县第一个共产党组织——中共无为特支成立。特支成立后,指定支委委员商恩甫利用他是胡竺冰外甥的特殊身份到其舅父家,以教书的身份作掩护先在白茆洲一带发动农民、培养积极分子、发展党员、建立党的组织。商恩甫在白茆洲的各种活动都得到了夏子旭的积极支持,俩人结成了莫逆之交。
1928年春,夏子旭经商恩甫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中共无为特支在农村首批发展的党员之一。入党后,他昼夜奔忙,向农民宣讲革命道理,揭露反动统治阶级的罪行,讲清农民只有团结起来斗争,才能求得生存。在商恩甫、倪合台、张昌忠、夏子旭等人的共同努力下,当时白茆洲一带的农民运动开展得极有声势。1928年,这所学校和无为的中共党组织几乎同时诞生。初建的无为党组织为了掩护党的活动,在胡家瓦屋开办识字班,分小学生班和大学生班,大学生班全为党的地下工作者。
夏子旭(1909~1931),又名夏学考,江坝乡人。胡珀光,又名胡师旺(1907——1929),江坝乡人。
张昌忠(1910~1931),字经之,曾用名倪自平、倪紫萍、倪赤民。忠台乡人。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无为县委书记、安徽省委巡视员、宣城县委书记、巢县县委书记等职。1928年,在无为东乡这个识字班中任教员,以此作掩护,并组织农民协会。次年发动农会会员开展禁粮外运斗争,迫使奸商服从农会禁粮外运条例。1930年底,领导并参与六洲暴动的组织工作。次年任中共无为县委委员,中国工农红军皖南第三游击纵队军政委员会委员、游击纵队副大队长。1931年8月20日在真武殿被叛徒杀害,同时被害的有邓逸渔、倪合台。
解放后,无为县人民政府将张昌忠、倪合台家乡命名为“忠台乡”。
这一大批共产党人就是以这个识字班先生的身份作掩护进行党的活动,组织起无为最早的农民协会。不久之后学校扩大为小学,便将校址迁入后来为无为县旭光初中所在地,起初的校名为套北乡夹北小学,以胡竺冰的外甥共产党人商恩甫为代表的诸多仁人志士和附近乡邻的百姓为学校的建设出钱出力,流血流汗,挑土、夯基。在高高的墩基上兴建了南北走向两排民国时的青砖黛瓦木制平房共计十八间,其中西边一排十二间,东边一排六间。
此树就在这个时候种植。至于何人亲力亲为,已无法考证。
后来学校几度易名。1942年,我抗日根据地皖江行署为纪念夏子旭、胡珀光二烈士,将校名改为"旭光小学",由行署副主任、书法家张恺帆题写校名。
1945年秋,新四军七师北撤后,校舍被国民党乡公所占用,学校停办。1948年在我地下党支持下群众要求学校恢复上课。校名被国民党改为"三民小学"。地下党依靠群众进行了巧妙智慧的斗争,将一块牌子书写两个校名,正面仍是"旭光小学",背面是"三民小学"。国民党下乡"扫荡"时挂背面,"扫荡"结束后再挂正面,直到大军南下。1976年春季升格为"无为县旭光初中",恺老再次题写了"旭光初级中学"校名,另择地建了"无为县旭光小学",现址已为村部。这所由爱国爱乡人士及众多共产党人在地下状态下创办,历经磨难成长壮大起来的学校,从其前身1928年算起至今已有95年历史,"旭光"命名也有81年历史。这在无为可能是唯一一所有着这样悠久革命历史和传奇经历的学校了。
四五十年前大部分农家的土墙瓦顶房屋
如此算来此棵重阳乌桕树已近百年历史了。
前辈张恺帆(1908-1991.10.29)与这所学校也有着很深的情缘。党组织为了策划六洲暴动,将时年二十岁的他从汤沟谭桥小学调到新创夹北小学,即后来的旭光小学和旭光初级中学。这棵重阳乌桕树虽没有恺帆所种的说法,但高墩子上的两棵石榴树为他所种却有此说道。
上个世纪末,一棵生长于老无师毕业分配至旭光初中的王克宏、黄达治夫妇门前,另一棵则扎根在同为老无师毕业的前辈王绪英和颜惠群老校长家门庭外三米处。
同样,刚满二十的我从无师分配于无为县洪巷初中后调来此处,曾见证过石榴树的春华秋实。四十年前,对这一切虽懵懂无知。那时改革开放刚刚开始,百姓的居住条件和日常生活还十分的困难。
作为年轻时的恺老热爱生活,关注百姓苦疾,种下两棵石榴寄托他对未来的美好向往也实属正常。在我国传统文化意识当中石榴代表一种吉祥、吉利的意思。
通常人们将它送给结婚的新人,寓意多子多福;再者,石榴花的颜色也十分鲜艳,寓意着红红火火,象征着人们的生活和事业蒸蒸日上。
尤如恺老1934年春在上海龙华国民党监狱所写的未名诗“龙华千古仰高风,壮士身亡志未终。墙外桃花墙里血,一般鲜艳一般红”那般。
近百年来,在这所学校教书或毕业的师生中,涌现出众多革命者。
据无为县志记载:抗日战争期间,无为县境内四县之一的临江办事处管辖的县境东南地区,教育事业有了较大的发展,兴办了一批小学。其中,影响较大的有汤家沟谭桥小学、陡沟小学、旭光小学和砀山小学。其中旭光小学,即今日之旭光初中现白茆中心校本部赫然在目。其中张恺帆、张昌忠、胡珀光、夏子旭等一批革命者则是这所学校最早的工作者,不少的白茆革命家就毕业于这所学校。
革命者不计其数,如吴大培、周复正、胡仁达、李白玉、方针、刘伟、范伯诚、范修锜、王亚龙……
当年,冒新洲后新地(今旭光村)的范修兆(1926-2000.3.25),又名范伯诚就从这所学校毕业并于1943年走上了抗日的道路,1944年成了新四军七师曾希圣的纪要员。之后,南征北战,五十年后的1992年3月8日才返回故土,其间3月10日,他来到了昔日就读过的学校并在当年旭光初中高墩子四合院圆形花坛石榴树旁留下了一张珍贵的影像。
前排右一为岳父兄长范修兆,又名范伯诚
“旭光”既是后人对烈士精神的永远缅怀和永志,更是对未来的生活一种美好的期盼,愿生活和事业如旭日东升,光照大地。又如前人所植的重阳乌桕一般,郁郁葱葱,枝繁叶茂,生机一片,也似石榴花儿开。
黑沙洲的前世与今生那年那月奋进的黑沙洲学子因水而生倚水而兴的白茆洲土地革命时期的“六洲暴动”白茆洲上好人多人杰地灵白茆洲伯父范伯诚的革命生涯生态白茆,绿色之洲一一一美丽乡村套北人间天堂黑沙洲天然的三间窝棚房
文章分享结束,乌桕寓意和象征和史海拾贝的答案你都知道了吗?欢迎再次光临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