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客户端北京3月6日电(记者上官云)“三月初三百花齐放,大家来过年”。 三月,随着各种攻略的铺开,赏花渐成春天。 最有趣的打开方式之一。
不仅现代人喜欢赏花,古今中外对于美的欣赏也是一样的。 在古人眼中,赏花是一种浪漫而美好的活动,在方法、时间、地点上都有其独特的高雅和特殊性。
“出门总是看花。”
古代娱乐活动不多,赏花没有门槛,可以亲近自然,自然就成为了受众广泛的审美活动。 有多热闹呢? 从流传下来的诗词中也可以看出它的模样。
资料图:赏花资料图。 游客踏青。李晓 摄
唐代诗人杨菊元在《城东早春》中写道:“诗人的美景正值新年,绿柳仅半黄。若去林中,花开了,你出门就看花。” 由此可见当时人们对花卉的欣赏程度。 繁花似锦。
到了宋代,赏花消遣已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 从环境的美化、客厅的装饰,到宴会的布置、服装的穿着,都离不开鲜花的装饰。
赏花习俗盛行。 古代有一个特殊的节日,叫做“花朝节”。 相传是为了纪念百花的生日。 节日期间,人们到郊外赏花。 姑娘们剪出五色纸贴在花枝上,称为“赏红”。
看外表,更看内涵
古人赏花几乎是全方位的,既看花的外表,也看花的内涵。
例如,他们看重花的姿态和形状,认为花的美在于“色”和“香”,两者缺一不可。 春有梅香,夏有荷香,秋有桂香,冬有瑞香。 “桂花落月中,天香飘外”。 写的是桂花的清香。
根据花卉的香气、外观等各种特征,人们还会赋予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 久而久之,花卉的魅力就成为大家欣赏的焦点之一。
资料图:眉山市东坡区桃花林中展示汉服的扇子。刘忠军 摄
当今人们耳熟能详的关于花的谚语有:梅花清骨,菊花傲霜;梅花清骨,菊花傲霜;梅花清骨,菊花傲霜。 水仙冰肌玉骨,兰花有高贵的风韵,是高雅的象征,常用来形容君子。
不得不提的是,还有牡丹。 它很早就成为著名的观赏花卉。 后来因其造型雍容华贵,甚至被誉为“国色天香”。 刘禹锡有诗提到“唯有牡丹才是真国色,一开便动京城”。
各种花的开放方式
“花开有序,风不惑。” 古代赏花有季节差异。 不同月份看到不同的花,有专门的“花历”可以查。 据粗略对应,“春天是梅花、海棠;夏天是牡丹、芍药、石榴”。
更详细的赏花季节指导,也体现在明代屠本君编着的《瓶史月表》中。 例如农历三月,“花主:牡丹、滇茶、兰花、桃花;花客:杜鹃、梨花、木香、紫荆”。
古人之所以注重看花的时间,是因为同一朵花在不同的时间看可能会有不同的感受。 明代文学家袁宏道在《瓶史·清赏》中说:“寒花宜初雪,宜雪,宜新月,宜暖屋。” ”
梅花常与雪相配。 《红楼梦》中,有很多赏花场景的描写:白雪飘落,宝玉踏雪寻梅。 随后,人们赏梅、吟梅,完全是一场时尚的冬季聚会。
至于赏花地点,不一定要去热门打卡点。 您还可以在乡间小路上散步。 桃花掩映在乡村篱笆之中,别有一番韵味。 清代文学家李渔曾给出这样的建议:“欲观桃花者,必行乡间,听其来处。”
收集落花做坐垫并用它们弹钢琴
俗话说“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 不只是李渔,古代文人也确实比较注重赏花。 相传南唐大太监韩熙载喜爱插花烧香。 他觉得花香的香气和谐美妙。
资料图:游客在婺源篁岭赏花、拍照。金杰 摄
宋代文人雅士赏花时更显“小资”味道,讲究对花弹琴,称为“赏琴”。 据记载,茉莉花等花色淡雅,值得欣赏。 因此可以与七弦、软弦等乐器搭配,一边听音乐一边赏花。
赏花可以是一种非常浪漫的方式。 据《开元天宝遗志》记载,唐代学者许慎玄一生十分有趣。 几乎每年春天,他都会在花园里设宴,邀请亲朋好友观看。
宴会上通常没有座位。 他让仆人把掉落的花瓣收集起来,铺在地上。 当客人到来时,他们可以坐在这些花瓣制成的厚垫子上。
袁宏道曾在文章中记录了有春的经历。 他和他的朋友们去旅行了。 “年轻的时候,累了,就趴在地上喝酒。” 于是他数着落在自己脸上的花瓣数量。 喝的人越多,唱歌的人就越少。
无论是烧香还是弹琴,赏花自古以来就寄托着人们美好的愿望。 还可以亲近自然、谈花、歌花、抒情,给生活增添无尽的魅力和丰富的情趣。 (超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