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14亿人口每天消耗粮食70万吨、石油9.8万吨、蔬菜192万吨、肉类23万吨。要满足如此巨大的消费需求,需要播种粮、棉、油、糖、菜等。”每年耕地面积大致稳定在2.3至24亿亩,如果按照复种指数1.3倒推,耕地面积必须维持在18亿亩,这是底线,不能再低了。
3月5日上午,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开幕后,首条“部长通道”开通。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何立峰、财政部部长刘昆、农业农村部部长唐仁健通过视频接受媒体记者采访。
唐仁健就粮食安全、耕地保护、巩固扩大脱贫成果等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给全国人民吃了一颗“定心丸”。
“政府工作报告强调,要保证粮食生产,保持粮食产量在1.3万亿公斤以上,这是给我们下达的‘军令状’,是必须确保完成的硬任务。”
唐仁健指出,去年,受河北、山东、河南、陕西、山西五省罕见秋涝影响,1.1亿亩冬小麦播种较晚,比去年晚半个月左右。往年占冬小麦总面积的三分之一,秧苗情况也有些复杂。
基于这种情况,国家加大了政策支持力度,提高了小麦、水稻的最低收购价,还将对农民实行农业投入补贴。 农业农村部还制定了专项工作方案和技术指南。 我们有信心、有决心打赢夏粮丰收攻坚战。
唐仁健表示,当前全国粮食供应总量充足。 今年人均粮食占有量达到483公斤,比去年的474公斤增加9公斤。
有了总量的保证,我们有能力保证14亿多中国人每天按时吃饭,不挨饿。 而且,他们的工作会越来越稳定,吃的也会越来越好。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脉。 怎样才能真正做到管理呢?
唐仁健表示,要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规定的一系列法律法规,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采取硬措施“长牙”,持续加大公开曝光、挂牌监管和责任追究,进一步强化执法体制机制和刚性约束:
一要管好数量,确保18亿亩耕地当之无愧;
二要提高质量。 今年建设高标准农田1亿亩,使高标准农田面积达到10亿亩;
三要控制使用。 18亿亩耕地主要用于粮、棉、油、糖、油菜籽、饲料等生产。 15.46亿亩永久基本农田主要用于粮食生产。 原则上,10亿亩高标准农田必须用于粮食生产。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