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新农资讯

2020年我省水稻玉米大豆重大病虫害总体偏重发生

1. 正在发生的趋势

预计2020年我省水稻、玉米、大豆等重大病虫害发生概率较大。 其中,水稻病虫害普遍发生较重,稻瘟病、黑穗病易感品种发生较严重,纹枯病发生较严重,稻飞虱、二化螟发生中至重度,稻纵卷叶螟、稻蓟马发生中度; 玉米病虫害总体发生情况中等,其中草地贪夜蛾较严重,部分地区为害集中。 大豆病虫害普遍发生,其中大豆蛴螬、心丝虫、根腐病发生中等。 预计2020年全省水稻、玉米、大豆重大病虫害发生面积分别为7400万亩、3710万亩、710万亩。

二、目标任务

防治目标:通过有效防治,最大限度减少水稻、玉米、大豆重大病虫害造成的危害,推进重大病虫害绿色防治和统一防治。 其中,水稻、玉米、大豆病虫害绿色防治技术覆盖率达到43%以上,专业统一防治覆盖率达到45%以上,整体防治防治效果达到85%以上,病虫害损失率控制在5%以内。 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1%以上。

防治任务:2020年,全省水稻、玉米、大豆病虫害防治面积分别约为1.2亿亩、2800万亩、1000万亩。

三、指导思想

要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牢固树立“科学植保、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理念,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农业。 突出草地贪夜蛾、水稻迁飞性害虫等重大病虫害,早研究预警、早规划部署、早调度实施,做好病虫害监测防治,减农药增效益,推进绿色防治科学防治、全程防控、统一防治,为全年农业优质丰产提供坚实支撑。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要充分发挥农作物主要病虫害防治指挥部的统一领导和协调指挥作用,强化植保公共服务职能,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全力做好植保防治工作疾病和害虫。 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和技术部门要切实承担起应有的责任和义务,加强组织领导,细化各项重大病虫害防治措施,确保措施落实到位。 区域性重大病虫害发生时,当地指挥机构重点防治; 跨地区重大病虫害发生严重时,省指挥部统筹部署防治工作,各地组织实施。

(二)加强监测预警。 要切实完善病虫害监测预警体系,加强病虫害预报技术创新和人员培训,升级监测设备。 加强重大病虫害监测预警,开展规范病虫害调查,及时报告病虫害信息。 坚持集体协商制度,及时准确发布趋势预报,大力推广病虫害发生趋势可视化预报。 探索智慧植保新技术,推广病虫害监测预警智能化、自动化。 完善病虫害监测预警网络平台。

(三)加强宣传引导。 要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纸、期刊、网络等形式,广泛宣传和普及重要时期农作物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 通过群短信、QQ群等措施,以及召开现场防控会议、结合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等措施,提高信息到位率。 在病虫害防治关键时期,组织农业技术人员进村入户,深入田间地头,现场指导农民科学防治,切实提高病虫害防治质量和效益。病虫害防治。

(四)强化绿色防控。 各地要加快推广农业生态调控、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等绿色病虫害防治技术,努力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不断提高绿色病虫害防治水平和控制技术。 要建立病虫害绿色防治示范区和应用区,开展成虫诱捕或诱杀、生物防治、植物免疫诱导剂、农药减量助剂、高效低效杀虫剂等实验示范和技术。风险农药和高效施药机械。 推进工作,整合区域绿色病虫害防治技术模式。 大力支持专业病虫害防治服务组织,推动专业统一防治与绿色防治技术有机融合,确保病虫害绿色防治成效和农产品质量安全。

(五)争取政策和资金支持。 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是农业防灾减灾的重要组成部分。 各地要充分发挥中央农业生产救灾补助资金的撬动作用,整合相关项目资金,集中财力、物力,保障农作物重大病虫害监测和防治。 有条不紊地展开。

(六)加强农药市场监管。 切实加强农业投入品市场监督管理,开展夏秋农作物农药专项整治,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农药,净化农业投入品市场,提高农作物病害防治效果病虫害防治,保障农民利益。

五、主要防治技术

(一)水稻病虫害

一、防治策略

坚持“苗期防治、分蘖期防治、穗期保护”的水稻病虫害防治总原则,以稻田生态系统和健康水稻为重点,以抗(耐)病虫害品种为基础和生态调控,优先采用农艺措施、昆虫信息素、生物防治等非化学防治措施,增强稻田生态系统病虫害自然防治能力,减少病虫害发生基数。 使用高效环保农药进行应急防控,控制危害。 推广绿色防控专业服务,推动水稻重大病虫害可持续治理,保障水稻生产绿色高质量发展。

2、主要推广技术

推进种子处理和苗期病虫害防治,实施符合穗期病虫害防治标准的综合防治技术。

(一)基础防治技术。 因地制宜选择抗(耐)品种; 采取科学的肥水管理、耕灌灭蛹、及时旱田、清田等农艺措施。 科学开展生态防治:保留田埂田边功能性杂草,种植芝麻、大豆、波斯菊等花卉植物,种植寄生蜂、蜘蛛、黑肩绿蝽等天敌,诱捕作为种植在路边沟渠和拖拉机道路旁的香根草。

(二)绿色防控技术。 种子处理、农药移栽、物理屏障育苗、性信息素诱捕及交配干扰、赤眼蜂放养、稻鸭共育、孕穗后期至盛期保护防治等绿色防治技术抽穗阶段全面采用。

(三)综合防治技术。

从播种到苗期:用化学药品浸泡种子或种子。 可以使用血氧计、异噻菌酯、氰胺酯、乙酰唑啉等防治恶苗、苗腐病、苗​​瘟等病害。 拌种时可采用噻虫嗪、吡虫啉等专用种衣剂,防治稻蓟马、灰飞虱为害。 苗期选择性防治白飞虱、蛀虫等,并用好嫁接农药。

破口前:重点防治纹枯病、穗瘟病、稻黑穗病、稻飞虱、稻纵卷叶螟、螟虫等病虫害。 根据水稻品种特点、主要病虫害类型、发生程度、发生时期,因地制宜确定主要治理对象,合理配比农药,做到“一级”、“二级”并重。达到“一喷多防”的效果。

抽穗期:根据病虫害发生情况,以稻飞虱、黑穗病、穗瘟病等为主要防治对象,同时防治穗腐病等其他病虫害。

三、具体技术措施

(一)稻飞虱、稻纵卷叶螟为“两迁”害虫

①肥水科学管理。 实施测土配方施肥、勤浅水灌、适时适度烤田,优化稻田生态环境,促进水稻健壮生长,提高水稻抗逆能力。

②保护和利用天敌。 提倡7月上旬前单季稻田尽量少使用化学农药,营造有利于稻田天敌繁殖的生态环境,促进病虫害有效防治种群的建立,发挥防治作用。防治害虫的天然天敌。 赤眼蜂人工释放示范。 推广稻田养鸭、稻鱼混养等综合种养技术,提高水稻生产综合效益。

③做好诱捕、防虫工作。 推广稻纵卷叶螟性诱技术。

④狠抓化学防治。 防治指标:分蘖至孕穗期稻飞虱数量1000只,抽穗期百只1500只。分蘖期100簇稻纵卷叶螟有叶尖150个,分蘖期100簇稻飞虱有60个。启动。 生物防治药剂:防治稻纵卷叶螟可选用短稳定芽孢杆菌、苏云金芽孢杆菌、金龟子绿僵菌CQMa421、甘蓝核型多角体病毒、白僵菌。 防治稻飞虱,从卵孵化开始到幼虫盛期应使用金龟子绿僵菌CQMa421和白僵菌。 化学防治药剂:用氯虫苯甲酰胺、四氯虫苯甲酰胺、茚虫威、阿维茚虫威、甲维茚虫威防治稻纵卷叶螟,用烯啶虫胺、磺胺腈、吡蚜酮、呋虫胺、磺酰胺、噻虫嗪、苦参碱防治稻飞虱。

(2)水稻二化螟

①翻耕、灌溉,消灭蛹。 越冬代蛀虫化蛹高峰期,冬季闲置田地应翻耕并深水灌溉一周以上; 第一代螟虫化蛹前,应降低田间水位,化蛹高峰期,田间适度深水灌溉一周左右,以减少虫源基数。

②促进中耕,避免蛀虫。 单季晚粳稻区水稻播期调整至6月10日左右,减少初代二化螟为害。

③物理、化学诱导、释放天敌。 推广三化螟有性诱捕技术,释放三化螟赤眼蜂,控制寄生危害。

④科学开展化学防治。 防治指标:分蘖期死鞘丛、死鞘株率8-10%。 穗期应在卵孵化高峰期施药。 第一代螟虫主要发生在早稻田、单季稻秧田和冬闲田早、中稻田。 第二代主要种植单季稻田。 适宜的防治时期是在卵孵化高峰期。 再次感染区域将在7-10天后重新治疗。 第三代以双季晚稻为主。 ,晚熟单季稻。 巨螟:与防治螟虫同时进行防治。 生物防治剂:可使用苏云金芽孢杆菌(Bt.)、金龟子绿僵菌CQMa421等。 化学防治剂:可使用氯虫苯甲酰胺、甲氧虫酰肼、阿维氯苯甲酰、氰虫苯甲酰胺、多杀菌素等。

(3)稻瘟病

①选用抗逆优质品种。 建议种植抗稻瘟病的优质品种。 水稻连续种植4-5年后应及时更换品种。

②做好种子处理。 水稻播种前用肟和异硫胺拌种。

③加强肥水管理。

④及时开展化学防治。 防治苗瘟、叶瘟,对中心病株立即采摘处理或当病叶率达到3-5%时施药1-2次; 为预防穗瘟,感病品种应在破穗前3-5天严格处理。 抽穗期喷雾预防和治疗。 生物制剂:可以使用春雷霉素、多抗霉素、枯草芽孢杆菌、蜡样芽孢杆菌等。 化学制剂:可用三环唑、三环素·戊唑醇、戊唑醇·嘧菌酯、稻草胺、嘧菌酯、三环唑·戊唑醇等。

(4)水稻黑穗病

①选用抗病品种。

②及时开展化学防治。 水稻破壳前7-10天(10%稻的旗叶枕与最后两个叶枕齐平时)施药。 根据天气情况,在休息期间再次治疗。 生物制剂:可选用井冈仙人掌、井冈霉素A(24%及以上高含量制剂)等。 化学制剂:丝菌素·戊唑醇、苄·嘧菌酯、氟环唑、咪唑·氟环唑、戊唑醇·嘧菌酯、苄·敌稗等。

(5)水稻纹枯病

①加强肥水管理

②及时开展化学防治。 防治指标:水稻拔节至孕穗期病害聚集率达10%。 生物制剂可包括井冈仙人掌、井冈霉素A(24%及以上高含量制剂)等。化学制剂包括硫呋酰胺、三唑酯·戊唑醇、苄酯·嘧菌酯、氟环唑、咪唑·氟环唑、六唑·嘧菌酯、噻呋·戊唑醇、将药液均匀喷洒在稻株中下部,病害严重的田块7-10天后再次处理。

(6)条叶枯病、黑条矮缩病、南方黑条矮缩病

2020年我省水稻玉米大豆重大病虫害总体偏重发生

①减少病毒传播媒介的初始数量。 在牛飞虱多发地区,早春应清除田边、田间、沟渠杂草,并在“一喷三防”中兼顾牛飞虱防治麦田措施。 小麦成熟收获期,稻田一般采用灰飞虱进行处理。

②条叶枯病严重的地区,随着“粳稻”地区向“籼稻”地区扩展,播期应适当推迟。 在病害较严重的稻区,应减少粳稻、糯米,扩大籼稻,或推广抗病性较好的水稻品种。 重灾区单季晚稻直播播期应推迟至6月10日左右,避开第一代成年玻色飞虱迁徙传播高峰。

③狠抓稻田防治。 在做好拌种或药剂浸种的基础上,建议重灾区使用防虫网或无纺布育苗。

四、注意事项

(1)性信息素诱杀二化螟、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等应大面积施用。 不同害虫的性信息素诱饵不能放在同一个诱捕器中。

(2)生物农药应提前适量施用,确保药效。

(3)在稻虾、稻鱼、稻蟹等养殖区以及桑蚕养殖区及其邻近地区,应谨慎选择农药,避免对养殖者造成中毒; 水稻花期应谨慎使用新烟碱类农药(吡虫啉、啶虫脒、噻虫嗪等),减少对授粉昆虫的影响; 开放、抽穗期慎用三唑类杀菌剂,以免产生药害。

(4)促进不同作用机制药剂的合理轮换和混合,避免同一药剂在一个季节多次单一使用。 建议使用高含量的单剂,避免使用低含量的复合剂。 禁用含有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慎用有机磷农药。

(五)严格执行农药使用操作规程,遵守农药安全间隔期,确保大米质量安全。

(二)玉米病虫害

一、防治策略

坚持因地制宜、因地施策的原则,以绿色防控技术为支撑,大力推进专业统一防控与绿色防控相结合。 以农业防治为基础,优先选用抗病、抗虫玉米品种,采用种子处理、苗期病虫害防治、天敌保护利用、病虫害中后期防治技术实现玉米主要病虫害可持续治理,保障玉米生产安全。

二、主要技术

栽培害虫避害与防治技术、性诱、光诱等诱捕技术、生物防治技术、高效植保施药技术(如自走式高杆农作物喷杆喷雾机、植保无人机等) )。

三、具体技术措施

(一)防治对象

播种期:土传、种传病害、粗缩病、地下害虫等。

苗期:粗缩病、二代粘虫、灰飞虱、蓟马、玉米螟、草地贪夜蛾、棉铃虫、甜菜夜蛾、甜菜夜蛾、地老虎等。

中后期:草地贪夜蛾、玉米螟、棉铃虫、桃螟、蚜虫、弯孢叶斑病、纹枯病、小斑病、褐斑病、南方锈病等。

(二)防控措施

①地下害虫和苗期害虫,如蓟马、蚜虫、灰飞虱、甜菜夜蛾、臂虫、棉铃虫等:可使用含有噻虫嗪、吡虫啉、氯虫苯甲酰胺、氰虫酰胺、氰虫酰胺等农药。 种衣是用含有羟基等成分的种衣剂进行的。

②玉米螟等钻蛀性害虫主要进行:玉米心叶期末(大喇叭期)花叶率、叶成率达到5%-10%时采摘处理; 当花叶率达到10%以上时进行一般处理; 如果花叶株率超过20%,或100株玉米中卵数超过30个,则需进行两次防治。 越冬成虫羽化期间,用杀虫灯结合性引诱剂诱杀; 在成虫产卵初期释放赤眼蜂杀死卵; 心叶期末期,可喷洒苏云金芽孢杆菌、白僵菌等生物农药,或使用四氯虫害。 喷洒氯虫苯甲酰胺、氯虫苯甲酰胺、甲维盐等杀虫剂,或用辛硫磷与细沙混合防治。

灰飞虱:夏玉米出苗至三叶期后,可用吡蚜酮用水喷洒田间、田边、田间、沟边的玉米苗及杂草。

④甜菜夜蛾:对冬季闲田进行深翻,播前剔除或清除残茬,除去玉米播种沟上的覆盖物; 可选用含有克百威、氰虫酰胺等化学成分的种衣剂;采用喷雾、毒饵诱杀或撒毒土等方法,并使用氯虫苯甲酰胺、甲维盐等来防治幼虫。

⑤蚜虫:常年发生蚜虫的地区,可用噻虫嗪种衣剂包衣。 当出现斑点时,及时采摘并处理。 当蚜株率达到30%-40%,以及出现“油株”(蜜露)时,应进行一般田间处理。 选择对蚜虫高效且对天敌危害较小的农药。 您可以使用噻虫嗪、吡虫啉和吡蚜酮等农药。

⑥粘虫:成虫期,密集连续使用杀虫灯,从傍晚到次日清晨开灯。 应及时清除田边杂草,并在幼虫3岁前施药。 可以使用诸如苯甲酸美巴菌素、氯虫苯甲酰胺和β-氯氟氰菊酯等化学品。

⑦草地贪夜蛾:详见《2020年草地贪夜蛾防治技术方案》。

⑧针对玉米褐斑病、小斑病、曲叶斑病等叶部病害:选择抗病品种,合理密植,科学施肥。 玉米心叶期末喷苯醚甲环唑、戊菌唑、唑菌胺酯、毛孢菌素·戊唑醇、丙环素·嘧菌酯等杀菌剂,7~10天后田间重新出现。 玉米8~10叶期再次喷施农药防治褐斑病病区。

⑨南方锈病:可用粉锈宁、丙环唑、戊唑醇、己唑醇、嘧啶核苷类抗生素用水喷洒防治。 根据病情发展情况喷1-2次,每次间隔7天左右。 喷施时,可在溶液中添加油菜素内酯、磷酸二氢钾或其他叶面肥。

(三)注意事项

根据玉米中后期病虫害发生情况,可将农药、杀菌剂和叶面肥一起喷施,实现一喷多防。 推广使用自走式高杆农作物喷杆喷雾机、植保无人机等新型高效植保机械,提高玉米病虫害中后期防治能力。

(3) 大豆

一、防治策略

以健身栽培为基础,统筹应用农业、物理、化学等防治措施,加强预报,抓住适宜时期,科学用药。

二、主要技术

生物制剂害虫防治技术和光诱技术。

三、主要防控措施

(一)播种期

防治对象:根腐病、病毒病、地下害虫等。

防治措施:使用种衣剂进行种子包衣。 杀菌剂成分包括苯醚甲环唑、咯菌腈、甲霜灵等复配制剂,生物制剂采用神子霉素,杀虫剂成分包括吡虫啉或噻虫嗪。

(2)苗期和分枝期

防治对象:棉铃虫、甜菜夜蛾、甜菜夜蛾、蚜虫、粉虱、地下害虫、病毒病等。

防治措施:对粘虫等害虫使用氯虫苯甲酰胺、甲维盐、氟氟隆等喷雾剂; 对蚜虫、粉虱喷洒抗蚜威、吡虫啉、噻虫嗪、全氟等农药,同时喷洒低聚氟。 糖链蛋白等预防病毒性疾病; 大面积大豆田病虫害防治,结合田间安装太阳能杀虫灯,诱杀金龟子、蝼蛄、棉铃虫、斜纹夜蛾、甜菜夜蛾等害虫成虫。

(3)花结荚期

防治对象:大豆紫癜、大豆心丝虫、臭虫等。

防治措施:大豆花后及阴雨天气,及时喷洒苄酯、嘧菌酯等防治大豆紫斑病。 大豆心丝虫成虫开始大量繁殖后7-10天,可用毒死蜱和氯氟氰菊酯进行防治。 防治臭虫,在大豆植株现蕾、开花和初结荚期,使用噻嗪酮、吡虫啉、氰戊菊酯、氯虫苯甲酰胺等,每隔7~10天喷一次,连续轮换农药,喷2~3次。次。 它还可以控制其他臭虫害虫。

(四)粮鼓时期

防治对象:大豆茎腐病、大豆细菌性斑病、豆荚螟、大豆架桥虫等。

防治措施:用苯醚甲环唑、嘧菌酯、唑菌胺酯等复配药剂防治大豆茎腐病。 使用碱式硫酸铜或氯氧化铜防治细菌性斑点病。 荚螟产卵高峰后5-7天,可用氯虫苯甲酰胺、氰戊菊酯防治,也可防治大豆过桥虫。

本站涵盖的内容、图片、视频等数据,部分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通知我们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们将及时予以删除!谢谢大家的理解与支持!

Copyright ©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