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菜甜菜是一种世界性顽固害虫,主要危害甘蓝、花椰菜、卷心菜、萝卜、生菜、芹菜、茄子、青椒等蔬菜作物,其中以耐热花椰菜为害最为严重。 本文详细介绍了花椰菜甜菜夜蛾的特点、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供大家参考。
1、形态特征
(1)成虫体长一般8~10毫米,灰褐色,翼展19~25毫米。 前翅有黄棕色肾形和环形条纹,轮廓黑色。 外缘由一排黑色小三角形斑点组成。 前翅的颜色随季节变化。 变化,后翅白色略带粉红色闪光,头部和胸部有黑色斑点。
(2)椭圆形和球形,白色,簇生于叶面或叶背,卵数8~15个,排列1~3层。 卵块表面布满白色绒毛,不能直接看到卵。
(3)幼虫体色变化较大,有绿色、深绿色、黄棕色、深棕色等,3龄前为绿色。 瓣线下有黄白色纵带。 有时纵向带呈现粉红色,末端直接到达腹部。 达不到臀部和足部,瓣膜后面和上方有明显的圆形白点。 老熟幼虫体长约25毫米。
(4)蛹长约10毫米,黄棕色,椭圆形。 中胸瓣明显突出,肛棘有2根刚毛,腹面基部也有2根很短的刚毛。
2.生活史及习惯
(1)甜菜夜蛾各代发生期根据2006-2007年黑光诱蛾情况,结合田间为害调查数据分析,甜菜夜蛾在邹城市每年发生4~5代,代际重叠严重。 第一代蛾于5月下旬开始出现,第一代幼虫于6月上旬开始孵化并为害,最后一代成虫于10月上旬至中旬左右出现。 以第3代至第4代为最严重,世代期为23至33天。 越冬调查尚未见越冬昆虫蛹。 各世代的发生周期及持续时间见表1。
(2)生活习性:甜菜夜蛾卵多产于花椰菜中上部叶的背面或表面,呈块状,卵数从几个到一百多个不等。 卵初为乳白色,后转为淡黄色,待孵化时转为灰黑色。 产卵期一般为2~5天。 在32.2°C的室温下,卵块的孵化时间约为36小时。 孵化率最高的蛋是在早上 7 点之前。 刚孵出的幼虫吃卵。 蛋壳上只剩下绒毛,大部分都聚集在蛋周围。 一旦受到惊吓,它们就会潜逃或吐丝漂到邻近的植物上。 它们大多数开始以花椰菜的中部和上部叶子为食。 幼虫白天休眠,晚上出现。 下午6点开始外出,凌晨3点至3点外出,5点时活动昆虫数量最多。 晴天清晨,根据光照强度,潜入叶背的时间提前或推迟。 幼虫的食物摄入量很少。 随着昆虫年龄的增加,食量大大增加,对农药的抗性也增强。 4、5龄幼虫常食菜花叶。 它可能会被划伤甚至被吃掉。 幼虫杂食性,怕强光,有换植物取食、装死的习性,喜干旱怕湿。 老熟幼虫在浅土层化蛹,蛹期5~9天。 成虫具有趋光性和趋化性。 它们对黑光的趋化性较强,但趋化性较弱。 它们白天潜伏在草丛中,受惊时经常短距离飞行。 它们在夜间20-23小时最活跃,交配和产卵。 成蛾雌雄比为1:1.4,解剖灯诱导雌蛾持卵率为52%。
3. 出现规则
影响甜菜夜蛾种群消长的重要因素是虫源、气候、天敌和栽培管理。
(一)虫源 据报道,甜菜夜蛾在我国黄河流域的土壤中以蛹越冬。 亚洲北纬44度以北的广大地区无法越冬,只能依靠迁徙。 近两年对邹城市越冬地点的调查,未发现越冬昆虫蛹。 当地昆虫的最初来源是否是从其他地方迁入的,还有待进一步探讨。 黑光灯诱导表明,初始虫源基数大、发生早,当年主要害虫发生发生重。 例如,2007年第一代羽化期比2006年提前9天,饵料数量增加270个,主害3~4代明显重于2006年。成虫基数上一代害虫的发生也是害虫发生的基本条件。 上一代成虫基数大,就会导致田间下一代大量出现。 根据田间昆虫种群密度与上一代成虫引诱剂峰值量的相关性分析,两者相关性极显着,相关系数r=0.723(P0.01=0.708,N=12) 。 该结果为预测甜菜夜蛾当前发生水平提供了部分理论依据。
(2)气候条件:在一定的昆虫种群基础下,适宜的温度和降雨量是影响害虫发生的重要因素。 成虫在夜间活动。 最适宜的温度为20~23℃,相对湿度为50%~75%。 7月至10月气温高、降雨少,有利于病虫害的发生。 例如,2006年秋季,高温少雨,导致甜菜夜蛾大面积爆发。 伤害。
(5)天敌:高温、干旱、少雨,不利于天敌昆虫和病原微生物的繁殖。 天敌数量少,农药滥用导致大量捕食性、寄生性天敌死亡。 天敌数量锐减,控制伤害能力减弱。 这有利于害虫种群的增加。 深秋气温较低,虫害较轻,这与天敌群落的危害控制效果有关。 据8月下旬的调查显示,白僵菌末代幼虫的寄生率可达30%以上。
(4)栽培管理:种植结构单一,盲目施用农药,管理粗放,有利于病虫害的危害。 连年成片种植十字花科蔬菜作物,为甜菜夜蛾提供了充足的营养食物来源。 长期单一使用农药,盲目增加农药用量,导致抗药性增强,防治效果差,虫害严重。 菜地杂草的高密度也为吸引害虫产卵繁殖提供了桥梁。 调查发现,甜菜夜蛾喜欢在菜地的苋菜、马唐等杂草上产卵。 在田间或田边杂草丛生的地区,害虫数量较多,危害严重。
四、防治措施
实施以农业防治为基础,以物理、生物、化学防治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可以有效控制其危害。
4.1农业防治措施
采取清田、中耕除草、合理作物布局等措施,减少甜菜夜蛾产卵场所和寄主转移,消灭土壤中的蛹,避免单一作物连种,增加农田生物群落丰富度生态系统,创造不利于害虫繁殖的环境,减少害虫危害。
4.2 物理机械防治
(一)在菜花田集中地块安装20瓦黑光灯和糖酸液,诱杀成虫。 这是实现无公害害虫防治的一项经济有效的措施。 它不仅减少了田间掉落的虫卵数量,还为化学防治提供了信息。 科学依据。 2007年的黑光诱捕实践中,全年诱飞蛾17896只,一晚最多诱飞蛾583只。 灯诱区田间飞蛾数量比对照区减少48.2%。 产卵高峰期至成虫卵孵化期,及时清除叶片上的卵团并清除初孵叶片和老幼虫,并结合田间管理进行人工灭杀。
(2)利用甜菜夜蛾成虫的趋光性,在花椰菜集中地块每300m2安装一盏频频振荡杀虫灯。 2007年9月,平均有超过260名成年人被困并丧生。
4.3 生物防治
甜菜夜蛾常见的捕食性天敌(如青蛙、鸟类等)、寄生黄蜂(如赤眼蜂等)、寄生蝇、病原微生物(如真菌、病毒、寄生线虫等)均是对甜菜夜蛾很重要。 天敌,应加强宣传、保护和利用。 合理使用农药,减少对天敌的伤害,大力推广使用苏云金芽孢杆菌、白僵菌、核多角体病毒等微生物制剂防治害虫,对于促进无公害害虫治理和生产具有重要意义。绿色食品。
4.4 化学防治
甜菜夜蛾世代重叠严重,抗药性和隐蔽性较强。 其化学防治应坚持“早预防、早治疗”的策略。 注意加强病虫害监测,确定每代防治的最佳时期,抓住卵孵化高峰期或葱尖初出现时,立即使用高效、低毒、无公害的化学农药进行防治,并注意不同农药的复配和混用。 轮流使用,清晨或傍晚使用效果最佳。 如果是预计病情严重的一代,则每5天补涂1~2次。 每667m2使用5%卡斯克EC30mL,同时添加52.25%农地乐EC30~45mL。 或10%除去EC30mL,对50kg水均匀喷雾; 2%阿维菌素EC1500~2000倍液与0.2%甲维盐EC2000倍液混合喷施防治效果较好。 据试验,在幼虫盛期(3龄前),用0.2%甲维盐EC2000倍液施用3次,纠效可达9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