蝼蛄,亦称地蝼、蝼蝈、害虫、天蝼、瘖蝼、行泽、杜狗,是直翅目蝼蛄科昆虫的总称。
体狭长。头小,前胸背板发达。前翅革质,脉密;后翅膜质,臀脉具多数分支联合成一根复合脉,相当于小盾片。静止时,后翅卷曲于前翅下,尾须较短,足粗壮。
若虫:通称“跟头虫”。形状与成虫相似,翅不发达,短小至全缺。头部比成虫狭小。腹部7、8节间关节可自由活动;第8腹节的腹面有1个尾须。
雄虫体长31~35毫米,翅长20~22毫米;雌虫体长39~45毫米,翅长25~29毫米。头漆黑色,头两侧突出呈尖形,头顶中央有一纵沟,颜面中央有一纵沟,自头顶直通腹部。前胸背板较发达,中央有1对棒状突起,突的前端向前弯曲,后端向后弯曲。两突起相距较远,中间凹陷。雄虫在该处有一横凹沟,与其前面的横形隆起相接。雌虫前胸背板正中央有一个棒状突起,隆基之前也有横凹沟。前翅灰褐色至暗褐色,足褐色至灰褐色。
在我国北方地区分布广泛。若虫在土中生活3年以上,共蜕皮5次;成虫羽化后土中生活1~3年。若虫和成虫咬食植物根部,使根部受伤、发黑、腐烂,根部上面的地上部位生长缓慢、植株矮小、茎节细小、发黄、易倒伏、死亡快。
在东北地区一年发生1代,华北地区2~3代,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每年发生2~3代。以成虫或若虫在土壤中越冬。次年春季气温回升时,成虫开始活动。4~5月间产卵于表土下。在气温适宜条件下孵化出若虫,若虫发育历期3~5年才能变为成虫。成虫有趋光性。白天潜伏于土壤中,夜间出土活动。有趋湿性,喜欢潮湿的环境;有群集性,常群集在一起取食或活动;有自相残杀性,若虫之间互相残杀。
养蝼蛄:一种独特的生活体验
在许多人的眼中,蝼蛄可能只是一种害虫,但在另一些人眼中,它们也可能成为一种有趣的宠物。是的,你没有听错,蝼蛄也可以成为一种宠物!如果你对这种生活在土壤中的小生物感到好奇,或者想要尝试一种与众不同的宠物,那么养蝼蛄可能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蝼蛄。蝼蛄是一种生活在土壤中的昆虫,它们有强壮的颚和腿,可以帮助它们在土壤中挖洞。它们主要以植物的根系为食,因此在花园或农田中可能会造成一些破坏。在宠物环境中,蝼蛄可以被训练和照顾,成为一种有趣的宠物。
如何养蝼蛄呢?下面是一些基本的步骤和建议:
1. 准备一个合适的容器。可以选择一个玻璃罐子或塑料盒子,确保容器有一个盖子,以防止蝼蛄逃跑。
2. 为蝼蛄提供合适的食物。蝼蛄是杂食性动物,它们可以吃一些水果、蔬菜和昆虫。可以到宠物店或网上购买一些专门为蝼蛄准备的食物。
3. 为蝼蛄提供合适的生活环境。可以在容器底部铺上一层湿土,然后放置一些小石头或木块,让蝼蛄可以挖洞。同时,保持容器的湿度,但不要让水积聚在底部。
4. 每天喂食蝼蛄并清理它们的住所。确保容器底部没有食物残渣和排泄物,保持清洁和卫生。
5. 观察蝼蛄的行为和生活习性。了解它们的生命周期、行为和习性,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照顾它们。
养蝼蛄可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如果你对这种昆虫感到好奇并愿意投入时间和精力来照顾它们,那么养蝼蛄可能是一种有趣的体验。同时,通过养蝼蛄,你也可以学习到一些关于昆虫的知识,增加你的知识储备。
在养蝼蛄的过程中,你可能会遇到一些挑战和问题。例如,蝼蛄可能会死亡或生病,或者它们的住所可能变得不干净或不适合居住。但是,通过耐心和细心地照顾蝼蛄,你可以解决这些问题并让它们生活得更加健康和快乐。
养蝼蛄是一种独特的体验,可以让我们了解这种生活在土壤中的小生物并增加我们的知识储备。如果你对这种昆虫感到好奇并愿意投入时间和精力来照顾它们,那么养蝼蛄可能是一个不错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