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种苗是指种植中药的种子、苗种和繁殖材料。中药材种苗的质量和数量直接影响着中药材的产量和药效。因此,药材种苗的选育、繁殖、贮藏和管理都很重要。
。
中药种苗的选育是指通过杂交、选育、选育等手段,选育出具有优良性状和高产性的种苗。中药种苗的繁殖通过无性繁殖(如扦插、分株、嫁接等)或有性繁殖(如播种、移栽等)来增加中药种苗的数量。中药种苗的贮藏是指将种子、幼苗或繁殖材料在适当的环境条件下保存,并保证其质量和数量。中药种苗管理是指对种苗进行科学管理,做好施肥、浇水、病虫害防治等工作,提高中药种苗的生长速度和抗病能力。
。
中药材种植方法 种植药材的技巧和方法有哪些
1、尽量避免选择高收获的田地,这不仅是降低土地成本,更主要的是这些田地的农药等污染可能更严重,不种植绿色药材。
2、如果不是木本药材,不要选择坡度大的山地。国家禁止在25度以上的斜坡上栽培林木以外的东西。
很多中药也只有在15度以下的土地上才能很好地生长。
3、应选择无污染或少污染的场所,避免生荒地和常年撂荒地,避免工业“三废”,避免主干道。
土层要厚,排水要良好。
因为很多药物都喜欢这样的土壤。
除少数品种外,粘性过重、过于偏酸偏碱的地不宜选用。
4、在平原和山区的过渡地带,这类土地资源比较多。
例如安徽兴隆一带有一批荒岗地,有数十万亩。
坡度很小,土层深厚,排水良好,常年无人耕种,基本无污染,是建设大型绿色中药材基地的理想场所。
有哪些中草药需要育苗?
如果是人工栽培,需要多种菌类育苗,如茯苓、灵芝、猪等,都需要在实验室进行菌丝培养,然后分离育种栽培。
另外,首乌和地黄等,从根茎直接繁殖的东西也培育幼苗。
怎样种植药材三七
1、选地、整地:选择坡度为5-15度,排水良好的缓坡,富含有机质腐殖质土和沙壤土。
旱地前茬以玉米、花生或豆类为宜,忌茄科前茬。
选好地块,经过1 ~半年的休息,多次翻挖,挖深15 ~ 20厘米,促进土壤风化。
有条件的地方,可在翻耕前铺草烧土或每亩施石灰100公斤,进行土壤消毒。
最后一次施足够腐坏的厩肥5000公斤,饼肥50公斤,耕平,作畦。畦朝南,畦宽1.2-1.5米,畦间隔50 - 150厘米,畦长视地形而定。
2、繁殖方法:用种子繁殖。
(1)选种处理:每年10-11月,选3 - 4年生植株成熟成红果,摘下来,用竹筛筛过,搓皮,洗净,晾干表面水分。
用400倍65%的大鲜锌溶液或1000倍50%的土精溶液浸泡10分钟后消毒。
三七种子干燥后容易失去生命力,所以采来后播种或进行层叠处理保存。
(2)播种:用工具打好行标记,行距6厘米×5厘米,然后均匀地撒上混合肥(与腐熟农家肥或其他肥料混合台),在畦面上覆盖草苫子,保持畦面湿润,抑制杂草生长。每亩7万-10万粒,果实10 ~ 12公斤。
例如,采取播种浇水后覆盖银灰色膜的方法,可以取得明显的增产和良好的保水节肥等效果。
(3)苗期管理及移栽:天气干旱时,应勤浇水,雨后及时排水,定期除草。
幼苗期追肥主要是磷肥,通常进行3次。第一次在苗出齐的3月举行,后两次分别在5月和7月举行。
苗期天花板的亮度要根据季节亮度的变化来调节。
三七苗在一年后移栽,一般在12月到次年1月移栽。
即一边起苗,一边选苗,一边移栽。
起根时,严防根条和芽胞受损。
选苗时,除去病苗、伤苗、弱苗,分阶段栽培。
三七苗按根的大小和重量分为三级:每千根重2公斤以上的为一级;千根1.5 ~ 2公斤的为二级;1 ?5公里以下是3段。
移栽株间:一、二级为18厘米×15 ~ 18厘米;第三层是15厘米×15厘米。
种苗在种植前必须消毒。
常将黛丝锌浸泡300倍于根部,浸泡后立即晒干,然后栽植。
3、田间管理
(1)除草与培土:三七为浅根植物,根系约布于15厘米地表层,因此不宜中耕,以免损伤及根系。
秧苗出土后,要迅速清除畦面上的杂草,在除草的同时,如果秧苗的根部或根部露出来,就要培土。
(2)浇水、排水:在干旱季节,应经常浇水使畦面湿润,浇水时应及时浇干,不可浇干,否则植株会倒伏。
在雨季,特别是大雨过后,要及时排水,防止根腐病和其他疾病的发生。
(3)棚架及调节透光度:三七喜阴,人工栽培需棚架阴,栅栏高1.5 ~ 1.8米,棚架周围设置棚架。
棚材就地取材,一般是用木材或水泥条作棚柱,在栅栏上拉铁丝作梁,再用竹编成方格,铺上屋盖。
架子透光的多少,对七三的生长发育有着密切的影响。
透光过少,植株细弱,容易发生病虫害,而且开花结果少;如果透光,叶子会变黄,早期枯萎。春天是60 ~ 70%,夏天是45 ~ 50%,秋天变凉后扩大到50 ~ 60%。
(4)追肥:三七追肥注意“多次少量”。
一般幼苗萌动出土后,撒施2-3次草木灰,每亩50 ~ 100公斤,促进幼苗生长健壮。
4-5月施1次混合台有机肥(厩肥、草木灰2:1),每亩2000公斤,留种地块施磷酸钙15公斤,促进果实饱满。
冬季清园后,合肥每亩再施2000 - 3000公斤。
(5)打苔:为防止养分浪费,集中供给地下根生长,7月出现花苔时,摘除全部花苔,可提高三七产量。
打苔要在晴天进行。